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日记 对话
杨牧青:以中国汉字为基准的人类古文字源流述略
——让古文字活起来(杨牧青书画国学内修讲稿)
汉字,是中国“华夏族”使用的文字,是中国现行的通用文字和唯一官方文字,是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还有水书、女书、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兄弟民族的文字不在此作详述。
汉,原指天河,即夜晚在星空中能看见的银河(天河)。如,《诗经》云:“维天有汉”。在汉朝时将华夏族称为“汉人”。汉人即广义的汉族,是起源于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远古的华夏部落。字,本义是生孩子,是动词,会意兼形声。从宀从子,人在屋内生孩子,后来用至“名词”成为“字”。上古时期,单体叫文,合体才叫做字,后来逐渐不再严格区别,统称为文字。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近人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1908年-1994年)讲:“就汉语来说,要看它能不能按照语序一个词一个词地写话记言。能,便是文字,不能,那便不是。原始的汉字体系是以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四种写词法建成的。”此说切当。将“汉”与“字”组合成为“文字”的一个词使用,是中国古人极其智慧的体现之一,它是天、人、地整体统一、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宇宙观)。
从考古可知,约8000年前至5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西安半坡遗址、江苏青墩遗址、浙江庄桥坟遗址等已经出现了文字,约在4000年前至2000年前已进入文字字符的积累阶段和成熟时期,而四千多年前夏代“贵州水书文字”与殷墟甲骨文之间也有着若干的姻缘关系,可资相互佐证。
虽然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时期的图画、结绳、图腾、符号等文字形式没有保留下来,但是3700多年前商代中晚期已形成了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殷墟甲骨文,而且甲骨文中还保留着远古文字传承影子,可供后人探索。同时摩崖、陶器、玉器、骨器等刻画文字和青铜器铭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青铜器铭文(也就是金文大篆体系)对历史文化考证的意义重大,其书法形态更是在肃穆庄严中又有一种神秘亲近感。
总言之,古文字就是以甲骨文、金文大篆体系为主脉,以秦统一(公元前221年)后“小篆”文字之前的竹木简书、丝绢帛书、石刻墓志等文字为辅助的一个大体系。当然从形体上讲,也包括具有当代装饰性的鸟虫篆体文字和古老的东巴文字、蝌蚪文字、巴蜀符号文字等。
当汉字成为一种书法的形式来传播、发展和上升到一个艺术审美高度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中国人的一大世界性的智慧创举。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之一(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玛雅文字、中国商朝甲骨文),也是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血脉不断的最好凝聚力!
今时,弘扬和传承中化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国策,成为全民共识,人们在学习书法,继承书法,发扬光大书法时候,不得不向古文字的纵深层面去涉入,因为古文字的书法艺术魅力和其深厚的文化知识蕴藏量让具有智慧、具有远见、具有学问、具有良知的人着迷与热恋!不久的将来,全世界几十亿会写汉字的,懂汉字书法的,有艺术情结的人,都会在古文字的天空中翱翔,都会在古文字的海洋里畅游并自诩自我的点赞与分享!(本文系著名书画家,艺术、文化、社会评论家,国学智慧研究者,民间智库建设推动人,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杨牧青老师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