-
刘玉坚创作日记 对话
楚疆古惟荊,群雄逐鹿地,靈均投汨羅,憂憤鑄《離騷》,名士星點點,千年閱朝朝,初過留蒼憶,已讀記丹青。
2018-05-18 09:55:36 12 1 1597 -
蒋元生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江山揽胜》新作,尺寸(四尺整张),尚未题款,晒图分享。
2018-05-18 09:52:55 9 0 1431 -
欧凯歌创作日记 对话
《春山清音》129×48cm
2018-05-18 09:44:36 12 1 1350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诚信至上。做人没有诚信,此人将难以立足社会!
2018-05-18 09:15:46 7 0 2194 -
宋德发创作日记 对话
水粉画近作《乡路》,满满的都是儿时的记忆,与君分享,欢迎交流。
2018-05-18 08:17:53 11 0 1442 -
已认证2018-05-18 08:08:17 19 0 1817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为金公岭庄古井修复题联:
金井喷出清泉水,公岭腾飞大梦人。2018-05-18 07:24:16 3 0 1349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春夜喜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 msp; 春夜喜雨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查看更多2018-05-17 21:41:26 6 0 2059 -
冯建德创作日记 对话
庐山瀑布写生创作。路在自己脚下,只有自己强大才是唯一的出路。我喜欢结交有远大志向的朋友,因为我是。人生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2018-05-17 20:16:44 19 1 2292 -
黎群创作日记 对话
最近为客户完成的风景油画作品,有乡村美景,有梦幻仙境,可指定绘制,可来图订制。
2018-05-17 19:51:46 9 2 2070 -
2018-05-17 19:36:07 7 2 1807
-
田君才创作日记 对话
一组国画大写意荷花,
2018-05-17 19:11:29 7 1 3689 -
刘应雄创作日记 对话
不忘初心——刘应雄早期研习的仿古山水作品;仿北宋大家范宽《溪山行旅图,仿北宋大家燕文贵《烟嵐水殿图》。
一心一意入画境
本文作者:刘应雄
绘画随心而起随意而出,又随笔墨运 绘画随心而起随意而出,又随笔墨运行渐入佳境。
这是一次次心灵意念表达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两种状态;一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二是在运笔过程中不断提升意念,进入更高更新的境地。
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表达过这种境界:“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能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假如不能从自然获取真实的情思,锻炼表达笔墨技巧,心手相应又何从谈起?
三十多年的绘画艺术实践让我深深感觉到绘画过程的艰难和困苦,同时又使我得到了心灵的静化和意境的升华。这种境界,仿佛诗画美感的体验,一种心存万物的感受。
《唐朝名画录·序》中谈到:“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历代名画记》中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都谈到了笔墨与心意的关系,在这里“心”和“意”都是指美感而言,并且肯定它先于美感的表现而存在。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湘南的九嶷山区度过的,家乡美丽的山川景物时时刻刻打动着我的心,让我立下做山水画家的意念。于是,进入大学开始,我选择了中国山水画探索的路子;山水画研习从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开始,进入一种气势磅礴,生意盎然的境地,同时游览各地名山大川收集素材,树立“对景造意,不取繁饰,写山真骨,自为一家”的决心和信心。参加工作后,当我掌握到北派传统山水那种博大的气势和传统点画的技法后,又进入到南宋马远和夏娃的“马一角”、“夏半边”山水艺术之中,试图突破北宋相沿成习的“全景式” 构图,用奇特的山峰、山脊和山脉局部特写的构图和厚重的笔墨来达到一种水墨淋漓,雄奇简练,笔墨凝重,意境高雅的现代水墨山水效果。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长、著名美术评论家水天中看过我们在北京的一次画展后曾写到:“石纲、刘鸣、刘应雄的水墨画多写飞云浓岚,岗峦重复的三湘山川。水墨淋漓,苍润浑厚,使人想起沉怨抑激的屈宋遗韵和“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的楚地风致。”
作为长期生活在江南楚地的山水画家,我对三湘秀美的大山大岭情有独钟,而南方的山川云水与北方的高坡峻岭相貌各别。为了突出地域山水特征,1992年开始,我又在五代的董源和巨然的山水中吸取了大量的养分,使连绵的崇山蜿蜒爬行,让自然的山头圆厚起来。于是创作了一批《山川系列》,一种天真自然和丘壑烟岚的江南山川流露而出;风雨溪谷,峰峦晦明,皆出自胸臆,追摹天趣,不加巧饰。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邹跃进曾在《美术》杂志中评论到:“刘应雄的作品既得北方山水之气势,也不失南方山水之秀美。有些作品的“高光”处理,既有很强的形式感,也写出了山水的动势,使人想起伟大领袖毛泽东“山舞银蛇”的诗句。”
为了将自己的作品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尽几年来,我在研究中外美术理论的同时,还博览了西方历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在达芬奇、丢勒的几何构成,伦勃朗和印象派画家的光影使用、塞尚和凡高的色彩以及毕加索的立体变形中得到了不少的启迪,特别是将伦勃朗戏剧性的聚光和凡高向日葵的色彩运用到山水的山峰、山脊和山脉局部特写上,使新近创作的一批山水系列画面产生出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于一心一意追踪中国山水历代大师,不断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精华,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山水艺术风貌和语言。这些作品引起了美术界和文学界评论家们高度的关注。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聂鑫森看完我尽两年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后写到:“山水画的文化符号是最深奥的,“咫尺万里”,勾皱点染,皆有禅机。故我读先生之画,只能谈点感受,自是浅陋。第一,我喜欢你的山水画,下笔雄健,似乎“粗头乱服”,却颇具韵味,并不太着眼于细部的描写,讲究整体的气势与格局,静寂而不枯寂,内里有一种欢乐的情绪在跳动。其二,你吸取了许多西画的表现手法,讲究光与影的变化,层次感很强,有很强的观赏性。第三,你的画,很饱满,从布局到笔墨,皆如此,有一种阳刚之气充溢其中,让人震憾。其四,当代山水画多以笔墨描写山形水势,多忽略文学性的表述,也就是题款,历代的山水画名作中,不少人是注重题款的,如石涛诸公,往往能见出画家的胸襟气度,先生如能在此上作些努力,是否会锦上添花呢?”。
诸多的评论家、老师和朋友们对我的作品给予了真诚的鼓励和批评,表达了他们对我的关爱,这些关爱不仅让我感激,更让我的心灵得到提升,让我的作品意境再一次升华。 查看更多2018-05-17 17:51:28 12 1 2502 -
韩梅创作日记 对话
工笔花鸟画《荷塘戏鸭图》完工,六尺整张,配整体图和局部图,供欣赏,喜欢可订制
2018-05-17 17:41:49 12 1 2115 -
韩梅创作日记 对话
为美女画肖像,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提供照片,订制哦。
2018-05-17 17:38:37 9 1 1677 -
2018-05-17 14:40:44 5 1 255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款识:山中积德万年长,人间行善百世久。戊戌夏杨牧青于京华。
规格:136cm×68cm/8平尺多2018-05-17 14:39:01 5 0 1087 -
东方古玩城堡收藏日记 对话
晚清,浅降彩名家李瑞山款 花鸟开窗帽筒一对、瓷胎洁白,鸡皮釉明显,绘画花鸟风格突出,意境深远,布局严谨,器形规整,比例协调、收藏级精品!规格;高28.3cm宽13cm、全品相。
2018-05-17 14:29:17 8 0 2592 -
2018-05-17 14:18:49 15 2 169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十六人学张仃老师写生理念,铸李可染老师逆光法。
焦墨,经过百年历练,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向世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创造性。继承前辈张仃老师优秀传统,去大自然写生,铸李可染 ,去大自然写生,铸李可染老师的逆光法,不断融汇中西,贯通古今,致广大,尽精微,在承前启后的创新性发展中,不忘初心,为历史立碑,为时代造像。学习古人,探寻张仃老师的写生新理念和审美思想。随着中国的崛起,焦墨艺术不断走向世界。可以说,焦墨艺术的创作持续谱写历史乐章,变革的轨迹,感受社会前进的脉动,
但我从不同的地缘角度、观察方式、表现方法写生,诠释了相似的感受力,通过眼手合一的艺术表达着历史石窟的微笑,用焦墨雕塑者多元的形式语言与佛的对话,拓展焦墨艺术本体的内涵。在概念中抒写着新的审美意象。这种源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并结合当代思维的艺术创作方式,不但强调了焦墨特定的形式感,而且为传统焦墨增强了新的语汇。越来越强调本土化的社会经验和对传统文脉的追溯,体现出一种清醒、冷静的独立意识。而是善于从生活中寻求真切可感的题材。值得一提的是,铸入李可染老师逆光去,更加重视如何有效地运用贴切、明确的融于生命个性的形式与方式来传达观念,表现逆光感,表现情感。铸就时代焦墨山水新篇章。——马培童—— 查看更多2018-05-17 14:00:33 85 1 2915 -
刘慧敏创作日记 对话
工笔画葡萄系列作品,紫气东来,硕果累累,欢迎订制
2018-05-17 12:12:56 8 2 2621 -
陈奇飞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竹系列作品《中华气节》《凌风傲雪》《竹报平安》,竹,一生正气,从没有坏心对人。
2018-05-17 12:06:37 9 2 2190 -
徐家康创作日记 对话
晨起为画家陈奇飞题斋号竹香居。陈老师身为农民,家境贫寒,有残疾孩子需终身抚养,然一辈痴迷画竹,不坠青云之志,常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自励,其笔下竹兰已然可观矣!
2018-05-17 11:24:34 6 2 1921 -
刘玉坚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松下童子侍鹿门》
《白描鹿门自觉禅师》
鹿门尊者自觉僧 寻师访道求聪明
衣里宝珠未发现 灯即真火早知应
大地微尘皆经典 乾坤法界只眼睛
毕竟如何哈哈笑 鼻直眼横勿叮咛 横勿叮咛2018-05-17 10:04:53 16 2 2610 -
2018-05-17 09:51:16 9 1 1984
-
宋东海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佛》系列作品:《阿弥陀佛》《佛在心中,善行天下》,
2018-05-17 09:22:11 12 1 3311 -
2018-05-17 08:57:59 7 1 1821
-
杨玉忠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 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听着优美的古曲《春江花月夜》完成此画,这的确可脱尘俗之气[呲牙] 查看更多2018-05-17 07:49:37 11 1 2185 -
已认证2018-05-17 07:16:38 7 1 1924
-
逸品莲堂-卢梦阳创作日记 对话
春耕于晨.秋获于夕. 业精于勤荒于嬉,早安!这是一对儿精品新作130x170cm约20平尺 已经被艺术品机构收藏!
2018-05-17 06:24:29 12 1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