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童收藏 对话
对话石溪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61)
石溪,湖南常德人,居南京,幼年丧母后出家为僧,云游各地,43岁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
石溪,为人耿直,画史上与好友程正揆并称二溪,与石涛并称二石。石溪承元四家,尤重王蒙、黄公望。其艺术特色是:构图繁复重叠,景致幽深郁茂,笔墨沉郁苍劲。善用秃笔和渴墨,对山石树木作层层皴擦勾染,皴法兼用解索和披麻皴、点苔喜用浓墨,敷色多用清淡沉着的浅绎,其山水有奥境奇辟,缅邈幽深之评。髡残自幼擅长绘画,明亡后曾参加反清斗争,失败后逃避桃花源,后削发为僧,参禅悟道,云游四处。
石溪,人物、山水、花卉无所不能,尤精于山水,以绘画寄情于山水,在大自然中一点点觉悟,其画也逐渐渗透出浓浓禅意,其作品《苍翠凌天图》(见图一),画中近景柴门半掩,古树林立,两楹小屋坐落于树间,一道人在门廊处凭几而坐,望向远方。此时人与自然似乎融为一体,在幽深的沉寂中蕴含着只能意会的天地之道,这是用语言无法言说的。顺着山道逶迤向上,有房舍庙宇立于其边,目所能及的小路尽头也建有寺庙,山与寺对应,使山显得博大而沉寂,寺越发空灵缈远。周围奇峰峻岭,树大挺拔苍翠,涧谷有飞泉挂壁,山中云气迷雾。画中的道人正是髡残本人,正如他画中的诗所言“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后悟此六法”,髡残以禅入画,画中有禅,这是这幅山水画的绝妙之处。在题画诗中,髨残描述了他沐浴于大自然山水之中契意自在的感受,点出了他与大自然达到的和谐默契,表达了参禅与笔墨的关系。
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有的作品繁密中见疏灵,有的简淡中见空灵,给人以静谧、安然的氛围,与髡残一样,以画寄情于山水,透露出浓浓禅意,髡残的山水画除师法元四家等外,还远宗董源、巨然,近习董其昌、文征明等,二者均博采众长,融为己用,与弘仁相仿,师古的同时,十分注重师法自然,认为论画精髓者,必多览书史。登山寡源,方能造意。二者均以大自然写生为师,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徜徉在山水之间,在自然交流中物我两忘,思接千载,均强调“师造化”,强调笔墨与丘壑的关系,对于真山真水感觉的捕捉与现场相吻合。如髡残后期主要写生地点在南京祖堂山和栖霞山,很多作品与之相吻合。马培童到过太行山、蒙山、黄山等地方,包括所创作的微山湖系列、胡杨作品、石窟系列等作品,均从现场捕捉场景,所画的作品与现场相吻合,因此二者有相同余韵。与大自然真山真水固定丘壑为主的画家除了甏残、马培童,还有黄公望、王蒙等画家。髡残与石涛、朱耷(八大)、弘仁、为清初四僧四大家,髡残虽师法王蒙,与王蒙都呈草木华滋,浑厚苍茫之感。然髡残比之王蒙,较多地运用秃笔渴墨,并在粗头乱服中挥手自如,更显雄浑朴拙之韵味。
————(潘玮萱写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