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童收藏 对话
对话戴进,潘玮萱评马培童(66)
戴进浙江杭州人,宣德年间任直仁智殿传诏。为浙派的创始人。人物、道释、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他近学马远、夏圭、远师唐宋诸家,郭熙、燕文贵、李唐、刘松年。其人物,从刘松年、梁楷演变而成。早期人物所绘人物神态生动,线条工细严谨。晚期人物,笔墨较为粗放,人物面部刻画细致,衣褶线条粗壮有力。
明前期,由明画院外以戴进为首的一批浙籍画家群体。他们学南宋院体画风,师法刘、李、马、夏,其技法多用斧劈皴,出笔快速迅捷,用笔顿挫方折,呈苍劲豪放的画风,其中又以戴进成就最突出。受他直接传授的画家有夏芷、吴伟、张路、汪肇、蒋嵩等,其中以吴伟最为著名,且院外的周臣、唐寅也受其影响。
明自宣德起,院体画开始形成。由于明统治者都不喜欢元四家的文人山水画风,以幽淡古拙的画风已不适应曰渐兴旺的政治气象,因此提倡严谨苍劲的南宋院体画风,于是刘、李、马、夏的画法为多数画家所继承。其中以戴进、吴伟为首的浙派山水成就最大,影响波及宫廷内外。
戴进其作品《风雨归舟图》(见图一),画中描绘了风雨交加山川自然景色以及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种种情态。图中近景巨石露半边,坡岸现半角,受马一角夏半边影响,树木虬曲立于其上。江面上艄公站在船尾撑船送两人渡江。艄公身披蓑衣,在船尾撑篙,他的脸已看不清,身上的蓑衣被风吹得横立起来,岸边的树叶被风吹得向右倾斜,出风疾劲,点出风雨归舟的主题。中景蒲尾摇荡,老树枯枝,农夫从桥上经过,前面两人共撑一把伞,后面那位披蓑戴笠,用扁担挑着,有些站立不稳地朝前行进。远处有竹林茅屋隐现,风雨之中茅屋给人以家的温暖,不知其主人是否已在此遮风挡雨,抑或是疾行于道中。远景山峦交叠而秀美,娇羞而朦胧,虽是在风雨中,也能清晰看见青山自从而远的变化,层次交代的非常清楚,这是画家不同于马、夏的构图取景。整幅画中,树木、蒲草、人物、舟船的动态与秀山、巨石、土坡、石桥的静态相映衬,突显了风雨归舟的环境,在动静结合中增强了张力,让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此外,画家安排横跨两岸的溪桥将两岸左右景物连为一体,避免了画面左轻右重之感,使整体达到和谐。画家还运用水晕墨章技法,铺叙远近、宏深雅淡,以淋离豪纵的笔势,用淡墨快速斜扫出狂风暴雨之势,可想而知,画家在画这幅画时是以饱满的激情在奋笔疾挥,对墨的浓淡干湿运用自如,雨暴风狂和山气朦胧的气象于指腕间飒然生起,显示了画家精湛的笔墨功力以及对自然的深入体会的可贵精神。
马培童以下图二作品以焦墨焦彩以迅捷的笔法绘雨中的情景,表达风雨交加之情景,二者均以快笔绘之,因此有相同余韵。马培童图三作品绘春天扬扬洒洒的雨夹杂着雪花,寓意着初春已来临,虽然依旧寒冷,时而风雪交加,一切生命开始蠕动,大地开始变绿,离春暧花开不会太遥远了,因此虽是带着寒意,但它带给人是至亲至暖的,是新希望的开始,初春虽是寒意,它带给人的心是温暖的。这幅画与戴进一样,均描写风雨交加,只不过两人所表达的情景不一样,但所表达的寓意是一样的,均能暖人心,因此有相同之余韵。马培童图四作品,画中描画的安静中的雨,烟雨蒙蒙的春天,只听见潺潺流水声,渔翁在钓鱼,多么洒脱多么自在,动与静融合在一起,这是大自然和谐交响曲,一切在静中与净中洗涤心灵,在迎接新的开始。这几幅作品均与戴进一样,均绘雨中之景,二者所表达的心灵均一样,只不过是笔墨表达异同,一个以水墨绘之一个以焦墨焦彩描绘,均能涤荡人的心灵,带给人美的享受。
——(潘玮萱写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