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童收藏 对话
“对话郭熙”潘玮萱评马培童(35)
郭熙,河南温县人。熙宁年间为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善画山水寒林,初学李成、范宽一派,山石用卷云皴,树大作蟹爪状,后融贯南北画法,终自成一家。
郭熙主张山水画表现的景物不但要可行、可望,而且还要有可居、可游的特性,并且提出许多山水画规律性创作方法;
郭熙主张师法自然,对自然山水要观察体验,探索其变化规律,要画出四时朝暮时分、阴晴雨缺之变,这无疑较前人的画论前进了一大步。在创作方法上,要求注重表现出景、思、情、意,经营位置,合理安排山、水、树、石、草木、烟云、道路,使之达到创作者所要达到的审美标准。特别是关于山水画三远法的提出,更是其绘画理论高度进步的重要标志。
他还主张对前人传统要兼以并览,创作态度要严肃认真。
郭熙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职业画家的他也受到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的赞扬,他们都有吟咏郭熙作品的诗。他的《林泉高致集》由郭熙叙述,其子郭思整理编纂而成。这本书不仅对前代山水画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更有许多补充与发展,从而成为古代绘画理论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郭熙代表作《早春图》(见图一)图中描绘山间雾霭浮动及旭日照射的情景,细致而生动地刻画了严冬刚刚过去,春天悄然来临的微妙变化,颇有淡冶如笑之情趣。
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有郭熙余韵,能体现郭熙山水画的独特技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呈自然山水体貌结构及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如作品《雨夜翠山》、《春到山草间木知》、《蒙山之晨》、《湖山湖之春》、《春韵》、《蒙山祥云》、《祥云凝紫》、《秋韵》等,除了以上所述,这些作品,气势雄伟,为观者呈现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境地,马培童注重这些山水特征带给人的感染,在继承和发展郭熙的绘画理论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潘玮萱写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