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日记:艺界专访:杨牧青用上古文化精义

杨牧青兴艺空间

对话 书画艺术家杨牧青

杨牧青

活跃1763037 店铺16 日记1376 好友18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杨牧青兴艺空间>> 杨牧青日志专栏>> 日志-10967

杨牧青兴艺空间
杨牧青日记 对话

艺界专访:杨牧青用上古文化精义反哺中国书画艺术行由记

近日,对著名书画家、国学智慧与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杨牧青老师进行访谈,在采编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亘古久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无限。

采编:杨老师好,您从职业书画艺术到国学智慧研究与文化传播,再到企业文化战略决策及民间智库建设推动和建言,数十年来做了许多展览、论坛、讲座、沙龙等活动,撰写很多文论,言辞犀利且富有创造性,从上到下,在业内外影响很大。近两年来看见您涉及人类上古文化研究,并经常在朋友圈能读到您分享的一些随记,有时读来颇受启发,那请您谈一谈有关人类上古文化研究与您现在书画职业之间的关系。

杨牧青:好呵。其实人类上古文化研究与书画职业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脑手同劳作,是相得益彰的。通过人类上古文化研究可对书画艺术的创作有一个极大的帮助和启发作用,这也是一个自我文化修养和学识涵养的沉淀积累过程。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子,那书画作品的艺术性只能是虚浮的、花哨的,甚至是献媚的、忽悠人的。对于从事中国书法、国画艺术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来说,书法、国画这两门艺术本为一家,同源分流,道为一,技为二,画中有书,书中有画。元代书画大师赵孟頫力倡复古,言述书画同源,按我来说,估计他也是在中晚年的时候悟到了书画艺术必须要向上古文化精义去深入的。

古往今来,许多艺术成就巨大的书画家,他们的文化底子都是很深厚的。远的不说,就近现代来说,如康有为、吴昌硕、王一亭、徐悲鸿、弘一法师、林风眠、黄宾虹、诸宗元、潘天寿、李可染、叶恭绰、沙孟海、石鲁、吴冠中……等,无一不是满腹经纶,饱学之士,他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易道儒释、医史哲地,可谓是样样通晓,跨界融合,有的学贯中西,有的执教传艺,有的出入宗教、慈善、社会活动,有的以图实业报国,力挽民族狂澜,这些先辈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采编:哦,这个关系的确不矛盾。那么如何将您所说的人类上古文化精义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去融会贯通呢?或者说将人类上古文化精义具体到艺术的实践创作当中去呢?

杨牧青: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自性上去感受、去感悟,慢慢的理解,慢慢的品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

人类上古文化研究在我来说,是以中华文化文明为主,以西方文化文明为辅。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是有限的,我在职业书画以生计安身之际,唯有综合分析,察其微妙,撮其要点,抛砖引玉,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精义,就是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也就是精义入神。这个“入神”很重要,是建立在“精义”的基础上,如果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的时候不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洗礼灵魂,不能入神,洞彻于心,经常走神,玩世游戏,那么笔下所得艺术作品就是虚浮的、花哨的,甚至是献媚的、忽悠人的!

采编:近段时间里,读了您撰写的一些文稿,观其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有的言辞表述或过于深奥让人难以理解,有的言辞叙述则颠覆以往的观念。请给我们再谈一谈有关人类上古文化研究的事情吗?

杨牧青:奥,关于人类上古文化研究的心得体会,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及时的整理发布在公众号或博客上,或朋友圈、群里,有心的人自会去搜寻阅读,至于有的内容不好理解,这是需要知识面的综合学习。

人活一世,草木一宿,能做多少算多少,行止无愧。自癸酉年动了人类上古文化研究的念头至近两年才着手以来,说真的,这个过程是非常值得回味的。我们被称作“体制外”、“院派外”、“非权威”的民文、民艺、民哲、民科……“民”来说,虽然颇为清苦但很充实,乐喜常在。因千百年以来“为万世开太平”是对的,因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正确的!

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热爱人类文化文明,必须先要从热爱历史、尊重历史、热爱文化、敬畏文化、勤动脑筋多思考做起,在自己先祖的历史、文化的“自信”中建立起良好的认知度与热爱度,多反省,不能把自己老祖宗流传了上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文化承因与神话记载”自我聪明的就认为是荒诞不经、封建迷信的,或不科学的,不要把文化与文明的定义方式和界定标准给弄差错了,不要拿“米原器”丈量古人的所有长短,古人有古人的法则,今人有今人的法则,关键是这两个法则的交替、弥合处是怎么定量、定性、定论的,这个一定要弄明白。

对人类上古文化来说,其实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劳作量大、任务艰巨的学术探究事情,更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人类文明探源工程,不仅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问题,需要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人士来完成,涉及到当下75亿人口及至100亿人口到来的整个人类终极发展问题!

我说过,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文字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身份证,器物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户口薄,经论文献记载等就像对历史发展录备的口供。梳理上下一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的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的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准确的说法。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文明交流互鉴”的良好契机下,相信全世界人都会做的更好!

藉此我再说个话题,以供思考:

中华文明源发地在中原、在两湖、在晋陕、在甘青、在冀辽、在巴蜀、在良渚等论说,均存在着偏见性含地域性的自我认知,加之“文旅产业经济链的利益促动”,各区域各地均争”文明源”,反思之,及至“满天星斗说”也不是同时同步诞生的!

若看一看3万年到4千年前之间未次冰河期的中亚、东亚、东南亚地理水文+气候+星辰天体移位等方面的变化就知道了。地球绕“黄极”一圈约需2.6万年,10万年后北极星已不在北方了,如今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还在逐年抬升。

若翻开世界地图对照着中国先秦古籍文献记载,其实中亚、东亚、东南亚这“三亚”才是真正的上古中国(华夏)区域,比现在的中国区域大的多,也就是“古中国大昆仑”概念,也就是“昆仑……众神所出焉”的文化叙事与历史记载,亦即,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轴心时代在昆仑山区域!

上观天文,俯察地理,才能讲人文,有了人文才能谈文明,文化文明血脉相承。文化、历史方面的书写的厚、写的多,不一定就是“明道”的,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对“文明”界定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以欧美人思想意识主导的“国际学术界”放弃比文字、青铜、城邦更早的“古中国”日月观象、陶器玉器、穴处巢居、渔农择栖等人类先祖的文明创造不言,真是割了人类上古文化的头,斩了人类上古文明的腰,截了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脉络,否定上古人类智慧创造是现代人在给自己创造的文明做标榜、抬身价而已!

唯物论+考古学+进化论+DNA分子学……等近现代兴起的所谓的科学并不完全是定论,可作综合信息与启思研究的参考。要明了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状态,必须先要打通人类上古文化脉络,这要涉及二、三十个学科的知识面与认知点,去相互佐证、去相互参究,找到归于同相的坐标点,并且还需要“思想意识”方面的“玄灵思维”天赋,然后再加“科学实证”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当然,这是全世界性的人类第一号大工程。人类的文化与文明的根,若不清不实靠,那魂就会飘荡无着落,及至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就会没有自信的文化可言,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就会相互争执,各执民族之见,取舍难以见底!(本文采编郝富强,艺界网创办人、总编,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出处。)

杨牧青日记-艺界专访:杨牧青用上古文化精义反哺中国书画艺术行由记

近日,对著名书画家、【图1】
2019-06-04 17:49:04 5 0 1596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微信朋友圈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15-2019 【兴艺堂】艺术品交易交流平台(www.chinayis.com)由深圳兴艺堂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 ICP备案号:粤ICP备16008953号-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6-0437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1727-371号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第2167366号 . 页面版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17-L-00402422
  • 家庭装饰画热销: 山水画牡丹画花鸟画花开富贵鸿运当头、 书法作品热销: 海纳百川厚德载物家和万事兴 ; 操作指南: 兴艺堂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