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童收藏 对话
《对话马和之》潘玮萱评马培童(26)
马和之生于北宋,活动于北宋末至南宋初,浙江杭州人。马和之工山水、人物、佛像,风格独特,笔法飘逸高古,迥异于南宋院体画法,时人目为小吴生。在表现山水、人物时,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书法的笔趣,古朴自然,务去华藻。其宗法北宋李公鳞而有所变化,表现人物画所用线条较为短促、运笔迅疾,兰叶描已变为后世之称的蚂蝗描。
据载,高宗非常喜爱马和之的绘画技法,曾写《毛诗》三百篇,令其补图。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秦汉时期已成为统治者所奉行的儒家经典之一。而且它还是经过孔夫子删改过的,因而倍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尊崇。赵构在其政权初立之时,亲笔书经并令和之补画亦可说是其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马和之在创作中能抓住原诗中的某个细节,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以浅显易懂的绘画语言,绘制出号称三百篇的《诗经》插图,在绘画创作上堪称是浩大工程。此事历经高宗、孝宗二朝。
马培童以下佛像作品所用的部分衣纹线条具有马和之兰叶描之余韵。马培童的焦墨山水(见下图作品),能在画中体现诗的细节如马培童诗:驼队风铃响,天边落日圆,凿空功利后,丝路占机先。(对以下作品)、诗:远山近水兹,数点棹参差,小岛村宁静,优游自得之。(对以下作品)诗:竦峙三山岛,相依一水云,化淳滋万物,天地合氤氲。(对以下作品)等等,马培童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使作品中具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与马和之的《诗经》作品图,具有相同之余韵,均能体现出画中具有诗情画意般的境界。(潘玮萱写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