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日记 对话
杨牧青直播讲稿:甲骨文“年”字解读
网络直播抖音号:187 8149 447
时间:2021年2月1日早午
示意文字:年
文字形体的大概类归:简体字-繁体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甲骨文/图纹。
讲解: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专职从事书法、国画艺术创作,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智库决策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多艺术、文化、社会评论,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从艺术创作到学术思想业已形成风格鲜明、观点独到的体系。
力倡并主导“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书法形式推上区块链的第一人,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发起者、主创艺术家,也是较早开展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走进重点社区/院校/企业发起者、主讲人。
上期直播讲稿:
云雨雷电神字与文化与生命的讲解
甲骨文“天”字解读
古文字“地”字解读
甲骨文“时”字解读
古文字“空”字解读
古文字“春”字解读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一下有关“年”字的内容,马上要过年了,在这里恭祝大家新年行好运,六时吉祥。当然行好运前提是要做好人,天道不远人,人常欺天者有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古到今,讲年的,说年的,写年的,画年的……人太多太多了,异彩纷呈,各有特色。但是,先生我还得要就“年”来解读的,期以年年与诸位同在,期以年年与大家共岁!
中国的文字种类很多,汉字是国之主体,文之命脉,所以我就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为主,通过网络平台陆续分享文字与书法、与文化、与生命的关系。前面已讲了云、雨、雷、电、神、天、地、时、空、春九个字,每一字大都不以约定成俗的“意思”去解读的,为此也引起了不少讨论。
过去我对帝、黄、皇、尧、殷、商、周、文、学、孔、鼎、康等字也有解读片段,以及对《山海经》和盘古氏的论述、伏羲氏的解析、轩辕黄帝故里和行迹、尧王故里和行迹、大禹故里和行迹,还有夏人起源和夏文化生成等,陆续整理成网络文稿已发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随着“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纵深研究,在广为传播与慧识共鸣中讫以海内外共鉴。
在这里,把“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的几句话再复述一下,许多文稿中有,网上能查到,看得见,即:“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源,辨析世界文明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立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妥不准确的说法!”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论断,需要与“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有关论述相互参读,不是单一的。
年字,传统的说法是“形声字”,按我说应是象形加指事、加会意的一个字。年是名词,《红楼梦》:“接袭人家去吃年茶。”也有形容的词性,《儒林外史》:“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年,是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单位,周期约需365又1/4太阳日(天),从而产生了年代、年纪、年节、年岁、年丰物阜、年方二八、年高望重等意思。
还有“年”姓,比较少,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7位,又读ning(佞)或xìng(倖)。如,《集韵》:“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传·襄三十年》:‘年夫。’《释文》:‘年音佞。’《传》作‘佞夫。’”《万姓统谱》:“永乐中有‘年当’,怀远人,历官戸部尚书。”一说,年姓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襄公之后,以先祖名字为氏。《路史》记载:“齐太公后有‘年氏’。”又说,年姓源于契丹族,出自唐朝时期契丹族‘遥辇氏’部落联盟,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复又说,年姓源于芈姓,出自元末明初年遇春(本名严遇春),属于音讹改姓为氏。再说,年姓源于满族,尼雅氏、查拉里氏(贾拉喇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代有个影响很大的将军“年羹尧”,据说现在西宁的年姓就是其后裔。年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按以甲骨文字体结构和本义,估计能追溯至神农氏的农耕时代。
通常的说法是,“年,名词,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见“国学大师网”收录,顺次更要感谢这个网站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许多学习和参考资料。)东汉许慎(约58年-约147年)《说文解字》:“秊,谷孰也。从禾千声。”南宋胡安国(1074年-1138年)《春秋传》曰:“大有秊。奴颠切。”《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还有许多“年”字的解释就不一一列示了。
一个甲骨文,或一个古文字,就是一段故事,一段历史,隐含着华夏先民的无上智慧,映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必须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能谈人文,否则一切都是妄说!
从甲骨文“年”字看,为什么是一个禾上人下的形体结构呢?为什么又把五谷成熟当作年呢?这些都要向上追溯着去探究的。上古农耕时代的黄河、长江流域以“北黍南稻”为其生活粮食。黍以黄米为主,也有白、红色的,不仅北方人用黍做饭,而且用黍还可以酿酒。考古发现可知,华夏先祖种黍、种稻、酿酒的生活方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乃至上万年了,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传承,对后来的文字产生毋庸置疑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特别古人善于擅长观测日、月、星运行规律的天文星象思想对文字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与人以彰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类以八卦,将主观世界的抽象的物象寓意以客观世界的形象的图文方式展现,呈现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文字……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法则。
因此上,“年”字不仅表义了古人以禾苗成熟为“年”的轮回时限,而且也是通过长期的对天文地理观察总结赋予人文教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同时,也告诉人们要以“年”的内涵去处事处世,人取禾的生死、贡献之象而制定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标准,以至表达人们的愿望诉求。特别如甲骨文《佚.679(甲)》、西周青铜器铭文《庚赢卣·集成5426号》、战国晚期《廿年矩末弓》及异体字千+力、千+萬、两小三角+星(其实是表义日、生的意思)等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在“年”中,能引起人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年兽故事”。通常说,“年兽又称‘夕’,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武器。人们利用年兽的三大弱点,放爆竹(会吓坏年兽),贴春联,驱赶年兽的进攻。为了防止年兽的再次骚扰,放爆竹、贴春联渐渐成为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见“百度百科”词条)
其实,年兽故事是人们一种逐吉避凶的精神信仰和对生活安定的美好向往,是人们对生活生存的心理暗示和安慰。当下及今后,我们不能再次局限于神话故事当中去,不要认为古人就是原始的、愚昧的、蛮荒的,而是要把古人对客观世界的人文精神发掘出来,以益于人之智慧和文明的创造!
根据我对古文字的本义识读和意象感悟及对《山海经》的研究解析。“年兽”并不是一种凶恶的动物,而是上古时期族群具有巫觋之术的头领。他们代表着上天神帝之权的象征,是巫觋、司天监或医翳之人,故在太阳回归之“时”就要扮演一种角色来到族群(村子)发挥自身“祭祀/宗教意义”的功用。他们或为神农氏的后裔,喜欢红色以象红彤彤的太阳,头戴牛角形的面具,身着本族群图腾徽识的衣服,手持代表“丰年”的嘉禾,念着各种咒语,跳着舞……祈求“上天”能对“族群”带来和顺、平安——和顺一族纳百富,平安二字值千金。
最后,我再为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中国的汉字经过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积累至今,数量已经庞大,多达近十万个字,真、草、隶、篆等形体也是极其复杂多变的。
就甲骨文字来说,历12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约15万片龟甲兽骨残片中研究、考释、摘编,当前统计含一字多形的约6211字(见曹锦炎主编《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单个字头的约4500多字(见安阳学院 “殷契文渊”字库),能用楷体“隶定”的约2700多字(其中,已释读的约1200多字,见徐中舒编著《甲骨文字典》、于省吾编著《甲骨文字诂林》、黄德宽主编《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马如森编著《殷墟甲骨文字实用字典》、陈年福编著《实用甲骨文字典》、刘兴隆编著《新编甲骨文字典》、刘钊、冯克坚合编《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当前,我根据海内外甲骨文学术研究状态和国际性或国内重要的甲骨文书法展览信息(以2019年底为准)粗略估算,“体制内”还在世的甲骨文研究者大约三千多位(如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教授、研究生),加上国外的估计也就五千多人(以日本、英国、美国“汉学研究”为反映点)。
能进行甲骨文书法创作或以书法为名介于学术性半研究状态的约三万多人(这些人大都是“体制外”属于民间的、社会的。)最奇葩的现象是,当今搞甲骨文专业学术研究者,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竟然不会写“书法”,甚至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拿起毛笔写的(如题签、祝贺等)那些“甲骨文”比小孩子初学甲骨文书法写的还差劲。特别一些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学术研究者,没有了罗振玉、胡厚宣等前辈那样既能学术研究的深度又能书法艺术的境界。
同时,在“甲骨文热”的趋势中平常一些专业从事书法艺术创作者,在没有任何古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学习、训练、积累情况下就“上马”甲骨文书法创作,并把“作品”推向大众,投向市场。更甚者,有的通过互联网之便大谈大讲甲骨文如何,金文如何,古文字书法又如何如何的……等等,抛出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辞和论调,不以羞愧先人为耻辱,而以自觉超越古人为光荣。
就今年来看(2021年1月底),随着国家层面对“古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近多年来喜欢、热爱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人多有数千万众,可谓是后劲十足,春天在望,草木欣荣!
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数据检索全部“甲骨文”信息时有七万七千多条,其中“甲骨文论文”有五万五千多条。在安阳学院“殷契文渊”字库介绍中说收录了两万多篇论文……这些“数据与信息”可以反映出学人们对甲骨文的热爱和重视,及其付出的辛苦工作和劳动成果。当然,还有许多“体制外”的民间的、社会的甲骨文研究者资料和信息看样子是由于“没有出版物或期刊论文发表”原因被录入数据库中,这是非常遗憾的!
互联网时代,一切学术资料和信息除了涉密的之外都是公开的,期望国家机构和部门对这些流落于“体制外”如流浪星星一样的甲骨文研究者要重视,给予及时的解决。我深信,“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发展传承”不是圈子内玩的事情,也不是金字塔尖上跳舞的,如果忽略、轻视民间的、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那将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中华民族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按我的“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观点去看,重新去解读,今已被专家学者释读出的除了常见的三五百字可共识之外,其余在“释义解读”上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错释误解的。关于这些问题我已经写了许多“甲骨文非卜辞说”的文稿,有待时日慢慢纵深研究和解读罢了。
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为源,生命为本。二者,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识,入于时境,拆合构件,窥其妙用,不应以今之眼观所知而标准于古之眼观所得。五者,清除卜辞阴霾,回归契字本来,穷究点画因由,形音义理共参,窥天鉴地察于人文始识甲文骨字之根由。
另,金文/大篆是长达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启汉代隶书,前后延续约1000多年,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是延续夏王朝图纹式的文字进行改革变化的,成熟的涌现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间,至西周早期后开始停止使用。自1899年从殷墟发现以来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研究对象,是研究夏商周三个王朝的重要媒介支点,更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入门钥匙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就书法艺术层面来讲,又将必会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参见《纠正: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凡事都要占卜之辞的文字》一文)
A.还有人问我:“老师好,学书法不写楷书(如唐楷)能行吗?”
我严格的讲:“不行!坚决不行的!不写楷书就不是一个书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书法家而已。如果开始不写楷书,打不下楷书的底子,上来就行行草书或甲骨篆书等,将来会落下书法气息韵致不足的后遗病症……”
B.有人反问我说:“老师,甲骨文、篆书都不是楷书,难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书法家吗?”
我说:“一者,准意义上的书法家这个称谓是秦汉时期形成的,至汉晋才定性定论的。先秦时期的人没有书法家的思维倾向和名称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书,而是被一般的习俗的楷书观念束缚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则’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笔书写或契刻时时非常认真的,他们对笔画的处理态度就是‘楷则’,而且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会陷入文字艺术游戏状态中去,更不是为了艺术之名而搞书法的。”
C.也有人问了:“老师啊,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当今有位书协领导说现代人的书法‘尚式’对吗?”
我说:“书法的艺术性质的发展形态和崇尚什么,这是时人创造、后人总结的一个大问题,没有错的。至于现代人尚式,按我来看,今人的书法、美术等艺术形态都是尚权、尚钱、尚吹的一个特殊时期,等后人去评价或盖棺定论吧。”
D.还有人问:“老师,书法的文化和意义是什么?”
我说:“讲起来这个话题太长,简说之就是,文字学、书法学、绘画学要与哲学、宗教学、中医学去关联的,这些又要与天文学、地理学去关联,在对艺术的高度浓缩与提炼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学的本体上来,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则的艺术都是扯淡,脱离了人的基本属性讲什么都是空谈,不论文化的还是艺术的,乃至资本的还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问题,不要轻易迷信当今某些文字专家的权威,或某些专家编写的字典,或许他们的思想出发点建立在为了项目套现、职称晋升、仕途升迁等功利主义之上导致思维和认识有偏差,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去对待辨析。”
E.复有人问:“老师,我写的甲骨文书法评委专家说我写错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写的,这又怎么说呢?”
我说:“正好将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国家宝藏>娱乐性的电视当那么回事了,让他们做历史文化学术性质的栏目,那是找错门了,理解万岁,他们让影视演员坐场调侃就已经不是在讲国家宝藏而是玩玩国宝而已。反思一下,我们的万年华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积的烂腐、专家们冒泡泡还不是近几十年的电视首当其要的传播功劳吗……就好像甲骨文书法一样,写甲骨文的把错误字写出来了,这应该首要的追责编写《字典》者,可是专家们却说写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学、甲骨文等等……如果回过头去仔细发现,说这些话的专家(含编写《字典》的)大都不会写书法,而且更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于是就出现了甲骨文书法在普及过程中涌现出总有那么些专家们胡扯胡讲的局面了呵……当然我是就事论事,不是否定所有专家学者劳动汗水与可取可用且有益有价值的成果的。’”
备注:原创文稿不易,多转发分享、多赞赏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