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童收藏 对话
对话苏轼——潘玮萱评马培童(24)
北宋中期,出现了一批文人画热潮,一批士大夫跳出传统樊篱,使绘画成为词翰之余的自我表现及消遣,尤其是苏轼一出,以其独特的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影响了一代人,并形成了一股文人画的潮流。其代表画家有文同、扬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米芾、米友仁等,他们以画寄情,以情写意,取其神似而不求其形,使中国绘画从此更具文学化的价值。
苏轼(见图一),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在文学方面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首,擅长墨笔竹石和人物画的创作。所作竹石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无端,如其胸中蟠郁也。
今存世可信真迹仅《枯木竹石图》卷(见下图)一件,藏日本。中国美术馆所藏《竹石图》卷尚存争议,但与记载有相合之处。《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见图二),画中绘一怪石盘踞于画的左下方,被风雨砍斫出条条纹路、残缺的边边角角印证着怪石的历尽沧桑,但石状仍尖峻硬实,盘旋如涡的石皴,似在飞快的旋转,似卷云皴,实则无皴法。信手写出,不求形似,不具皴法,使画面造成运动感,显示出怪石的顽强生命力。尤其是石上数枝焦墨竹叶的点缀,给人以希望之感。
马培童以下所绘胡杨作品,用焦墨绘之,画中的胡杨盘枝错节,铁骨铮铮,古典秀美,千恣百态,有如百年的佛塔昂然挺立。胡杨有千年不倒,倒了再生的倔强精神,千百年来它的无限的情思与哲理,被众多人所膜拜。苏轼在竹的身上,找到了超脱、高洁之意。马培童所绘胡杨姿态虬曲,刚劲有力,身躯扭曲挣扎而生,有气冲云天之势。
苏轼的《木石图》,画中线条时而虬曲时而放缓,随即展开分枝,分枝上无一叶,却悉向天,枝梢直冲画外,表达了画家饱经风霜后的恬淡与安然,与马培童所绘的胡杨精神有曲异同工之处。苏轼以书法之笔,飞白为石,楷行为竹,信手拈来,自成一格。马培童以超凡尘世的胡杨,看似与苏轼作品不搭边,却向世人诠释着胡杨历尽沧桑后的倔强性格以及画家淡泊旷达的精神世界。
——(潘玮萱写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