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日记 对话
连载上:杨牧青有关三星堆文化的网事随记
因职于书画艺术必须要进行平日里的学问学术熏习积养之故,我就入境上古文化研究当中。数年来,坚持撰言立论,力倡并主导“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提出“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源,辨析世界文化文明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欠妥当欠准确的观念。”(详见<艺术与上古文化>号内有关文稿)
藉此期间,在对甲骨金文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之时,我又不得涉及考古、历史、天文、地理、气候、生物演化、宗教神学、民俗传闻、古迹留存等方面的究察。鉴古知今,以今虑来,视野于全球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去累积、去探索、去发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在热爱祖国文化的新时代良好环境下,在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探源和讲好中国故事的精神感召下,阅览诸家言辞之纷呈与矛盾,有良知的我们又不得不进行一些合理的、合情的,乃至科学推论且具有远瞻性的评议,以供大家参考。“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我想这个最浅显的道理,所谓的专业人士更会懂的,一切脱离、抛弃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都是错误的,也是愚蠢的!
图片
上图:三星堆文化遗址的位置(北有鸭子河,中有马牧河)
常言说的好:“作诗当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之诗。”同理,做学问、搞学术也不能做无病呻吟之学问,搞无病呻吟之学术。按佛家言,就是风不动幡不动仁者心也不动。按《易》言,动必有因。今年,可能是时逢辛丑,这个地支丑中暗藏的辛金透出天干之缘故吧,三星堆文化遗址再度热闹,近日来我在网络阅习和对答中随即发表自己一些看法,今搜集整理如下,以供好者慧鉴。
数字很可怕:一个画画的来评论考古的,你的理论是什么?
杨牧青:我的理论文字网络上也积累不少了,去翻翻看吧。另,请问谁规定的画画的不能去评论考古呢?许多画画想评论考古可惜他们无这样的文化学习,同理许多考古的想评论画画可惜他们又不谙此门!说穿了,这就是分科单科教育的结果,对于某一术必须要专业的专攻,这是对的,但整体思维(综合性思维、灵感思维、批判思维)又是专业的专一思维不可比拟的,如今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太少了!!!
無風即風:夏朝是否就是三星堆?
杨牧青:首先这个标题问的就有思维先入导向的偏误性!!就标题回答:三星堆当然不是夏朝。
其次,内文所罗列的资料是可参考的,就下列评论区的各个回答看,但理解的多少各人尽不相同。
再次,关于文字,除了甲骨文传至今天的文字形态之外,全国不同时期各重要的遗址都有它的“文字表意性”的文字,只不过那些“文字”是以“图纹形态”出现的罢了。关键要会看图识字、观纹知文!!!
最后,按论: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夏文化在古巴蜀的典型代表之一(杨牧青 语),从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可以探知、推证夏文化与夏文明及夏王朝的存在!!!
雪月E:点赞!是的,不论夏在哪,至少三星堆证明夏是存在的,先不说大禹是哪的人,但青铜人像结合文献至少证明大禹也是存在的。
古史微:三星堆青铜文明崛起前,成都平原究竟有多发达,可能突破您的想象!
杨牧青:对的,贵文内所列川中遗址很有证据性!古蜀本土文化为主源,容纳各方文化入蜀造就成都盆地平原的文化与文明,如今时很热闹的三星堆文化遗址。
援引<古史微>一段文字: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三星堆遗址大约是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开始兴起的。在此之前,成都平原更早的考古文化则有什邡的桂圆桥文化……成都平原南缘的宝墩文化几乎也同步兴起了……宝墩受石家河文化的影响比较明显,三星堆受这方面的影响则比较小……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这个时候,成都平原的古城已经星罗棋布,且这些古城的面积大多比较大。除了上面提到的宝墩古城,其他各城的面积如下:高山古城为34.4万平,鱼凫村古城为32万平,郫县古城为32万米,盐店古城为30万平,紫竹古城为18万平,双河古城为15万平,芒城古城为10.5万平。请注意,这都是实打实的城址面积,不是遗址面积……目前,学术界一般的意见,三星堆进入青铜文化时期始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此时的三星堆遗址已经连续使用达到了一千年左右,可见历史积累是相当厚重的。并且,在三星堆文化的青铜时期,城址面积已经达到360万平,而遗址面积至少达到了12平方公里……此外,三星堆的发掘表明,安徽阜南台家、湖南宁乡、湖北盘龙城、河北槀城、辽宁喀左、甘青齐家、安阳殷墟、陕西城固洋县等地的考古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同样存在有交流。可以说,正是展现出了海纳百川般的胸怀,才使得三星堆这样辉煌文明的出现成为可能。
杨牧青:我们可以看出,从事三星堆考古工作的研究人员普遍肯定三星堆文化早于二里头文化(见截图)如今三星堆考古断代把这个距今4500年的年代逐渐稀释与放弃了。若在这个距今4000多年前的年代下,三星堆文化遗址必然是史书记载的夏王朝时期及更早些的文化遗存,这样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明显不同于商周青铜器造型就能讲明白了。同时三星推既然传承了晚商的青铜文化为什么没有传承晚商青铜铭文的习惯也就能解释通了。因为,夏人以图纹、图符为文字,商人后期在前朝的基础上开始创造文字才有成熟的“甲骨”“青铜”文字啊!
古史微:盘龙城也在遭遇三星堆类似的命运。学者们相信盘龙城建城晚于郑州商城,面对测年数据,《盘龙城报告》直接采用不经校正的测数据,年代一下子就比校正年代晚了200多年。
杨牧青:他们一些主事者,为了维护他们已经说出来话的地位和权威,只能牺牲一些遗址的年代而成就他们的项目课题链而已!
水手39543:比早可以,洛阳盆地,横跨仰韶,龙山,二里头,商周,比得了吗?不否定三星堆横跨的时期,但比器物要同时期对比同时期,口径要一致。画画的没有这种科学思维就不要在这里瞎凑热闹了。
杨牧青:难道关起门来不让人去质疑质问甚至发现问题和漏洞而提议提问就有科学思维了?你这种思维认识正好代表了一批愚昧无知者用科学的名义来遮盖!
图片
上图:杨牧青甲骨文书法<三星堆大放异彩>2.7平尺原创作品
环球网:三星堆人住哪里?怎么住?盖个房子要几步?一起来看。
杨牧青:所有上古三代遗址,难道只有部分专家可以想像与推论,并做出最后的判定。专家说商就是商,说周就是周。其他非部分专家队伍的就别想像与推论了。因为部分专家至今都没有从考古上证实和承认夏文化与夏文明乃至夏王朝的存在,那如今出现的“三星堆文化”这种特别的上古文化遗址必然不能超越部分专家的说法与项目成果发布而成为“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夏文化在古巴蜀的典型代表之一(杨牧青 语)”的呵!
见识城邦:青铜之路在中国——兼谈三星堆青铜文化
杨牧青:这种东西碰撞交融的文化认识是对的,这也就是三星堆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天山峡谷。这里也最早见证青铜时代到来和世界体系形成的<按说就是当今中国的大西北/大昆仑区域>。
光明网:出土了或用于书写的丝绸 三星堆可能存在文字
杨牧青:有人说过,北面陇上文化(如齐家)南下,东面中原文化(如二里头)西进,南面印越文化(如古梵)北上,三方文化与古蜀本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金沙、三星堆文明,时当在夏、商千余年之间!我认为这个推断靠谱!
舆见:当然技术上好很多了。没有必要隐瞒的。即便一直存在这个文明与中原夏商并行,也早已经融合了。
杨牧青:那现在测年就准了吗?好好思考下吧。1.三星堆遗址叫祭祀坑的名称已经就错了。2.三星堆器物从中原晚商传入巴蜀又是一大强行的诠释与判证。3.三星堆应是夏文化文明在巴蜀的典型代表。
用户6348126834997:点赞!三星堆玉器上本来就有成熟文字,大量存在于民藏中,当地文博部门排斥。待文物法修订落地,司法鉴定介入市场,这些珍贵文物自然会浮出水面。10年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张如柏对此有专著。
观潮BJ:同感!世界上有那个文明把倾国之力打造的神像和祖先砸碎了搞祭祀?怎么可能是祭祀坑?
——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