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日记 对话
杨牧青:探清黄河流域山山水水 明白华夏文化文明万年史
引言:只有懂地理风水、会观天文星象,再加古文字、古图符正确释读,正确应用现代科技文明成果,才能真正的能够弄明白上古中国史!其实,像左丘明、司马迁、刘向、徐整、司马贞、邵庸、吴承恩、马骕等这些人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全才奇才!
近当代的考古断代不一定完全准确,参考要慎微细判!所以,我提出并力倡“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基本方法”和“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以期共鸣,并说“梳理上下一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导,探析世界文化文明的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的观念,亟需改变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欠准确欠妥善的观念!”一一杨牧青随记(详见本号内相关的上古文化文明研究文稿)
另,青海湖、扎素湖、罗布泊这些都正好是上百万年的事情呵!葫芦河是习俗称名,它也就是过去的姬水,因周人而名之姬水。六、七千年前的轩辕黄帝就出生在附近(今六盘山东南到崆峒山至陇东一带)所以黄帝幼青年时要去平凉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后来又在庆阳与岐伯问答而出救世惊世的内经呵!从卫星三维地图上看,这个地方也就是九龙河上游与葫芦河上游交汇处的那一块绿地,又所以才能在其东北才会有石峁城遗址,在其西较远的地方有昆仑之帝宫,因东边那会儿还是水漫地,三门峡以东的中原及整个华北平原的沼泽、海水未消退,西部是高山,又正是早先三万年前燧人氏在祁连山观天象定极位的地区,也就是上古天文台和祭天的地方呵,再向西就形成了印度河文明!后来也就在其东南有了黄帝陵墓,在黄帝陵西北面的正宁县又有黄帝衣冠冢!
天地有大穴,每穴必有伏羲、黄帝及至毛爷爷这样的人物出世,全球108个大穴位的出水口,从我目前找寻看,中国占了绝大多数!三万年前末次冰河期结束后,地球上的河流、山川也趋于稳定,劫后余生的极少数人开始觅生,燧人氏时代开启,从高原、半山腰的洞穴中“下山”,四面八方的游走,因为那时各个地方不要居住证,也没有城市与农村的“非x籍”之区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事实上,古人类是“择近水、依山塬”而居的,像“西安半坡遗址”地形地势地理一样!只有弄清楚黄河流域的山山水水与风水大穴位的出水口之宝地,华夏文化文明的万年上古史就明白了!长江虽比黄河形成早50多万年(个人意见),但其文化文明是后生的。其实两三千年前的古史书,如《山海经》、《竹书纪念》、《左传》、《史记》、《春秋纬》、《乾凿度》等典册记载真是没有哄我们的,而是后人没弄明白史书且思维认识和解读方法出了严重的问题而已!!一一2020年3月11日杨牧青再记于京华
小知识:
长江: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被海水所淹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当时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直至到了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至180万年时,从湖北伸向四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气,江水浩浩荡荡,注人东海,今日之长江形成。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形成了现在这么一条河道。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轻的河流。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一条大河,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按今人统计说,近2600多年内,黄河改道多达26次。实际上,4000多年之前到先夏大禹治水的这一段时期内,黄河从东南角大拐弯处一出三门峡至洛阳地段后,就是各处漫流,是没有固定的河道,中原地带及华北平原除泰山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域之外,其它区域到处都是沼泽和海水还未消退完的状态,所以自先秦有文字记载的来说,洪水泛滥与治理河水就成了中华民族又一个重要的精神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