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童收藏 对话
对话郎世宁人物肖像画,潘玮萱评马培童(68)
郎世宁意大利人,生于米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到中国,随即入宫,以画供奉内廷,历康、雍、乾三朝,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擅长画人物,肖像、走兽、花鸟,以西法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立体感和透视感,同时又以中国画的笔墨工具作画,创中西合璧新风。
郎世宁的人物肖像画多绘帝后及大臣,结构准确,晕染精微,富凹凸立体感,但大多采取正面光照,取消阴影,色泽较柔和,遵循了中国画的规律,花鸟走兽则多西法,精细逼真,尤其画马,用细笔短线描绘鬃毛,浓淡色彩晕染明喑,极富质感。
郎世宁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郎世宁在宫廷内作画,获得了许多荣耀,不但超过了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而且令众多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也无法望其项背。
郎世宁对于透视法在中国的引进也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时期,总督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写过中国最早介绍透视法的著作《视学》,文中就曾提到该书是和朗学士多次交谈、探讨才写成。
郎世宁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
郎世宁来到中国后仔细研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
郎世宁其作品《八骏图》(见图一),画中画的是皇家园囿里的骏马,郎世宁尊重中国人的构图法则,把马、树、山、水画在一起,他用西方的比例与解剖知识,将马的交欢、停憩、顾望,马的肥、瘦、大、小都作了交代,使八骏各有风貌。树与马都是浑圆的,体积的,脱离了中国画的线,以明暗的面来表达,它们生活在露天,就一定有受光的亮与背光的暗,即便是阴天,也有上下可辨的明暗转折。柳的细荇和土坡的裂痕,马的体感均用轻度明暗变化的色彩傅色,前景几匹马以阴影来画,树干的画法采用中西合璧,既用线条勾勒,又将线条积成两边较密的阴影效果。中国画所谓的散点透视是一种自由开阔的取景、造景法。象线条一样也是齐天地、天人合一、物我同在的观念折射。按焦点透视,郎世宁应该把马后面的山峰、树木画得渐渐远去。归于地平线上。但他试图采用中国法则来一个高远,于是将左边的树画在贴近左上方的高处,并用云雾遮挡一番。
马培童以下焦墨佛像作品,所绘佛像体积浑圆,有的作品以部分阴影绘之,有的作品运用西画的焦点透视法,并融入中国元素,熔中西合璧,有郎世宁余韵。二者均融中西合璧为中国绘画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子与方向。郎世宁所处的时代是中西文化第二次大接触时代。对于西画传来中国则是第一次。自27岁来华后,郎世宁再也没有离开中国,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也与别的画家合作,甚至由他主笔创作了不少反映皇家大型庆典与活动长卷。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画家。
——(潘玮萱写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