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全国APP总榜安装量前三名,游戏业收入占全国七成,网络音乐产值占据半壁江山,动漫业产值占全国三成……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多个领域,广东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近年来,广东通过健全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推动跨界融合和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256.63亿元,同比增长16.67%,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1/7,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优化产业布局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出自中学生之手的“挂画神器”机巧螺旋,用污染水源制成的“冰棍”,用纸箱制成的个性钱包,上百幅近几十年中国平面设计的代表作品……在前不久举办的深圳设计周上,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00件设计作品,吸引了15万人次观众前来参观。一场跨界、跨文化的“脑力激荡”,展现了广东蓬勃的设计力量。
这种设计力量的持续聚集,离不开文化产业领域的科学规划引导。广东省编制实施《“十三五”广东省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广东省电影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系列专项规划,全省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的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在科学规划的引导下,广东基本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粤东西北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广州、深圳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作用,着力打造“创意之城”“设计之都”,突出发展了一批优势创意文化产业集群;珠三角其余各市集中发展创意设计、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文化设备制造等区域优势产业;粤东西北地区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初具规模。
目前,广东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2.1万家,从业人员350多万,先后有2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多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加速跨界融合 文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来自广西的马小姐一家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体验了一次浓浓的草原文化风情。该景区在“五一”期间以“草原那达慕”为主题,推出了草原上的乌兰牧骑、蒙古族草原盛宴《赛汗塔拉》、草原市集、蒙古族篝火夜等活动,吸引近5万名游客前来体验。
锦绣中华·民俗村是华侨城集团旗下企业之一。作为一家文化旅游集团,华侨城以“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加速全国布局。截至目前,华侨城新战略项目已落地全国50余座城市,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管理6家上市公司。
除了“文化+旅游”,广东省还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服务、教育、体育等融合发展。数据显示,2012至2016年,全省文化设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近40%,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10日召开,4K超高清影视技术将是本次广东团携带的一大亮点。2017年12月23日,广东广播电视台实现了国内第一个4K超高清频道试验播出。与此同时,广东省还建立了4K电视和电影节目“双创中心”“4K电影创作中心”。截至2017年底,全省可提供4K节目量时长已超过5000小时。
随着广东省“文化+科技”深入推进,全省文化企业积极创新生产、传播方式,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也崭露头角。如腾讯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超过7万件,居全球互联网企业首位。
加快走出去步伐 形成较完备文化出口体系
成立于2006年的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30多部原创动漫作品已走进美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3月,动画电影《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正式上线全球最大收费视频网站Netflix。
“此外,我们的特种电影和设备已经输出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配套出口20余部影片。我们正在进行与法国、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主题乐园项目洽谈合作,将中国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华强方特集团总裁刘道强说。
近年来,广东在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设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和品牌。广州动景计算机科技公司的UC浏览器,已服务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过亿,在印度和印尼两地市场份额分别达55.4%和47.5%。
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文化产品进出口437.9亿美元,其中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418.1亿美元,约占全国的2/5,居全国榜首。广东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出口体系,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