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日记 对话
写春联偶忆琐记:写春联,贴对联,华夏迎春,神州皆春,五湖四海普天同庆春,物华天宝神安康,人寿年丰灵吉祥。
幼小时候的景象年复一年,随着岁月递增愈发不能抹去,写春联、贴对联,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血脉不断地民俗习风延续!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为了能写上春联,贴上对联,年廿九或大年三十,父亲爽快的花钱两分或半角钱到供销店买上一些大红大红的纸,纸红的让人喜爱,便带上我去找"先生″排队写春联。有时还要拎上几个馍馍或旱烟叶子,后来又变成拎一壶黄酒或白酒等作为给写春联先生的酬劳礼品。其实,不在村舍礼品的多少与贵贱,但这是黄土地上朴实的劳动人民用一颗赤诚的红心对"先生″的最高礼敬!
时,一个村户上百人家,大家庭门户多,每个家中窑洞的门窗也多,灶前、院堂、水井、粮仓、炕头、鸡窝、牛棚、猪圈、羊舍乃至架子车、扫把农具等都得贴上春联,写上什么上天言好事、春光满院、五谷丰登、百病不生、鸡羊成群等词。一个村户上能写毛笔字的先生就那么一两位,先生从早到晚忙活三两天,在劳累中还是很开心的,经常笑呵呵,和小孩们开玩笑。当然也有板着面孔的时候,估计先生心疼墨汁用完了或某求写春联的人家没给倒点热开水吧。
加之村户上的红白喜事,我看到了"先生"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于是,我就下狠心写毛笔字,也开始为村户人家写春联。随着能写毛笔字的知名度提高,七村八舍的都来写,先生的景象再次激励我要学老先们的奉献。后来我上学了,也就有了更多写毛笔字的机会和兴趣。接下来,随着时代日新,倒是"先生″一词的记忆渐渐远去,″老师"一词却多起来了……
日月穿梭,几十年后我却成了赖以书画为业且以此安身立命者。今时午,见小子慕写春联并能用稚嫩的笔画线条把远古甲骨文那种灵性的本真气息写出来。我观之叹言,真可谓学书者老不如少也,文化一代传一代,心印相续,与富贵贫贱没有任何关系!故记之亦以祝辛丑大年三十万象更新,海内外亲朋好友,六时吉祥!一一杨牧青于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