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写春联偶忆琐记:写春联,贴对联,华夏迎春,神州皆春,五湖四海普天同庆春,物华天宝神安康,人寿年丰灵吉祥。
幼小时候的景象年复一年,随着岁月递增愈发不能抹去,写春联、贴对联,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血 来血脉不断地民俗习风延续!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为了能写上春联,贴上对联,年廿九或大年三十,父亲爽快的花钱两分或半角钱到供销店买上一些大红大红的纸,纸红的让人喜爱,便带上我去找"先生″排队写春联。有时还要拎上几个馍馍或旱烟叶子,后来又变成拎一壶黄酒或白酒等作为给写春联先生的酬劳礼品。其实,不在村舍礼品的多少与贵贱,但这是黄土地上朴实的劳动人民用一颗赤诚的红心对"先生″的最高礼敬!
时,一个村户上百人家,大家庭门户多,每个家中窑洞的门窗也多,灶前、院堂、水井、粮仓、炕头、鸡窝、牛棚、猪圈、羊舍乃至架子车、扫把农具等都得贴上春联,写上什么上天言好事、春光满院、五谷丰登、百病不生、鸡羊成群等词。一个村户上能写毛笔字的先生就那么一两位,先生从早到晚忙活三两天,在劳累中还是很开心的,经常笑呵呵,和小孩们开玩笑。当然也有板着面孔的时候,估计先生心疼墨汁用完了或某求写春联的人家没给倒点热开水吧。
加之村户上的红白喜事,我看到了"先生"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于是,我就下狠心写毛笔字,也开始为村户人家写春联。随着能写毛笔字的知名度提高,七村八舍的都来写,先生的景象再次激励我要学老先们的奉献。后来我上学了,也就有了更多写毛笔字的机会和兴趣。接下来,随着时代日新,倒是"先生″一词的记忆渐渐远去,″老师"一词却多起来了……
日月穿梭,几十年后我却成了赖以书画为业且以此安身立命者。今时午,见小子慕写春联并能用稚嫩的笔画线条把远古甲骨文那种灵性的本真气息写出来。我观之叹言,真可谓学书者老不如少也,文化一代传一代,心印相续,与富贵贫贱没有任何关系!故记之亦以祝辛丑大年三十万象更新,海内外亲朋好友,六时吉祥!一一杨牧青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1-02-11 15:45:06 16 0 1296 -
郭浩艺收藏日记 对话
油画作品《团结一心》,这幅油画作品一丈六,是七六年在北京军区八大处创作的,参加了全军展览,并且获得了特等奖。请欣赏。
第二幅大幅油画作品《上下五千年》,庚子年腊月郭浩艺新作,尺寸八尺整张,请欣赏。 。2021-02-09 10:32:49 12 0 3021 -
郭浩艺创作日记 对话
牛年画牛《财如牛毛》,辛丑年初春郭浩艺尹麦清合作国画牛。
2021-02-09 10:30:01 11 0 1986 -
刘文生收藏日记 对话
牛年新春作国画花鸟画《平安长寿》《竹兰并茂》,
以文会友,
善行四海,
德泽五洲。
国画花鸟画《平安长寿》《竹兰并茂》,辛丑年元月北石山人(刘文生)作品。2021-02-09 10:18:49 9 0 2420 -
2021-02-09 10:10:06 72 0 3734
-
刘玉坚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作品《天河飛落皆洗面,難得兩岸四季青。》一一劉玉堅
這是我2021年第一幅作品,祝朋友們新年快乐快樂!2021-02-09 10:00:53 8 0 118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直播讲稿: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解读概要索引
说明:根据学员和读者的建议,为了对直播讲稿中一些观点和思路做以补注,仅将此文以“索引”另录在此,不占用其它文稿的篇幅为宜。
网络直播抖音号:187 187 8149 447
时间:2021年春节期间
示意文字:(见文)
文字形体的大概类归:简体字-繁体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甲骨文/图纹。
讲解: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专职从事书法、国画艺术创作,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智库决策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多艺术、文化、社会评论,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从艺术创作到学术思想业已形成风格鲜明、观点独到的体系。
力倡并主导“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书法形式推上区块链的第一人,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发起者、主创艺术家,也是较早开展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走进重点社区/院校/企业发起者、主讲人。
前几期直播讲稿:
云雨雷电神字与文化与生命的讲解
甲骨文“天”字解读
古文字“地”字解读
甲骨文“时”字解读
古文字“空”字解读
古文字“春”字解读
甲骨文“年”字解读
甲骨文“道”字“德”字解读
古文字“法”字“治”字解读
古文字“礼”字“仪”字解读
按说,中国的文字种类很多,汉字是国之主体,文之命脉,所以我就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为主,通过网络平台陆续分享文字与书法、与文化、与生命的关系,一边讲一边记录,再进行整理,这个活儿干起来很累,也很熬人还不讨好。但是,冥似有一种“力量”促使着我必须要努力的去前行,并且还好似有许多的眼睛在盯着我,在监督着我,防止“草坪先生”松懈,或谓“命数如此也”罢了!
前面已讲了云、雨、雷、电、神、天、地、时、空、春、年及道、德十二个字,每一字大都不以约定成俗的“意思”去解读的,为此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过去我对帝、黄、皇、尧、殷、商、周、文、学、孔、儒、鼎、康等字也有解读片段,还有对金、娩、鎷等字的辨伪解析,以及对《山海经》和盘古氏的论述、伏羲氏的解析、轩辕黄帝故里和行迹、尧王故里和行迹、大禹故里和行迹,还有夏人起源和夏文化生成等,陆续以网络文稿发出,随着“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纵深研究,在广为传播与慧识共鸣中讫以海内外共鉴。
这里,我再分享五段略述,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一是,一个甲骨文,或一个古文字,就是一段故事,一段历史,隐含着华夏先民的无上智慧,映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必须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能谈人文,否则一切都是妄说!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与人以彰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类以八卦,将主观世界的抽象的物象寓意以客观世界的形象的图文方式展现,呈现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文字……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法则。
二是,就“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的几句话复述,许多文稿中有,网上能查到,看得见,即:“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源,辨析世界文明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立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妥不准确的说法!”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论断,需要与“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有关论述相互参读,不是单一的。
另,我也新近的微聊增补在此,供斧正:
1、要真反省才能真自信。
2、甲骨文研究至今时综合的来看,还是董作宾先生的断代与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法是经典中的真谛。
3、严格的讲甲骨文发现60周年后的研究除了碎片缀合的科技信息提取之外,所取的成绩与深度不如60周年之前的那些老先生了。当然,我们要随时代发展而来认识一切事物的,也要反思、溯源过去的一切的,对新生事物、新生的科技文明要合理接受和取用的。
4、关键要明白,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划分及各种定义才是造成现当代一切认知的错误,这种划分是建立在总认为现代文明比过去文明强、比过去优的丛林法则上的……所以,对汉文的文字解读、历史区别等都出错了,违背了天地大道,今人总觉得今人月亮比古人月亮明亮,特别满脑子学着ABC长大和受ABC语境文化思潮洗脑的中国学术界总觉得比西方学术落后,没有了华夏先祖文化自信,因是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解读都偏离了本体!!
三是,中国的汉字经过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积累至今,数量已经庞大,多达近十万个字,真、草、隶、篆等形体也是极其复杂多变的。
就甲骨文字来说,历12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约15万片(又说16万片或20万片,当然其内也混入了赝品刻辞)龟甲兽骨残片中研究、考释、摘编,约有100多万的字数量,当前统计含一字多形的约6211字(见曹锦炎主编《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单个字头的约4500多字(见安阳学院 “殷契文渊”字库),能用楷体“隶定”的约2700多字(其中,已释读的约1200多字,见徐中舒编著《甲骨文字典》、于省吾编著《甲骨文字诂林》、黄德宽主编《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马如森编著《殷墟甲骨文字实用字典》、陈年福编著《实用甲骨文字典》、刘兴隆编著《新编甲骨文字典》、刘钊、冯克坚合编《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当前,我根据海内外甲骨文学术研究状态和国际性或国内重要的甲骨文书法展览信息(以2019年底为准)粗略估算,“体制内”还在世的甲骨文研究者大约三千多位(如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教授、研究生),加上国外的估计也就五千多人(以日本、英国、美国“汉学研究”为反映点)。
能进行甲骨文书法创作或以书法为名介于学术性半研究状态的约三万多人(这些人大都是“体制外”属于民间的、社会的。)最奇葩的现象是,当今搞甲骨文专业学术研究者,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竟然不会写“书法”,甚至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拿起毛笔写的(如题签、祝贺等)那些“甲骨文”比小孩子初学甲骨文书法写的还差劲。特别一些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学术研究者,没有了罗振玉、胡厚宣等前辈那样既能学术研究的深度又能书法艺术的境界。
同时,在“甲骨文热”的趋势中平常一些专业从事书法艺术创作者,在没有任何古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学习、训练、积累情况下就“上马”甲骨文书法创作,并把“作品”推向大众,投向市场。更甚者,有的通过互联网之便大谈大讲甲骨文如何,金文如何,古文字书法又如何如何的……等等,抛出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辞和论调,不以羞愧先人为耻辱,而以自觉超越古人为光荣。
就今年来看(2021年1月底),随着国家层面对“古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近多年来喜欢、热爱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人多有数千万众,可谓是后劲十足,春天在望,草木欣荣!
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数据检索全部“甲骨文”信息时有七万七千多条,其中“甲骨文论文”有五万五千多条。在安阳学院“殷契文渊”字库介绍中说收录了两万多篇论文……这些“数据与信息”可以反映出学人们对甲骨文的热爱和重视,及其付出的辛苦工作和劳动成果。当然,还有许多“体制外”的民间的、社会的甲骨文研究者资料和信息看样子是由于“没有出版物或期刊论文发表”原因被录入数据库中,这是非常遗憾的!
互联网时代,一切学术资料和信息除了涉密的之外都是公开的,期望国家机构和部门对这些流落于“体制外”如流浪星星一样的甲骨文研究者要重视,给予及时的解决。我深信,“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发展传承”不是圈子内玩的事情,也不是金字塔尖上跳舞的,如果忽略、轻视民间的、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那将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中华民族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四是,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按我的“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观点去看,重新去解读,今已被专家学者释读出的除了常见的三五百字可共识之外,其余在“释义解读”上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错释误解的。关于这些问题我已经写了许多“甲骨文非卜辞说”的文稿,有待时日慢慢纵深研究和解读罢了。
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为源,生命为本。二者,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识,入于时境,拆合构件,窥其妙用,不应以今之眼观所知而标准于古之眼观所得。五者,清除卜辞阴霾,回归契字本来,穷究点画因由,形音义理共参,窥天鉴地察于人文始识甲文骨字之根由。
五是,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大篆)是长达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启汉代隶书,前后延续约1000多年,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距今约3300年至2900年之间(又说上限距今3500年左右)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是延续夏王朝图纹式的文字进行改革变化的,成熟的涌现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间,至西周早期后开始停止使用。
就骨刻文字来说,距今4500年至5000年的西安斗门骨刻文字,因数量较少,或因其它缘故,没有引起学界的过多关注,散见于有关媒体报道。还有距今6600年至6200多年的贾湖遗址骨刻文字,对此当时我写了《破译八千年前贾湖遗址16个符号文字——促使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有新突破!》一文(年限当时撰文采用旧的资料),也有距今2.8万多年的山西寺峪骨刻符号文字(已故著名文化学者王大有先生对此破译为“遂人弇兹氏开天”(见《昆仑文明播化》)和内蒙古赤峰、山东昌乐、陕西周原、北京昌平等地骨刻文字,均已“重见天光”。
甲骨文自1899年从殷墟发现以来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研究对象,是研究夏商周三个王朝的重要媒介支点,更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入门钥匙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就书法艺术层面来讲,又将必会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参见《纠正: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凡事都要占卜之辞的文字》一文)
六是,就几个问答也列示于此,以供好者参究。
A.还有人问我:“老师好,学书法不写楷书(如唐楷)能行吗?”
我严格的讲:“不行!坚决不行的!不写楷书就不是一个书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书法家而已。如果开始不写楷书,打不下楷书的底子,上来就行行草书或甲骨篆书等,将来会落下书法气息韵致不足的后遗病症……”
B.有人反问我说:“老师,甲骨文、篆书都不是楷书,难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书法家吗?”
我说:“一者,准意义上的书法家这个称谓是秦汉时期形成的,至汉晋才定性定论的。先秦时期的人没有书法家的思维倾向和名称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书,而是被一般的习俗的楷书观念束缚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则’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笔书写或契刻时时非常认真的,他们对笔画的处理态度就是‘楷则’,而且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会陷入文字艺术游戏状态中去,更不是为了艺术之名而搞书法的。”
C.也有人问了:“老师啊,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当今有位书协领导说现代人的书法‘尚式’对吗?”
我说:“书法的艺术性质的发展形态和崇尚什么,这是时人创造、后人总结的一个大问题,没有错的。至于现代人尚式,按我来看,今人的书法、美术等艺术形态都是尚权、尚钱、尚吹的一个特殊时期,等后人去评价或盖棺定论吧。”
D.还有人问:“老师,书法的文化和意义是什么?”
我说:“讲起来这个话题太长,简说之就是,文字学、书法学、绘画学要与哲学、宗教学、中医学去关联的,这些又要与天文学、地理学去关联,在对艺术的高度浓缩与提炼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学的本体上来,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则的艺术都是扯淡,脱离了人的基本属性讲什么都是空谈,不论文化的还是艺术的,乃至资本的还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问题,不要轻易迷信当今某些文字专家的权威,或某些专家编写的字典,或许他们的思想出发点建立在为了项目套现、职称晋升、仕途升迁等功利主义之上导致思维和认识有偏差,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去对待辨析。”
E.也有粉丝问道:“学习研究甲骨文不学习书法艺术可以吗?”
我说:“没生过娃就不知道肚子有多痛,站着说话不知道腰疼。与文字打交道,特别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打交道,您若不去学习书法,不熟悉刀刻,不明白刀刻与毛笔书写的关系,不厘清文字的形体结构与文字的书写形态,那你只能隔山打牛了。过去的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董作宾、胡厚宣等甲骨文学者为什么能够从研究中发现真知呢?因为他们重视文字理论也更重视文字实践,艺术的灵性是文字灵性的必然性。只有当你用心的去写毛笔字,学习中国美术史、书法史、文字史、社会风俗等的时候你才能感知、感觉到古人对文字是怎么认知和使用的,以及古人想通过文字要表达什么呵。不学书法,不写毛笔字,不遍临100多种碑帖,那讲要甲骨文,要讲金文、简牍等文字等于是糊弄人,或自我遣兴娱乐而已!”
F.复有人问:“老师,我写的甲骨文书法评委专家说我写错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写的,这又怎么说呢?”
我说:“正好将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国家宝藏>娱乐性的电视当那么回事了,让他们做历史文化学术性质的栏目,那是找错门了,理解万岁,他们让影视演员坐场调侃就已经不是在讲国家宝藏而是玩玩国宝而已。反思一下,我们的万年华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积的烂腐、专家们冒泡泡还不是近几十年的电视首当其要的传播功劳吗……就好像甲骨文书法一样,写甲骨文的把错误字写出来了,这应该首要的追责编写《字典》者,可是专家们却说写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学、甲骨文等等……如果回过头去仔细发现,说这些话的专家(含编写《字典》的)大都不会写书法,而且更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于是就出现了甲骨文书法在普及过程中涌现出总有那么些专家们胡扯胡讲的局面了呵……当然我是就事论事,不是否定所有专家学者劳动汗水与可取可用且有益有价值的成果的。’”
备注:原创文稿不易,多转发分享点赏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2021年2月6日 杨牧青于北京 查看更多2021-02-07 19:49:56 12 0 1677 -
2021-02-07 14:36:16 16 0 1528
-
已认证2021-02-07 14:19:28 5 0 2229
-
已认证
尚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一百分不算满分”艺术贵在创新,永远没有止境!
人老了,昨天中午吃的啥饭已经忘怀,但几十年前经历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候乡村没有电视,偶尔听说邻村要演露天电影,会激动好一阵 村要演露天电影,会激动好一阵子。
十岁哪年,我就读的老烟庄小学竞然要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城看“话剧!”,那个兴奋啊……。
可能是兴奋过度、还是贪玩成性?我回家忘了跟家长伸要看“话剧”的票钱!第二天当全班同学列队进城看“话剧”时,我自然没能成行!
“话剧”没看,但我却记住了那个“话剧”的剧名《一百分不算满分!》,并且把这个“话剧”名记了近六十年!
《一百分不算满分》话剧名,伴随着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颠簸、读书无用论的冲击、复课闹革命的折腾、返乡务农的无奈、……以及在军营的锤练和下岗后的重生!
那有什么“无须扬鞭自奋蹄!”,如果说在下比较自悟努力,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记住了那个话剧名;《一百分不算满分!》
有谁还记得老师多次重复讲过的《一百分不算满分》的话剧情节?
谢谢各位看官驻足关注!阿弥陀佛! 查看更多2021-02-07 14:18:37 12 0 1932 -
已认证
尚建国收藏日记 对话
2020年“鑫港集团”朱梅元董事长,先后为扶贫、基础教育、公益事业捐款四百多万,功德显赫,佛缘满满!
弥勒佛慈悲,愿佑“鑫港集团”2021年事业有更大发展,牛气冲天,再创辉煌!
阿弥陀佛!2021-02-07 14:16:55 5 0 185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直播讲稿:甲骨文“年”字解读
网络直播抖音号:187 8149 447
时间:2021年2月1日早午
示意文字:年
文字形体的大概类归:简体字-繁体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 /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甲骨文/图纹。
讲解: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专职从事书法、国画艺术创作,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智库决策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多艺术、文化、社会评论,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从艺术创作到学术思想业已形成风格鲜明、观点独到的体系。
力倡并主导“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书法形式推上区块链的第一人,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发起者、主创艺术家,也是较早开展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走进重点社区/院校/企业发起者、主讲人。
上期直播讲稿:
云雨雷电神字与文化与生命的讲解
甲骨文“天”字解读
古文字“地”字解读
甲骨文“时”字解读
古文字“空”字解读
古文字“春”字解读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一下有关“年”字的内容,马上要过年了,在这里恭祝大家新年行好运,六时吉祥。当然行好运前提是要做好人,天道不远人,人常欺天者有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古到今,讲年的,说年的,写年的,画年的……人太多太多了,异彩纷呈,各有特色。但是,先生我还得要就“年”来解读的,期以年年与诸位同在,期以年年与大家共岁!
中国的文字种类很多,汉字是国之主体,文之命脉,所以我就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为主,通过网络平台陆续分享文字与书法、与文化、与生命的关系。前面已讲了云、雨、雷、电、神、天、地、时、空、春九个字,每一字大都不以约定成俗的“意思”去解读的,为此也引起了不少讨论。
过去我对帝、黄、皇、尧、殷、商、周、文、学、孔、鼎、康等字也有解读片段,以及对《山海经》和盘古氏的论述、伏羲氏的解析、轩辕黄帝故里和行迹、尧王故里和行迹、大禹故里和行迹,还有夏人起源和夏文化生成等,陆续整理成网络文稿已发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随着“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纵深研究,在广为传播与慧识共鸣中讫以海内外共鉴。
在这里,把“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的几句话再复述一下,许多文稿中有,网上能查到,看得见,即:“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源,辨析世界文明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立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妥不准确的说法!”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论断,需要与“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有关论述相互参读,不是单一的。
年字,传统的说法是“形声字”,按我说应是象形加指事、加会意的一个字。年是名词,《红楼梦》:“接袭人家去吃年茶。”也有形容的词性,《儒林外史》:“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年,是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单位,周期约需365又1/4太阳日(天),从而产生了年代、年纪、年节、年岁、年丰物阜、年方二八、年高望重等意思。
还有“年”姓,比较少,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7位,又读ning(佞)或xìng(倖)。如,《集韵》:“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传·襄三十年》:‘年夫。’《释文》:‘年音佞。’《传》作‘佞夫。’”《万姓统谱》:“永乐中有‘年当’,怀远人,历官戸部尚书。”一说,年姓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襄公之后,以先祖名字为氏。《路史》记载:“齐太公后有‘年氏’。”又说,年姓源于契丹族,出自唐朝时期契丹族‘遥辇氏’部落联盟,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复又说,年姓源于芈姓,出自元末明初年遇春(本名严遇春),属于音讹改姓为氏。再说,年姓源于满族,尼雅氏、查拉里氏(贾拉喇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代有个影响很大的将军“年羹尧”,据说现在西宁的年姓就是其后裔。年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按以甲骨文字体结构和本义,估计能追溯至神农氏的农耕时代。
通常的说法是,“年,名词,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见“国学大师网”收录,顺次更要感谢这个网站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许多学习和参考资料。)东汉许慎(约58年-约147年)《说文解字》:“秊,谷孰也。从禾千声。”南宋胡安国(1074年-1138年)《春秋传》曰:“大有秊。奴颠切。”《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还有许多“年”字的解释就不一一列示了。
一个甲骨文,或一个古文字,就是一段故事,一段历史,隐含着华夏先民的无上智慧,映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必须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能谈人文,否则一切都是妄说!
从甲骨文“年”字看,为什么是一个禾上人下的形体结构呢?为什么又把五谷成熟当作年呢?这些都要向上追溯着去探究的。上古农耕时代的黄河、长江流域以“北黍南稻”为其生活粮食。黍以黄米为主,也有白、红色的,不仅北方人用黍做饭,而且用黍还可以酿酒。考古发现可知,华夏先祖种黍、种稻、酿酒的生活方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乃至上万年了,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传承,对后来的文字产生毋庸置疑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特别古人善于擅长观测日、月、星运行规律的天文星象思想对文字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与人以彰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类以八卦,将主观世界的抽象的物象寓意以客观世界的形象的图文方式展现,呈现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文字……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法则。
因此上,“年”字不仅表义了古人以禾苗成熟为“年”的轮回时限,而且也是通过长期的对天文地理观察总结赋予人文教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同时,也告诉人们要以“年”的内涵去处事处世,人取禾的生死、贡献之象而制定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标准,以至表达人们的愿望诉求。特别如甲骨文《佚.679(甲)》、西周青铜器铭文《庚赢卣·集成5426号》、战国晚期《廿年矩末弓》及异体字千+力、千+萬、两小三角+星(其实是表义日、生的意思)等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在“年”中,能引起人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年兽故事”。通常说,“年兽又称‘夕’,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武器。人们利用年兽的三大弱点,放爆竹(会吓坏年兽),贴春联,驱赶年兽的进攻。为了防止年兽的再次骚扰,放爆竹、贴春联渐渐成为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见“百度百科”词条)
其实,年兽故事是人们一种逐吉避凶的精神信仰和对生活安定的美好向往,是人们对生活生存的心理暗示和安慰。当下及今后,我们不能再次局限于神话故事当中去,不要认为古人就是原始的、愚昧的、蛮荒的,而是要把古人对客观世界的人文精神发掘出来,以益于人之智慧和文明的创造!
根据我对古文字的本义识读和意象感悟及对《山海经》的研究解析。“年兽”并不是一种凶恶的动物,而是上古时期族群具有巫觋之术的头领。他们代表着上天神帝之权的象征,是巫觋、司天监或医翳之人,故在太阳回归之“时”就要扮演一种角色来到族群(村子)发挥自身“祭祀/宗教意义”的功用。他们或为神农氏的后裔,喜欢红色以象红彤彤的太阳,头戴牛角形的面具,身着本族群图腾徽识的衣服,手持代表“丰年”的嘉禾,念着各种咒语,跳着舞……祈求“上天”能对“族群”带来和顺、平安——和顺一族纳百富,平安二字值千金。
最后,我再为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中国的汉字经过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积累至今,数量已经庞大,多达近十万个字,真、草、隶、篆等形体也是极其复杂多变的。
就甲骨文字来说,历12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约15万片龟甲兽骨残片中研究、考释、摘编,当前统计含一字多形的约6211字(见曹锦炎主编《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单个字头的约4500多字(见安阳学院 “殷契文渊”字库),能用楷体“隶定”的约2700多字(其中,已释读的约1200多字,见徐中舒编著《甲骨文字典》、于省吾编著《甲骨文字诂林》、黄德宽主编《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马如森编著《殷墟甲骨文字实用字典》、陈年福编著《实用甲骨文字典》、刘兴隆编著《新编甲骨文字典》、刘钊、冯克坚合编《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当前,我根据海内外甲骨文学术研究状态和国际性或国内重要的甲骨文书法展览信息(以2019年底为准)粗略估算,“体制内”还在世的甲骨文研究者大约三千多位(如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教授、研究生),加上国外的估计也就五千多人(以日本、英国、美国“汉学研究”为反映点)。
能进行甲骨文书法创作或以书法为名介于学术性半研究状态的约三万多人(这些人大都是“体制外”属于民间的、社会的。)最奇葩的现象是,当今搞甲骨文专业学术研究者,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竟然不会写“书法”,甚至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拿起毛笔写的(如题签、祝贺等)那些“甲骨文”比小孩子初学甲骨文书法写的还差劲。特别一些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学术研究者,没有了罗振玉、胡厚宣等前辈那样既能学术研究的深度又能书法艺术的境界。
同时,在“甲骨文热”的趋势中平常一些专业从事书法艺术创作者,在没有任何古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学习、训练、积累情况下就“上马”甲骨文书法创作,并把“作品”推向大众,投向市场。更甚者,有的通过互联网之便大谈大讲甲骨文如何,金文如何,古文字书法又如何如何的……等等,抛出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辞和论调,不以羞愧先人为耻辱,而以自觉超越古人为光荣。
就今年来看(2021年1月底),随着国家层面对“古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近多年来喜欢、热爱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人多有数千万众,可谓是后劲十足,春天在望,草木欣荣!
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数据检索全部“甲骨文”信息时有七万七千多条,其中“甲骨文论文”有五万五千多条。在安阳学院“殷契文渊”字库介绍中说收录了两万多篇论文……这些“数据与信息”可以反映出学人们对甲骨文的热爱和重视,及其付出的辛苦工作和劳动成果。当然,还有许多“体制外”的民间的、社会的甲骨文研究者资料和信息看样子是由于“没有出版物或期刊论文发表”原因被录入数据库中,这是非常遗憾的!
互联网时代,一切学术资料和信息除了涉密的之外都是公开的,期望国家机构和部门对这些流落于“体制外”如流浪星星一样的甲骨文研究者要重视,给予及时的解决。我深信,“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发展传承”不是圈子内玩的事情,也不是金字塔尖上跳舞的,如果忽略、轻视民间的、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那将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中华民族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按我的“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观点去看,重新去解读,今已被专家学者释读出的除了常见的三五百字可共识之外,其余在“释义解读”上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错释误解的。关于这些问题我已经写了许多“甲骨文非卜辞说”的文稿,有待时日慢慢纵深研究和解读罢了。
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为源,生命为本。二者,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识,入于时境,拆合构件,窥其妙用,不应以今之眼观所知而标准于古之眼观所得。五者,清除卜辞阴霾,回归契字本来,穷究点画因由,形音义理共参,窥天鉴地察于人文始识甲文骨字之根由。
另,金文/大篆是长达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启汉代隶书,前后延续约1000多年,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是延续夏王朝图纹式的文字进行改革变化的,成熟的涌现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间,至西周早期后开始停止使用。自1899年从殷墟发现以来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研究对象,是研究夏商周三个王朝的重要媒介支点,更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入门钥匙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就书法艺术层面来讲,又将必会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参见《纠正: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凡事都要占卜之辞的文字》一文)
A.还有人问我:“老师好,学书法不写楷书(如唐楷)能行吗?”
我严格的讲:“不行!坚决不行的!不写楷书就不是一个书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书法家而已。如果开始不写楷书,打不下楷书的底子,上来就行行草书或甲骨篆书等,将来会落下书法气息韵致不足的后遗病症……”
B.有人反问我说:“老师,甲骨文、篆书都不是楷书,难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书法家吗?”
我说:“一者,准意义上的书法家这个称谓是秦汉时期形成的,至汉晋才定性定论的。先秦时期的人没有书法家的思维倾向和名称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书,而是被一般的习俗的楷书观念束缚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则’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笔书写或契刻时时非常认真的,他们对笔画的处理态度就是‘楷则’,而且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会陷入文字艺术游戏状态中去,更不是为了艺术之名而搞书法的。”
C.也有人问了:“老师啊,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当今有位书协领导说现代人的书法‘尚式’对吗?”
我说:“书法的艺术性质的发展形态和崇尚什么,这是时人创造、后人总结的一个大问题,没有错的。至于现代人尚式,按我来看,今人的书法、美术等艺术形态都是尚权、尚钱、尚吹的一个特殊时期,等后人去评价或盖棺定论吧。”
D.还有人问:“老师,书法的文化和意义是什么?”
我说:“讲起来这个话题太长,简说之就是,文字学、书法学、绘画学要与哲学、宗教学、中医学去关联的,这些又要与天文学、地理学去关联,在对艺术的高度浓缩与提炼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学的本体上来,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则的艺术都是扯淡,脱离了人的基本属性讲什么都是空谈,不论文化的还是艺术的,乃至资本的还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问题,不要轻易迷信当今某些文字专家的权威,或某些专家编写的字典,或许他们的思想出发点建立在为了项目套现、职称晋升、仕途升迁等功利主义之上导致思维和认识有偏差,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去对待辨析。”
E.复有人问:“老师,我写的甲骨文书法评委专家说我写错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写的,这又怎么说呢?”
我说:“正好将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国家宝藏>娱乐性的电视当那么回事了,让他们做历史文化学术性质的栏目,那是找错门了,理解万岁,他们让影视演员坐场调侃就已经不是在讲国家宝藏而是玩玩国宝而已。反思一下,我们的万年华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积的烂腐、专家们冒泡泡还不是近几十年的电视首当其要的传播功劳吗……就好像甲骨文书法一样,写甲骨文的把错误字写出来了,这应该首要的追责编写《字典》者,可是专家们却说写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学、甲骨文等等……如果回过头去仔细发现,说这些话的专家(含编写《字典》的)大都不会写书法,而且更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于是就出现了甲骨文书法在普及过程中涌现出总有那么些专家们胡扯胡讲的局面了呵……当然我是就事论事,不是否定所有专家学者劳动汗水与可取可用且有益有价值的成果的。’”
备注:原创文稿不易,多转发分享、多赞赏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 查看更多2021-02-03 11:48:06 6 0 1702 -
2021-02-02 15:42:47 6 0 1444
-
已认证
石广生生活日记 对话
经过七八天的野外集训式写生,每个人都带着一身淡淡的梅花花香和满满的学习收获归来。
感谢方楚雄老师林淑然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同学们的一路同勉同行,感谢给予帮助的所有朋友。2021-02-02 15:38:16 8 0 1390 -
已认证2021-02-02 15:34:21 34 0 1644
-
已认证2021-02-02 14:54:13 4 0 4061
-
已认证2021-02-02 14:46:52 21 0 232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生命灵魂共同体”童心写历(60)
焦墨佛造像最重要的是要有生命和灵魂。好画,有灵魂,有生命。有生命的画必定是有思想有爱心,这个生命力是作品存在的最好精神灵魂,可以叫生机,顽强的向上的力 顽强的向上的力量,不屈的进步达到极致的意志…总之给观者无形的生命和力量与希望。
作品首先从人性走入灵魂技艺精湛,看作品是瞻仰作品生命力和灵魂,有层次到表达方式都有不一样技法,就有不一样的无从比较,真正好的作品,最好的表达就开始了生命层面的精品,这是宝玉,是人类或者说生命体共通的,是无价的。
不需要解说翻译,不论什么阶层,什么知识水平,什么地域的人,都基本通体的一目了然,总之,中国焦墨艺术加油!
--马培童童心写历(60)“焦墨生命灵魂共同体” 查看更多2021-02-02 14:11:53 5 0 109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是我最爱,使我留恋”童心写历(56)
焦墨是我最爱,使我留恋,让我最为难忘。在我创作来,焦墨系列创新作品中尤以《泰国帖金佛》让我最为难忘。佛是我生命的象征,佛之精神犹如我生命之意义与价值,无 意义与价值,无论是刚画的初成,还是作品完成,都有着不同意义千年文化触合和哲学指向,都可以从文化的层面加以解读。
对创作的思考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诘问。反复地用各种方法,不断地画画,其实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次次问答,画家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要提出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是用视觉的形象来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能让人们从我的作品中读出你提出的问题了,是一件很困难、很不容易的事。不管这些问题是尖锐的、和善的、敌意的还是反叛的,它都应该是找内心世界的流露,是极其珍贵的。显然我也是正在这样做,把一成内心的秘密向观众道来。
--马培童童心写历(56)“焦墨是我最爱,使我留恋”
查看更多2021-02-02 14:10:17 24 0 169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的写与意”童心写历(53)
焦墨画写和意,远观象写实,近观是意象,在近是符号,写意的焦墨画“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写的性质;“中国画本质就是写意精神”;“写意精神”也是中国焦墨画的精髓。
的精髓。
写意、意象, 就是“似与不似之间”,我还可以把写意当工笔来画,粗中有细。表现客观物象的程度,客观物象本身,把0点作为彻底摆脱或工或写的物象极端状态(已属抽象绘画范畴)。也已经属于“主观写意”或“意象”化的范畴。由此可见,焦墨的写实、工笔、写意、意象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很难量化。
“似与不似之间”的偏侧度,很难严格界定,写实、工笔、写意及意象,本质上都是主观抽象而來,都是写意的、意象的。当然,“意象、写意” 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冠名的语符,毕竟还是有其摸糊的共识性。所谓意象,可及老子的“大象无形”。焦墨画的“意象”和“写意精神”,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马培童童心写历(53) 查看更多2021-02-02 13:55:09 9 0 1589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的话语权”童心写历(51)
当前焦墨技法有其局限性。越来越倾向对枯笔骨墨过度索取,研发。表现对石窟的刻石皴法。发挥焦墨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寄情焦 。
寄情焦墨,励志黑白,转换阴阳,表达哲学,对自然的热爱,提倡奋发进取,乐观有为,处世之道,积极的思想应该强调,在笔刻中更应该体现这些。发挥焦墨的想象空间,把现实的东西加入无限延伸,让观画者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推崇刚柔相济的辩证思维。讲究虚实结合,张驰有度。“我法万象”即用自己的艺术眼光和表现手段,描绘艺术中的真界。我法应用有别他法,意象应是对真善美的理想化,和探索的时候,往往重理念,重技法,技法是准确表达理念同时感染观,保持技术是进行艺术创新之必备,技术要不断进取才能得到发展,追求创新,用更多的“我法”发展焦墨,让中国焦墨影响世界,用精神来带动物质。就是要让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世界所理解和赞同,这是一个文化大国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国焦墨的责任。
新传承主义体现在焦墨艺术的创作中,包括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崇拜的惯性,而在艺术价值观的认知上,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求索精神,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其实中华文化具有独立的品格,在一个被世界所关注所解读的最佳时期,中国焦墨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应当把优秀的美学思想和博大的情怀昭示于世。提升中国画焦墨在世界艺术格局中的话语权。
--马培童记童心写历(51) 查看更多2021-02-02 13:52:36 12 0 1575 -
刘晓宁创作日记 对话
香香漫画,给莲姐定制一张,她要拿着佛尘,坐在鹿上。您提要求我来画;
今天很遗憾,没有去参加和师父师兄们的聚会,画张漫画,把自己也画进去。2021-02-02 13:41:49 15 0 1813 -
刘晓宁创作日记 对话
安静是品,清静为性,宁静生明,恬静成美。或许是年龄改变吧,总觉得宁静是一朵花,静静地开放,不求人欣赏,亦不在乎总被忽视,只想做一个安静的自己,静而不躁,静而不争,静而不乱,静中生慧,静中养美,静中养心 ,静中反思……静,让生命的美丽自然地绽放,看花开花落,听流水孱孱,淡定的心,就会浮生出丝丝缕缕的诗意,繁杂的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爱与恨,得与失,都会变得淡漠而遥远,做一个简单知足的平凡人,心也简单,人也简单!
这都是我们乡村暖居空间的照片,每天蜗牛般的速度一点点搬运,整理,一个月的时间了,还有很多没有做好生命的美丽,从来都是在安静中领悟。
游客总问我,住这里会害怕吗?无聊吗?可能有的人会吧,习惯了独处,除了打造空间,就是看书写字画画,很多事情可以做,怎么会无聊呢。
查看更多2021-02-02 13:40:28 16 0 1363 -
安士胜收藏日记 对话
无论多忙,每至岁末年初都有一个固定项目,和几位朋友聚一次,写写画画聊聊侃侃,总是如此惬意。大抵古代文人雅聚也是如此吧!
2021-02-02 11:58:22 7 0 146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直播讲稿:古文字“春”字解读
网络直播抖音号:187 8149 447
时间:2021年1月30日早午
示意文字:春
文字形体的大概类归:简体字-繁体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 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甲骨文/图纹。
讲解: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专职从事书法、国画艺术创作,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智库决策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多艺术、文化、社会评论,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从艺术创作到学术思想业已形成风格鲜明、观点独到的体系。
力倡并主导“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书法形式推上区块链的第一人,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发起者、主创艺术家,也是较早开展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走进重点社区/院校/企业发起者、主讲人。
大家好,本来“天、地、时、空”四个字分享完了,想稍作休整后再围绕甲骨文为主线,为爱好者分享汉字与书法、与文化、与生命的关系。但,是夜读网文发现一些民俗专家说“属相不以立春节为算”,气象学者又说“立春不是春天的开始”……阅后让人惊诧不已和忧思忡忡。网上的留言、评论五花八门,中国几千年来甚至上万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怎么走到今天都不对了呢?都不行了?是古人糊涂了还是现代人聪明了?于是加之马上又要“立春”了,今天就赶急有了甲骨文“春”字解读的初见。
古中国华夏族人的“历法”比“属相”比“现代气象学”要早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属相是对历法再一次的通俗的、民俗的表达方式,天地地支的属性决定着属相的本来;现代气象学是对古天文学、古物候学体系的再分化,并且是以西方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发展为基础对天气变化进行判断的一个新学科,不能以此来推翻或淡化中华先祖的智慧结晶。不论是“属相”还是“春天”,均是以“立春”为算的,这是正法眼藏。
“立春建寅”为始从夏代起就已经通行通用了,以“节令”指导农事、人事、国事等。虽然商代建丑、周代建子的为始改动,但“立春”为起始“节令”是遵循天体星辰“北斗七星斗柄指寅”和“太阳黄经到达315°”传承至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情。倘若,人类没有了北斗七星的识位辩方、没有了太阳轨迹的运行坐标,那人类还能谈什么科学,还能谈什么文明啊?!
同时,我们又禁不住的发问,立春建寅为始的“夏历”从四千多年前“夏代”已经产生并普遍使用了,这足以证明古中国的夏代必然是存在的!!!但是,近现代考古、社会、史学等为什么又要象脑袋患了失忆症一样的怀疑华夏民族的“夏代”不存在并且还要花费那么大的财力、物力的代价去证实呢?非要证实给某某国际要看吗?!难不是在某种意识作俑和鼓捣下挖了个大坑又要回填这个大坑吗?!如果是这样,那真就是瞎折腾、劳民伤财的对不起华夏先祖和当世人民了!
前面我分享了云、雨、雷、电、神、天、地、时、空八个字,过去对帝、黄、皇、尧、殷、商、周、文、学、孔、鼎、康等字也有解读片段,以及对《山海经》和盘古氏的论述、伏羲氏的解析、轩辕黄帝故里和行迹、尧王故里和行迹、大禹故里和行迹,还有夏人起源和夏文化生成等,陆续整理成网络文稿已发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随着“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纵深研究,在广为传播与慧识共鸣中讫以海内外共鉴。
春字,传统的说法是“会意字”,按我说应该是会意加象形、加指事的一个字。通常的说法是,春字,甲骨文字形从艹(草/木象),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和隶变以后,“日”之外,其它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之首,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东汉许慎(约58年-约147年)《说文解字》:“春,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昌纯切。”当然,还有许多关于“春”的词句就此不闲说了。
春字,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字的形体变化非常大,但有一个共同的“日”字符没有变,这就是“变中不变”的秘密,也是“人虽变但道不变”的秘密。至于西汉经学家、高官大儒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 “不变”是另一层意思,他说天变了道就变了……其实这是他还没有弄究竟、弄明白“道”真正是什么,与我以“春”字三千多年来共同的“日”字符“不变”是不同的境地。
甲骨文“春”字以“日”字外围象草木形是对的。此草木为莽野草丛或水畔草丛。特别《甲骨文合集•8627字》这个形的“春”字,没有写出重要的“日”字符,说明了当为深秋黄昏后“日暮苍山远”的时候产生的一个文字景像。因是我说,古文字中“莫”、“暮”、“墓”、“幕”等都与此“春”字有关。如果有机会你去水畔芦苇丛观察一下太阳落山时的景象,当然手中要持一个“屯”才行,否则弄不明白。
“日”字符未变,指的是太阳。但会发现有不同形状的“太阳”,这是因观测的时间(早晨/黄昏)、地点(山头/平原)不同而产生的视像投影。
还有《佚.784(甲)》《乙.5319(甲)》《甲.1154号》都没有写出重要的“日”字符,而且《佚.784(甲)》《乙.5319(甲)》中这个“春”字是讲“标准”的,也是为对应历法节令的。特别在春秋时期《蔡侯墓•残钟四十七片》那个金文的春字和战国时期《郭.语1.40、41》那个楚简的春字,通过“屯”字一个重要的“点”形符,更加的加强了“标准制定”意义和具有“指事示意”的意义。
观历代专家学者对“春”字的解读误释,关键问题就是出在了中间这个“屯”字符号上了,通常“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这种释义和说法是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甲骨文、金文的“春”字“表象表义寓意”上,“屯”这是古人“居邑者”在观测太阳运行轨迹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类似刻漏仪、参照仪。“居邑者”手持测日的工具以寻求更合适更宜居的地方,久之就形成了“屯”。人聚集留下来生存发展就是屯留、屯兵、村落(邨)的意思,这个“屯人”聚居多了就变成了“邑”,再放大就是“都”了……由是去仔细的思考一下,近时被某甲骨文研究者获得10万悬赏的那个“屯/蠢” 释读也是错偏的呵。
一个甲骨文,或一个古文字,就是一段故事,一段历史,隐含着华夏先民的无上智慧,映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必须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能谈人文,否则一切都是妄说!
其实,整个“春”字“表象表义寓意”完整的叙述是:负责观测太阳运行轨迹的古人(《山海经》中 “羲和生十日”、“后裔射日”等)在莽野草丛或水畔草丛,手持观测仪,对太阳晨昏不同的位置进行记录,图画成形,以形成字,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标准,以“日”为核心为根本,参以“斗”对应“节令”的历法规律指导族群的生活生产,这是一个日、月、星并用的方法……所以就有了“立春为节令之首,为年之起始。”及后来以“年”为单位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等说法,及至阴阳五行、八方四维、神煞将星的纳入等等,这不仅是民俗文化、现代气象学文化,而且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和精魂!
最后,我再为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中国的汉字经过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积累至今,数量已经庞大,多达近十万个字,真、草、隶、篆等形体也是极其复杂多变的。
就甲骨文字来说,历12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约15万片龟甲兽骨残片中研究、考释、摘编,当前统计含一字多形的约6211字(见曹锦炎主编《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单个字头的约4500多字(见安阳学院 “殷契文渊”字库),能用楷体“隶定”的约2700多字(其中,已释读的约1200多字,见徐中舒编著《甲骨文字典》、于省吾编著《甲骨文字诂林》、黄德宽主编《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马如森编著《殷墟甲骨文字实用字典》、陈年福编著《实用甲骨文字典》、刘兴隆编著《新编甲骨文字典》、刘钊、冯克坚合编《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当前,我根据海内外甲骨文学术研究状态和国际性或国内重要的甲骨文书法展览信息(以2019年底为准)粗略估算,“体制内”还在世的甲骨文研究者大约三千多位(如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教授、研究生),加上国外的估计也就五千多人(以日本、英国、美国“汉学研究”为反映点)。
能进行甲骨文书法创作或以书法为名介于学术性半研究状态的约三万多人(这些人大都是“体制外”属于民间的、社会的。)最奇葩的现象是,当今搞甲骨文专业学术研究者,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竟然不会写“书法”,甚至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拿起毛笔写的(如题签、祝贺等)那些“甲骨文”比小孩子初学甲骨文书法写的还差劲。特别一些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学术研究者,没有了罗振玉、胡厚宣等前辈那样既能学术研究的深度又能书法艺术的境界。
同时,在“甲骨文热”的趋势中平常一些专业从事书法艺术创作者,在没有任何古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学习、训练、积累情况下就“上马”甲骨文书法创作,并把“作品”推向大众,投向市场。更甚者,有的通过互联网之便大谈大讲甲骨文如何,金文如何,古文字书法又如何如何的……等等,抛出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辞和论调,不以羞愧先人为耻辱,而以自觉超越古人为光荣。
就今年来看(2021年1月底),随着国家层面对“古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近多年来喜欢、热爱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人多有数千万众,可谓是后劲十足,春天在望,草木欣荣!
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数据检索全部“甲骨文”信息时有七万七千多条,其中“甲骨文论文”有五万五千多条。在安阳学院“殷契文渊”字库介绍中说收录了两万多篇论文……这些“数据与信息”可以反映出学人们对甲骨文的热爱和重视,及其付出的辛苦工作和劳动成果。当然,还有许多“体制外”的民间的、社会的甲骨文研究者资料和信息看样子是由于“没有出版物或期刊论文发表”原因被录入数据库中,这是非常遗憾的!
互联网时代,一切学术资料和信息除了涉密的之外都是公开的,期望国家机构和部门对这些流落于“体制外”如流浪星星一样的甲骨文研究者要重视,给予及时的解决。我深信,“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发展传承”不是圈子内玩的事情,也不是金字塔尖上跳舞的,如果忽略、轻视民间的、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那将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中华民族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按我的“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观点去看,重新去解读,今已被专家学者释读出的除了常见的三五百字可共识之外,其余在“释义解读”上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错释误解的。关于这些问题我已经写了许多“甲骨文非卜辞说”的文稿,有待时日慢慢纵深研究和解读罢了。
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为源,生命为本。二者,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识,入于时境,拆合构件,窥其妙用,不应以今之眼观所知而标准于古之眼观所得。五者,清除卜辞阴霾,回归契字本来,穷究点画因由,形音义理共参,窥天鉴地察于人文始识甲文骨字之根由。
另,金文/大篆是长达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启汉代隶书,前后延续约1000多年,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是延续夏王朝图纹式的文字进行改革变化的,成熟的涌现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间,至西周早期后开始停止使用。自1899年从殷墟发现以来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研究对象,是研究夏商周三个王朝的重要媒介支点,更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入门钥匙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就书法艺术层面来讲,又将必会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参见《纠正: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凡事都要占卜之辞的文字》一文)
A.还有人问我:“老师好,学书法不写楷书(如唐楷)能行吗?”
我严格的讲:“不行!坚决不行的!不写楷书就不是一个书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书法家而已。如果开始不写楷书,打不下楷书的底子,上来就行行草书或甲骨篆书等,将来会落下书法气息韵致不足的后遗病症……”
B.有人反问我说:“老师,甲骨文、篆书都不是楷书,难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书法家吗?”
我说:“一者,准意义上的书法家这个称谓是秦汉时期形成的,至汉晋才定性定论的。先秦时期的人没有书法家的思维倾向和名称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书,而是被一般的习俗的楷书观念束缚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则’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笔书写或契刻时时非常认真的,他们对笔画的处理态度就是‘楷则’,而且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会陷入文字艺术游戏状态中去,更不是为了艺术之名而搞书法的。”
C.也有人问了:“老师啊,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当今有位书协领导说现代人的书法‘尚式’对吗?”
我说:“书法的艺术性质的发展形态和崇尚什么,这是时人创造、后人总结的一个大问题,没有错的。至于现代人尚式,按我来看,今人的书法、美术等艺术形态都是尚权、尚钱、尚吹的一个特殊时期,等后人去评价或盖棺定论吧。”
D.还有人问:“老师,书法的文化和意义是什么?”
我说:“讲起来这个话题太长,简说之就是,文字学、书法学、绘画学要与哲学、宗教学、中医学去关联的,这些又要与天文学、地理学去关联,在对艺术的高度浓缩与提炼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学的本体上来,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则的艺术都是扯淡,脱离了人的基本属性讲什么都是空谈,不论文化的还是艺术的,乃至资本的还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问题,不要轻易迷信当今某些文字专家的权威,或某些专家编写的字典,或许他们的思想出发点建立在为了项目套现、职称晋升、仕途升迁等功利主义之上导致思维和认识有偏差,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去对待辨析。”
E.复有人问:“老师,我写的甲骨文书法评委专家说我写错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写的,这又怎么说呢?”
我说:“正好将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国家宝藏>娱乐性的电视当那么回事了,让他们做历史文化学术性质的栏目,那是找错门了,理解万岁,他们让影视演员坐场调侃就已经不是在讲国家宝藏而是玩玩国宝而已。反思一下,我们的万年华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积的烂腐、专家们冒泡泡还不是近几十年的电视首当其要的传播功劳吗……就好像甲骨文书法一样,写甲骨文的把错误字写出来了,这应该首要的追责编写《字典》者,可是专家们却说写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学、甲骨文等等……如果回过头去仔细发现,说这些话的专家(含编写《字典》的)大都不会写书法,而且更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于是就出现了甲骨文书法在普及过程中涌现出总有那么些专家们胡扯胡讲的局面了呵……当然我是就事论事,不是否定所有专家学者劳动汗水与可取可用且有益有价值的成果的。’”
备注:原创文稿不易,多转发分享、多赞赏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 查看更多2021-01-31 10:53:28 11 0 1866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2021年春联挥别不平凡鼠岁,迎来新气象牛年。
牛迎春春回大地,年接福福满人间。
共圆中国梦,同享艳阳天。 共圆生活梦,同乐艳阳天。
人奔新梦想,生活艳阳天。 农村新面貌,生活艳阳天。
活艳阳天。 农村新面貌,生活艳阳天。
人奔新梦想,志搏大云天。 人扬高志气,力搏大云天。
鲲鹏展翅,龙凤开天。 鲲鹏展翅,宇宙翱翔。
农村幸福,水土养人。 山清水秀,春暖香浓。
人生忙碌奔梦想,智慧发挥造乾坤。
山清水秀新屋下,房雅楼高好风光。
山清水秀风光好,春暖香浓景色新。
山清水秀风光好,凤舞凰飞景象新。
山清水秀风景好,春暖花开气香浓。
绿水青山金宝地,苍松翠竹艳阳天。
阳光朝气腾大地,绿水青山映蓝天。
阳光春风腾大地,山水朝气映蓝天。
春风暖气回大地,绿水青山映蓝天。
春光惠风腾大地,绿水清气映蓝天。
人奔梦筑忙岁月,春暖花开秀乾坤。
凯歌高奏辞旧岁,春节团圆乐新年。 查看更多2021-01-30 16:03:45 7 0 1918 -
13629047877收藏日记 对话
元代古瓷器元青花笔洗,器形规范厚重古朴,青花发色纯正,品相保存完整,是件不可多得的艺术财富。有意收藏请看好直接留言联系我。
2021-01-29 23:38:30 5 0 1486 -
鉴藏文化创作日记 对话
展讯 | 且顾且瞻——崔大有庚子作品迎春展
一年终了,多少要有些个总结,回顾昨天,计算得失,并展望下明天,常立志的人总要制定些计划,无甚新意,如此便似了立长志。虽说过去已往,现在不住,未来未来,不需 现在不住,未来未来,不需执着。然生而为人,毕竟做事,总要执着。
人之所着,各有分别,亦不过身之内外。舍他言我,我亦是他。我之所着外者,家乐身安,天予一子。我之所内着不过四者。书,意含双关。先是读书,今年读书算来寥寥,颇觉怠惰,除却杂念几部闲经,其他多是消遣。回头思量,时间或多被书课所占,伏天几乎一日两通帖过。幸而,功夫未曾枉费,不比古今,不参他人,自觉往日之书已不足观,甚慰。画,越发觉得前人已备,古法已周,再难增益。所以总有遗憾,也不乏惊喜,不过与古所见略同而已。我或许过于的本份,也只好在古人路上尽量的去精神趋同,面貌趋异。所以也不断在试图尝试所谓的创作,一方面是完成自我审美需要和对原有审美对象的审美补充,也只是自我,虽然希望不只是自我。更是一种审美的自问自答,去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当然,有时候发现既是解决。但毕竟想为某山增高一米永远只能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首先要爬到山顶,还要受的住山下人的攻诘。至于篆刻,尚未开工,怕要等入了腊月,择临汉印百方,愿能得一二可用者,不复他求,此亦是年内最后一课。藏,有好都能累此生,我也深受其苦,求不可得,却为之所摄,乐此不疲,为之奈何。
此一道,四全是修养,三绝是能耐,我则处在一个不三不四的年纪,虽朝三暮四但终究不离。能否未知,但心存希冀。
——元旦凌晨记 查看更多2021-01-29 19:51:58 4 0 1261 -
13526836295老付收藏日记 对话
国画《秋波》四尺斗方写意虎。辛已初冬,作者冯大中,伏虎堂主人。
2021-01-28 20:32:36 4 0 201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直播讲稿:甲骨文“天”字解读
网络直播抖音号:187 8149 447
时间:2021年1月25日早午
示意文字:天
文字形体的大概类归:简体字-繁体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 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甲骨文/图纹。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一:天象为源,生命为本。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二: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三:以象取形,昭示民生。
讲解: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专职从事书法、国画艺术创作,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智库决策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多艺术、文化、社会评论,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从艺术创作到学术思想业已形成风格鲜明、观点独到的体系。
力倡并主导“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书法形式推上区块链的第一人,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发起者、主创艺术家,也是较早开展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走进重点社区/院校/企业发起者、主讲人。
大家好,前两天我分享了云、雨、雷、电、神五个字,把内容整理成网络文稿发出后,反响还很大的,朋友们热切地期望我继续讲下去,感谢大家的热情和关注!如果逐个逐个的字去分享下去,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就时间上来说也不够用,我想着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字来分享,讫以海内外慧者共鉴。
天,是一个集象形、会意、指事为一体的字,不是传统的说法单是一个象形字,其形体构造要分解开来看,至少有四个层面的涵义,其功用甚巨,是解开华夏上古文明一把极其重要的钥匙,不明白“天”者,一切视为妄谈。
天、人、地、时与空,要五位一体观。八方不是平面的,八方涵盖着九宫,九宫是浑然的圆融一体,是九维空间。佛家的十方三界也是对的。
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欺。天,上达五万年前的北极星,距地约400多光年,下映三万年来华夏族人的心识。上古无国界,地域不设防,山川适宜者人则择善处居之,大昆仑为地脉的生成处,故众神出焉。神即人,人即神,神话即人话,人话即文化即历史,神人共识,不要愚昧的拿宗教化愚昧的认识去理解神。人做了丧尽天良的事,那是其“神识”坏头顶了,“灵魂”腐烂掉了!
按常见的说法是:“天,最早见于甲骨文,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部。义同‘颠’(头顶)。造字本义是人的头顶,又表示人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引申出天空、太空等义,与‘地’字相对。”东汉(约58年-约147年)许慎《说文解字》:“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他前切。”清代段玉裁(1735年-1815年)《说文解字注》:“天,颠也。此以同部曡韵为训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至高无上……於六书为会意……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王国维(1877年-1927年)《观堂集林》:“古文天字本像人形。”
按现代汉语的“词性”划分,分为名词、形容词、副词,而“名词”在常用词汇语句中占多数。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今我说,甲骨文“天”字的形体有五、六种之多,各具其态,同时也各表其义,各寓其意,各达其用。“天”在周秦时期的“金文”字体中更加多了一份神圣肃穆之感,有符号标识(或族徽)的意象。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天”以小篆体出现,隶书、草书、行书变化很多,后世异体“天”字衍生出三十多个。当然,大秦的统一是功德无量的,是划时代的,秦始皇才真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华夏的先祖是坐地观天且以神识上达于天而“观天鉴地”的,这不是什么巫觋之术,也不是什么心理活动,更不是歪理邪说。按现代时髦的话讲,这是“意识态”的“量子学”呵,人可以通过自身的“静息内观”等修炼方法能达到的一种方法(待有机会详述吧)。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易经•系辞》中的话是千真万确的。科学的方法是没有错的,科学技术与产品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更是没有错的,关键是现代人受所谓的“科学标准”束缚就不会“象”了,更不会“则”了,丢失了本真,所以认为华夏的文化有问题,认为先祖的文明是蛮荒。这是从认知的根上出了问题,加之丛林法则的资本竞争状态中产生的捩气横生,导致无明,人们也就没有文化自信,失去了对天、对自然、对人与人之间的敬畏之心!
天是讲人的生命本体的,追根溯源,要知道爷爷是谁才能知道孙子血脉如何,爷爷与孙子这一对辩证的关系!
天字,我就略说两类如下:
一者(如《甲骨文合集•22453号》),一个横画表义不同情形下的天际线,因有昼夜等,或不同的时候又要表意天球的周天线。又一横画寓 “天垂象”之意,不是“人”字形,下方才是表示“人”的,要说明是谁在观察观测天象的,所以下方的“人”字的形体结构又各不一样。
二者(如《甲骨文合集•17985号》),这个“天”字更具特色,一下子道破了华夏文明的玄机,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先哲们也只有等着先生我来解读了呵:上方框不是□(围)形,有的方框却近似菱形或圆形的,这个方框是南方七宿之首的“井”星宿形,故《山海经》有“重”司火正(监测大火星)之记录。井星今归属双子座,此星明亮,代表国富民安,天下太平,如色变则动荡不安,按大禹九州对应雍、荆之州。其它菱形的是对不同星宿观察的结果,不一一细说了。下一横画依然是表义天际线,赤道经纬,不过这个字的天际线是晴天昼观,所以横画相对较长,说明人观察的远,看的清楚。下方依然是天垂象与人的意思。
中国的汉字经过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积累至今,数量已经庞大,多达近十万个字,真、草、隶、篆等形体也是极其复杂多变。就甲骨文字来说,历12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研究、考释、摘编,当前统计含一字多形的约6211字(见曹锦炎主编《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单个字头的约4500多字(见“殷契文渊”字库),能用楷体“隶定”的约2700多字(其中,已释读的约1200多字,见黄德宽主编《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字实用字典》、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刘钊、冯克坚《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若按我的“甲骨文非卜辞说”观点去看,重新去解读,今已被专家学者释读出的除了常见的三五百字可共识之外,其余在“释义解读” 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错释误解的,或有待时日我来慢慢解读罢了。
最后,我再为大家分享一下:
金文/大篆是长达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启汉代隶书,前后延续约1000多年,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是延续夏王朝图纹式的文字进行改革变化的,成熟的涌现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间,至西周早期后开始停止使用。自1899年从殷墟发现以来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研究对象,是研究夏商周三个王朝的重要媒介支点,更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入门钥匙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就书法艺术层面来讲,又将必会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A.还有人问我:“老师好,学书法不写楷书(如唐楷)能行吗?”
我严格的讲:“不行!坚决不行的!不写楷书就不是一个书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书法家而已。如果开始不写楷书,打不下楷书的底子,上来就行行草书或甲骨篆书等,将来会落下书法气息韵致不足的后遗病症……”
B.有人反问我说:“老师,甲骨文、篆书都不是楷书,难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书法家吗?”
我说:“一者,准意义上的书法家这个称谓是秦汉时期形成的,至汉晋才定性定论的。先秦时期的人没有书法家的思维倾向和名称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书,而是被一般的习俗的楷书观念束缚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则’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笔书写或契刻时时非常认真的,他们对笔画的处理态度就是‘楷则’,而且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会陷入文字艺术游戏状态中去,更不是为了艺术之名而搞书法的。”
C.也有人问了:“老师啊,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当今有位书协领导说现代人的书法‘尚式’对吗?”
我说:“书法的艺术性质的发展形态和崇尚什么,这是时人创造、后人总结的一个大问题,没有错的。至于现代人尚式,按我来看,今人的书法、美术等艺术形态都是尚权、尚钱、尚吹的一个特殊时期,等后人去评价或盖棺定论吧。”
D.还有人问:“老师,书法的文化和意义是什么?”
我说:“讲起来这个话题太长,简说之就是,文字学、书法学、绘画学要与哲学、宗教学、中医学去关联的,这些又要与天文学、地理学去关联,在对艺术的高度浓缩与提炼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学的本体上来,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则的艺术都是扯淡,脱离了人的基本属性讲什么都是空谈,不论文化的还是艺术的,乃至资本的还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问题,不要轻易迷信当今某些文字专家的权威,或某些专家编写的字典,或许他们的思想出发点建立在为了项目套现、职称晋升、仕途升迁等功利主义之上导致思维和认识有偏差,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去对待辨析。”
E.复有人问:“老师,我写的甲骨文书法评委专家说我写错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写的,这又怎么说呢?”
我说:“正好将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国家宝藏>娱乐性的电视当那么回事了,让他们做历史文化学术性质的栏目,那是找错门了,理解万岁,他们让影视演员坐场调侃就已经不是在讲国家宝藏而是玩玩国宝而已。反思一下,我们的万年华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积的烂腐、专家们冒泡泡还不是近几十年的电视首当其要的传播功劳吗……就好像甲骨文书法一样,写甲骨文的把错误字写出来了,这应该首要的追责编写《字典》者,可是专家们却说写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学、甲骨文等等……如果回过头去仔细发现,说这些话的专家(含编写《字典》的)大都不会写书法,而且更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于是就出现了甲骨文书法在普及过程中涌现出总有那么些专家们胡扯胡讲的局面了呵……当然我是就事论事,不是否定所有专家学者劳动汗水与可取可用且有益有价值的成果的。’”
备注:原创文稿不易,多转发分享、多赞赏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 查看更多2021-01-27 13:11:02 5 0 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