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在2015年,中国前100位在世艺术家上榜门槛金额比上一年下降55%,至907万元。中国前100位在世的“国宝”艺术家创造了37亿元人民币的艺术品成交额,根据最近发布的《2016胡润艺术榜》显示,这一数字比上一年(编者注:上一年为67亿元)下降45%,是连续第四年下滑。比2012年的最高峰已经缩水了6成。
然而,在艺术市场中,呈现了另一番景象: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开始受到认可和追捧,一些实力书画家的作品已经供不应求。胡润艺术榜数据缩水,门槛的降低,以及底层书画市场的繁荣说明,艺术收藏已从投机时代逐步回归到理性收藏时代,一些藏家开始注重书画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非跟风投机,把焦点放在泡沫巨大的“名家”、“大师”、“江湖派”等作品上面。
艺术市场的陷阱比比皆是,往往存在于这些类型的书画家中:
其一,江湖书画家。这类书画家对艺术学之皮毛,却因为某方面个性出彩,比如能吹、能表演等,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其作品从笔法到墨意,毫无出彩之处;观其作品,画面突兀生硬,不合画理。这类作品完全是欺骗不懂艺术的外行,因此常见于一些粗俗的官员家中或一些粗俗的企业家手中。
其二,学院型书画家。这类书画家对艺术规律了解透彻,对于前人的作品一般研究比较深入,但从笔法、章法到墨意,无不遵循艺术规律,其作品创作按部就班、机械而程式化。这类书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技术娴熟,常常入选各种全国展,但观其作品,似曾相识,但品之无味。这类书画家的作品害人不浅,买之如买鸡肋!
其三,书画"名家”。如今的艺术市场,很多空有其名的"名家"作品,已经逐渐在拍卖市场中退下来。而一些有实力的书画家的作品,则呈现了上升势态。这些“名家M乍品,正需要市场来消化。因而,一个陷阱正在悄悄形成,等待全国各地、乃至国内外许多大小投资者的接盘。当然,这对心明眼亮、具有鉴别判断能力的投资者或藏家威胁不大;但对于那些没有鉴赏判断能力的投资者或藏家,可能被"专家”、媒体、拍卖机构或特殊圈子的虚假炒作、忽悠所迷惑,成为了艺术泡沬爆炸前的牺牲品。即使事实如此,但仍有一批批幻想通过艺术成为暴发户的投机者,前仆后继地扑进这个陷阱中,成为股市崩盘前的接盘侠。
其四,书画“大师”。当今艺术市场,有些艺术"大师”就像刷信用卡,将未来可能获得的金钱提前透支,因此活着时卖得比死人还贵。这些“大师"活着时,唯一觉得乐趣的是金钱的比拼,而非艺术的比拼。(具体可点击笔者文章:《今日画坛之奇观!》)这对于明眼的藏家,是坚决不会触碰的,只有那些对艺术似懂非懂的投机者,有的甚至是洗钱者,才会对这类作品感兴趣。这些“大师"的所形成的陷阱,像两协的主席一样,一旦下台(或死亡),作品则成为废纸一张。
其五,官员、证书书画家。这两年,随着反腐的深入,大批官员书画家中招。官员在协会任职,并藉此发财致富不在少数;而很多人挤破脑袋也要进入协会,如某煤企老板争当书协副主席等,笑话频出。这类书画家头衔、证书等比比皆是,唯独艺术修养、作品价值,低劣不堪。尤其是获奖证书,往往存在巨大的陷阱。对于“获奖明星”的作品,确实好的可作为收藏个案,而有一些尽量避之,不能盲目追捧。因为在获奖作品中,有一部分属于地方政府文化官员指定、赞助企业硬性要求、师生关系、哥们交情等等错综复杂的方方面面;还有些获奖作品是评人、不评画弄出来的,还有的是属于友情操作评选。从一些获奖作品中可看出:画面质量过关、艺术美感没有。这些作品优秀与平庸基本上一目了然,有的甚至连入选、落选作品也达不到。当这些获奖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可就要动真格的了。但也有一些文化官员或美术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利和名望影响之交易,将一些作品强制性地向各大、中、小型企业摊派的也不在少数。这批画一经流入中、小市场,吃亏的肯定是盲目投资者与藏家。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供艺术品爱好者参考交流,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不做真伪定价之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