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童收藏 对话
《对话荆浩》潘玮萱评马培童(29)
荊浩,字浩然,山西荊水人,另一说法是河南济源人,主要活动于后梁时期。
荆浩出身于士大夫阶层,有诗才:博雅好古、以山水专门,颇得趣向。(见《绘画宝鉴》)身逢乱世,为逃避战乱和动荡不安的政局,荆浩选择了避世隐居的生活居太行深处之洪谷,自号洪谷子。
荆浩山水多以北方大山大水为描绘对象,作全景式构图,并善作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得雄峻之势,皴笔晕染,得笔墨之雅趣,谓为唐末山水画之冠。
据现有文献记载推测,荆浩是个独身主义者,没有家庭拖累,闲云野鹤,整天在山林里转悠,满目看到的是古松、怪石、祥云、烟霞、奇峰、流瀑……时间长了,难免有图画的冲动。于是带上笔和本子,开始写生,据荆浩自己说,在画了不下万株松树,才开始有些模样。
荆浩的山水,很好地表现了中国北方山水的特征。如山势峻峭挺拔,石头圆中带方,刚劲坚硬,树木曲中见直,高大挺拔,和南方山石的松软、树木的秀逸成鲜明对比。北宋的关仝、李成、范宽,都学荆浩,宋朝梅尧臣有诗言“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就是说范宽一生学荆浩,也没有学到家,李成学荆浩,只学到一个平远构图。可见,荆浩地位之高。
其作品《匡庐图》(见图一)营造了一幅雄伟刚劲与寂寞幽静相互交融的远离人间烟火的空灵世界。此作品采用鸟瞰式纵向全景布局,将高远、平远、深远相互结合,气韵清朗,格局开张。
马培童以下焦墨山水有的也采用鸟瞰式构图,将高远、平远及深远之景拉近距离,直接展示在观者眼前,气局开张,气韵清朗有荆浩之余韵,有些作品也采用全景式构图,既具雄阔伟岸之势,又不乏细部精彩描绘,有荆荆《匡庐图》之余韵,如下图作品。
荆浩《笔法记》提出画有六个法则,分别是气、韵、思、景、笔、墨。气者,用笔一气呵成,意到笔随,心灵手敏,笔无凝滞。韵者,隐去笔墨痕迹。突出物象特征,所画完备而不琐碎庸俗。思者,删其繁冗,求其主要,凝想物形,宛然目前。景者,制度不同,随时变更,搜其妙处,创为真画。笔者,虽然依照法则,但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精熟之后自由变通,不专顾实质,也不专顾外形,生动活泼,毫不死板。墨者,高低浓淡,深浅厚薄,墨华淹润,文采自然,不见用笔痕迹。
荆浩的六要,发展了谢赫的六法。体现出思与景的内在联系,深化了谢赫应物的概念,六要首次把绘画的骨法从用笔的一端发展为笔与墨两个方面的内容,六要既保留了六法的精神,又切合山水画实际应用的法则,它的价值之高,不在六法之下。马培童以下焦墨山水作品,以笔为骨力,以焦墨的墨色变化,来体现浓淡及黑白二者关系,与《匡庐图》画家注重用色浓淡、及黑白对比有相一致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