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童收藏 对话
对话王蒙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40)
王蒙,赵盂頫的外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曾做过闲散小官,元朝末年弃官归隐黄鹤山(今属浙江)。明朝建立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受被捕死在狱中。
王蒙善画山水,亦工诗文书法,在绘画上自幼受外祖父赵孟頫影响,并继承董、巨传统,自出新意,独具面貌,喜用枯笔、干皴、山石用解索皴、牛毛皴、小披麻皴或细笔短皴,有时兼以小斧劈皴。
王蒙的山水画突出特点是:景致繁密,结构复杂,重峦叠嶂,郁茂华滋。画法有设色和水墨画两种代表作。王蒙其作品《具区林屋图》,描绘江苏太湖林屋洞之景色。全图在密不透风的空间里,画家在右上角,留出个透气的空间,令观者毫无压迫感。《具区林屋图》图中山石用'牛毛皴'与'解索皴'干笔皴擦而成,多曲折旋转之笔,以突显出太湖一带山石特有的质感;画面看上去似乎非常拥塞,但画家巧妙地经营了山石的脉络,使之相互呼应、揖让,山路贯穿其间,水面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因此,画面依然散发出宋代“全景山水”固有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气息。
马培童以下图2图3作品,釆用焦墨画法,运用全景式构图,以自创的刻石线皴画石质的脉络,全图除了溪流之外,几乎被山石、树木、林间茅舍填充的没有空隙,马培童以天空留白为画的透气空间。具有王蒙之余韵。
元代山水画讲究抒写“心性”,以意象是架构山水画,王蒙用“繁密”的意象取胜,以表现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写意”,同时又不偏离山水本体的物象之理。从而提炼出一种新的山水画表现语言,这种新的符号化语言是道与技的和谐,如《青卞隐居图》在山重水复、层峦密林的布局中,画家将自己装进一个远离人烟的洞天山水之中,以突显其“隐”的心境。画家用“繁线密点”将画面气韵与形式美感有机地统一起来,用繁密的皴擦,再加以“水晕墨章”的渲染来营造“隐”的意象,从而宣泄内心仕与隐的矛盾情绪,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青卞隐居图》的山水形态布局,在真实的实际中是很少存在。其创造的是一种视觉幻境,画家用画笔营造出一种奇异的空间幻觉,给观者以超自然的视觉冲击。
马培童以下图作品,在山水布局上也有王蒙余韵,作品中除了山重水复、层峦密林及瀑布飞流直下布局之外,马培童在右上角设置了隐居的房子,《青卞隐居图》,画的下段溪水潺潺,林木参差茂盛,一位老人正策杖行于林间溪畔。马培童左下角画了一个童子及策杖老人,行于林间溪桥上,二者在布局上均有相似之处,因此有相同之余韵。在笔法上,王蒙兼用披麻皴、解索皴、牛毛皴等几种皴法。表现险山巨石多变的形态,而马培童以刻石皴法画巨石多变的形态,二者均以流动的线条描绘了曲折盘桓、前后重叠的山势、密密层层的树木、景物繁密,密而不塞,显示出丰富灵动的艺术效果。《青卞隐居图》,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绘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大千说:“元四家中黄鹤山樵法门最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石涛、石溪),亦不能越其藩篱也”。
(潘玮萱写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