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意在于书,故其品难入神逸。其《笔势论》拟卫夫人《笔阵图》云:画如列阵排云,戈如百钧弩发,点如危峰坠石,牵如万岁枯藤。这般当是画字,非是书字。所谓诸如,当于书罢不觉而成此态,自然而然。
展讯 | 且顾且瞻——崔大有庚子作品迎春展 一年终了,多少要有些个总结,回顾昨天,计算得失,并展望下明天,常立志的人总要制定些计划,无甚新意,如此便似了立长志。虽说过去已往,现在不住,未来未来,不需 执着。然生而为人,毕竟做事,总要执着。 人之所着,各有分别,亦不过身之内外。舍他言我,我亦是他。我之所着外者,家乐身安,天予一子。我之所内着不过四者。书,意含双关。先是读书,今年读书算来寥寥,颇觉怠惰,除却杂念几部闲经,其他多是消遣。回头思量,时间或多被书课所占,伏天几乎一日两通帖过。幸而,功夫未曾枉费,不比古今,不参他人,自觉往日之书已不足观,甚慰。画,越发觉得前人已备,古法已周,再难增益。所以总有遗憾,也不乏惊喜,不过与古所见略同而已。我或许过于的本份,也只好在古人路上尽量的去精神趋同,面貌趋异。所以也不断在试图尝试所谓的创作,一方面是完成自我审美需要和对原有审美对象的审美补充,也只是自我,虽然希望不只是自我。更是一种审美的自问自答,去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当然,有时候发现既是解决。但毕竟想为某山增高一米永远只能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首先要爬到山顶,还要受的住山下人的攻诘。至于篆刻,尚未开工,怕要等入了腊月,择临汉印百方,愿能得一二可用者,不复他求,此亦是年内最后一课。藏,有好都能累此生,我也深受其苦,求不可得,却为之所摄,乐此不疲,为之奈何。 此一道,四全是修养,三绝是能耐,我则处在一个不三不四的年纪,虽朝三暮四但终究不离。能否未知,但心存希冀。 ——元旦凌晨记 ...查看更多
书法作品:《神策军碑》、《李晟碑》、《复东林寺碑》。 所传图片仅为留图,诸师友多指教。作者崔大有(石缶)
渡河不用划,屠牛必须刀——画中六法辩 构图,形式,色彩,造型是才,表之于外,可见可得可学,有相可着不可着。渡河之划。六法之谓:经营位置、应物象形,传移摹写,随类赋彩。 笔墨,气韵是德,蕴蓄于内,难 知难行。难见难得难学,无相难究当深究。屠牛之刀。六法之谓:骨法用笔、气韵生动。——胡画胡说·二十三期 ...查看更多
笔墨于实见,境界于虚生。非止书画印如此,诗文亦此理。笔到实处,为所欲为,当仁不让。势在虚处,有所不为,纳气为用。虚实互藏互生,两在不测,境自虚灵。今人作画,实处不求,如不知生。虚处不顾,满纸荒唐。如其 行事,无所不为,不知所谓。兀兀穷年,终究门外扣墙。——胡画胡说:二十三期 ...查看更多
张大千仿石涛骨秀妆浓,怎知原济僧承唐宋易而为今,脱尽思翁窠臼,勾斫泼墨,化工为简,苍古雄浑。用笔多放少收,粗疏老辣,棉里裹筋,用墨泥沙滂沱,精神灿然。稍有浮薄,是和尚才大意放,造化万物,全由心生。画论 得阳明心法。知情乃行,无不合理。而大千笔多劲秀,无棉裹针,精气外显。其乃一假头陀,用笔多收少放,谨毛失貌,失神气而得形貌,阿难不觉,终不脱略,虽净然尽皆尘俗脂粉气,精神全无古意,一时之尚,千载难能。——胡画胡说·二十三期 ...查看更多
传统艺术外在附加永大于主体,甚至成为主体。从精神上的强调人品、学养,到实际操作技法上的强调书法用笔,甚至到画面诗书印的风格统一气韵合辙的严格要求。在只关注画面主题造型色彩的西方人看来本末倒置,这也正是 中国文化的特色h当然也是自缚手脚,以至于中国画没有西方画那么强的时空适应能力,它的文化本土色彩太强,较高民族属性使它不容易被接受,也很难被摆脱。这是中国画发展要面临的问题。在中国艺术市场,字画永远不如名人重要,中国艺术市场始终是官本位为主导,直至今日。艺术家们都有了当官的念想,主席,理事。至于专业只是一个手段而已,完全可以得鱼忘筌,这也是当下乱相。然而,中国的的当官不是孔先生的治国安天下,而是媚上以奴下的快感而已。至于对于名人的盲目追捧也是审美崇拜的特色,赵忠祥,赵本山等等,他们无知的参与混淆了审美认知。当然这可能是审美的奴性表现,中国的审美是跪着的是跟着上层在改变的。从皇帝到臣奴到娼优再到平民都是跪着。也有特殊,多是是对作为专业工匠的不屑,比如大令拒书,阎李难存都是如此。也只是反映了阶级思想,然而王摩诘言前生画师,白石言诗第一,画在后。前为自嘲,后则心虚,境界自见。——胡画胡说·第二十三期 ...查看更多
李渔《态度》曾言:“态自天生,非可强造。女子一有媚态,三四分姿色便可抵过六七分,或状貌姿容一无可取,而能令人思之不倦,甚至舍命相从者,“态”之一字之为祟也。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一着为要。”岂单女子,画 尤如此。——胡画胡说·二十三期 ...查看更多
西方人不会像中国人一样把单个的物体作为审美对象,并乐此不疲的去变换各种角度图式去欣赏。就像高居翰在编写中国绘画史时出版方所说“你拿来的都是石头和树,我的读者要看的是人、房子,还有故事。”这就意味着他们 的审美,没有完全从插画独立出来,每一张作品必须有故事,或者精极的技巧。最后高的绘画史编得像一本小说,当然起码有利于被注重视觉直观效果的西方人接受。这种审美状况直到十九世纪末才慢慢的转化到莫内的草垛,不过是逐光求貌。到塞尚的果篮,开始找不变处,终究唯物主义。再到莫兰迪的罐子,或有些意味,当然依旧是西方的角度。而中国画在宋朝就已经完成了自己完备的审美认知,由自心发,不役于物,化归万方。 ...查看更多
齐黄吴三家对其门徒不吝溢美之词,然而彼此相对,别样态度,如列山拔脉。 书至境界以忘书为上,画以书出,也当如此。画为下,书为中,忘而和此二为上。 格物,物为身外一切物,为人,事,物。致知,知性,知心 ,知道。然后反求诸己,是否本其心,合于道。 善学者万物皆可为师,见点石成金之效。不善学者虽老孔为师,道之强之开之也是枉然,点金成石之朽木。 日本曾自以为十年后,中国人要到日本来学习书法。十年,不觉可笑,夜郎真孝子,后代儿孙而今不绝,更有生发。 桓温问武侯于百岁老叟,其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不求异,然人莫能比,艺道及此亦上境。 很多人占着茅坑不拉屎,并乐于去嘲笑有屎无坑者,且惯于将别人的拨到自己坑里,掩盖自己便秘或者只有空屁的事实。 古来书画选用印实难,无闷逞才,稍成规模,至于吴齐方善,雄朴泼肆,如其笔墨。浙皖尚在秦汉窠臼,终未纯青,何谈别立。潘公佳作常有拙印减色,虽精布置,终究文余质亏。宾公纳质于文,正合其艺,海上屺老无白石印难成其势。 朋友说某人画看不懂? 那就先不看,别难为自己,很多好的东西我们也是吃不惯,甚至过敏。艺术有时候不是懂,喜是前提,其他扯淡,这跟找物件一样,不懂,前提是不喜欢,要是喜欢,自然就懂了,甚至不懂装懂。 没有真正艺术的政治环境都是暴政,文化独裁。这种环境下就会产生文化侏儒,内心自卑,心下无着,希望得到外界肯定,不敢于提出自己的要求,怕成笑话。且只是一部分人的自卑,大部分还仍处麻木状态,并不断以我祖宗也是大个来自慰。或许还有一部分人只是蹲着,或许。 艺术与科学一样,是几代无数人集体完成,缓慢的演变推理。现今前人完成一部分,将其取舍而后内化吸收,为我所用,并搞明白当下还要完成什么?将传统本体的延续性的历史存在感和自我当下解读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结合。使中国元素符号和中国本土性,不摆脱与当下社会产生关系,即便是作为所谓脱离大众的小众精英文化。 凡事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胸中无物,眼底无人,不在步趋形似之间,皆以兴发,离奇超脱,并情与法化之于趣,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然众理皆在,行止由心,精神肤发尽脱笔端不自知,何须于他处苦求,便是天地间第一等绝妙,入神证圣。如作画当忘尽黄吴,吟诗不思李杜,行文抛韩欧于脑后,则自成蹊径,无所倚也,不然一生依傍,何以得立。 ——崔大有·《胡画胡说·二十一期》 ...查看更多
艺术家红不得脸,出不得汗,瞪不得眼,只乐意被捧杀,舔得舒服,终究安乐死。 赏画如观美人,需投其所好,环肥燕瘦,眉口肩臀,各有爱取。做画如美人,各有其姿,毋需效颦学步。 民国人最了解中国,因是作为一 个中国人站在局外,去比较,如何师夷制夷。如今不然,皆已为夷矣! 曾国藩,翁同龢,左宗棠,李鸿章,清末四臣书,公卿之才。非后世喋喋小吏可见。 石壶天然通透,其心有自,得黄而活,得齐而趣。散翁学黄,终其一生,只此一家,八分皮相,二分茫然,化其苍古恣肆而为雅淡谨严,去黄远矣。 古人论画,多言虚不言实,因虚是道,实是技,道可行可传可变,通者化升,化虚为实。技则不然,愚者固囿,难能以实悟虚。 石涛论画入宇宙境,奈何画终究不脱,如叔明。八大无言,画蕴天机,似云林。然二人皆是我心世界,目下宇宙终未通脱阔大,未至陈子昂天地悠悠之境。 齐翁中年力学冬心,道州,后工北海,其面貌却不在此三人,曾见湖南益阳汤海秋书,知齐书本于此,可谓真源。康南海出于魏必复。一相之成,实非只一人一时。 大痴富春山,其图其笔墨,文质合一,实难移易,历代摹本逾千。其真能得其味而不似胜似者三人,董思翁,朱八大,王麓台。董以尽其图式,朱极其性灵,王化解笔墨。 潘,傅,钱,张最喜用托后纸。虽不易保存,难以千年,岂知千万终一瞬,何必究究。新纸虽佳不如劣纸十年,因其生涩寡火。老纸亦非只以时间定量,过水、曝晒…所经四时物候,阴晴雨露,展合收置。纵说擅书者不择纸笔,岂知不择亦是其择,终究合心应手为上。 人生百年,其实有限,去杂去废,廿载而已,于学欲进,当尽心力,不可蹉跎。本于一事,泛滥诸艺,稍成旁参,知其同异,而后取他山石为我梯磴。久而得心应手,明此事非此事,万事或如此,可谓知道。——崔大有•胡画胡说:第二十一期 ...查看更多
一、一心想當畫家的絕非好畫家。二、一盲引眾盲不可悲,可悲的是一盲引眾明,一明引眾盲最易,引眾明則難能。 三、當代水墨就像當下的經濟,掛的是社會主義羊頭但賣的是資本主義狗肉。 四、真正的藝術都是小眾 的,服務大眾的只能是美術,就像思想和知識的區別。 五、內行才會考慮行業的走向興亡,外行哪管你許多,名利往來,僅此而已。 六、藝術首先是自我滿足,甚至於不考慮完成,只有過程的享受。至於知音受眾,遇而不求。 七、很多人都在別人屋簷下,不願意出來,還很積極的擺出孫子模樣,並以此作為資歷。這就是中國人的本性,奴,而且惡。 八、書畫對部分國人而言,就如家鄉小吃、老戲,關鍵在於是否地道正宗。即便是偶爾的新口食,也難能久服,不日便回味舊鄉風物。 九、不要停止與古人,今人對話,甚至自我對話,自我反駁,持續自我否定。如左右手的互搏,重致痛,自會收力,輕則乏,法必紊。知當進退攻守,非是一昧對抗,當思化解,禦而不傷,制而不僵。 十、樹立中國文化英雄,讓他們走出去,不要永遠在“守城”,守終究破,不如求戰,如漢之衛霍,封狼居胥。讓一個人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存在,他所做的就應該是將個人對文化的堅持和自信不斷轉發成整個社會的文化自信,這就需要英雄。 十一、宋陳子兼《捫虱新話》有句:讀書需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從何來,同古處),終當求所以出(往何去,異古處),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正如賓翁所謂,久則熟,熟則通,通則一片化機。 十二、人生為業如杯似皿,境界有四。點滴吸納,謙虛謹慎,但使勿溢。他杯入我,此容人,知人知我,此道萬方,各有其類。我入他杯,容於人,歸於史,知我所能,成我之功。杯破無形,去有礙,成無限無相之境界。 ——崔大有·胡画胡说 ...查看更多
《胡画胡说·第三十五期》 图文·崔大有 *信天才的都是庸才。 *当今艺术的普遍现象:不懂艺术的藏家养着不懂艺术的艺术家。不懂艺术的艺术家告诉别人什么是艺术。 *外行收藏很尴尬。不懂的怕自己被骗 ,自以为懂的肯定被骗。不喜欢的怕不是好东西,喜欢的肯定不是好东西。 *收藏是压缩膨胀财富的最好手段。不懂得话,也是缩水财富的最快方式。 *艺术是一码事,市场又是一码事。左腿往左,右腿往右,这么走,结果只能扯着蛋。 每个人都在艺术史中择取子集并形成新的集合,同时不断的扩展完备艺术史这个集合。 *齐白石一辈子没放下一个画; 吴昌硕一辈子没放下一个写; 黄宾虹一辈子没放下一个勾; 李可染一辈子没放下一个制; 潘天寿一辈子没放下一个造。 *汾阳吕公不惑得子,逢人便夸诩,亲邻甚恶。某日遇翁卖犢,盛赞其善。公及近,未知卖驴,只闻夸美,抢白道:吾子比汝家强百倍矣!人问:可曾牵来。 *德宗出宫寻美,久觉无味。众妃与内监谋,愿与城中诸妓同伺驾。上大悦,问近日多佳人,何处寻来。内侍答:皆吾皇妃嫔。近来购书,内容时有重复,与此相类。 *友择画作屏,兰竹松,不需梅菊。余会其意,豆列其中。问:何以用豆,是否不雅?答:汝素以陶潜为雅士,怎不知有“种豆南山下”。豆列其中,为四类中之至雅。要知:染不得尘俗谓伪雅,吃不饱肚子才真俗。 *莱阳有两位官老爷,一位学齐白石的崔子范,一位学黄宾虹的黄逸宾。前者较之白石更见清爽鲜明,简俗一时称道。后者比之宾翁稍有别趣,亦为陆沙二公嘉许。 *朱新建外在个性和内在共性都很高。 第一,骨子里文人才子浪荡不羁的那股骚劲,往时是共性现在是个性。现在人都假的,骚不起来。所以他的画有态,尤其女人。 第二,内在笔墨修养审美的共性,他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能力有自己的取舍。几乎百分之九十九都在门外。前人的共性现在也成了个性。 笔墨手段属秦淮,三分风流两分才。 哪知明清五百载,唤出一个老朱来。 *个性是艺术的共性。 *用实能实,为虚不虚。 *日日贪嗔痴, 世世食色忙。 不存圣贤心, 不作成佛想。 *钱养艺是百之于万,艺养人万不能一。 *外行忽悠糊涂人,内行侍候明白人。 *一门手艺一个时代有一人开粥厂是这行的幸事,因为大部分都是端着碗赶斋的。 *我之所谓大者:布置落落,不事修饰,立意之大者。平正疏爽,直起直落,笔意之大者。传写典雅,绝去俚俗,画意之大者。安顿稳重,波澜老成,局意之大者。 *学楷纸熟,墨浓,笔贯,行缓,锋束,体大,势正。自欧柳入颜赵能不柔弱。以帖入碑能不谬体。由告身竹山归中兴八关,麻姑家庙,楷则或不失法。 *文、沈、祝皆法山谷。文雅而寡味,沈似而未变,祝畅而无机。 *古人所见所学有限,面目承袭,三代难能一变。故而精深。今人中外古今,名家名作,一时在手,观千剑却未能操一曲。 *中国画教学人言去吴取潘,若如此潘于何处生?当无根基矣。或可吴为体,潘为用。 今人临摹皆未得形神一二,即想变化八九真如《应谐录:兄弟争雁》中之蠢类。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牡丹清供;类别:写意花鸟赵书茂,号近月楼主 尺寸:140:70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老缶吴昌硕有本,余取用自度 。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风乍起 类别:写意花鸟 尺寸:140:70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敢与古人论短长
作品名称:岁朝清贡;类别:写意花鸟赵书茂,号近月楼主 尺寸:140:70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得吴昌硕先生笔法,稍能有异 。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金井先秋,类别:写意花鸟 尺寸:140:70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白沙经过世间,构图起而复下,墨淡以重墨破之, 叶中间果。大的疏密,线面对比以沉厚笔墨写出,方见古辣之姿态。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三千年之果;类别:写意花鸟赵书茂,号近月楼主 尺寸:140:70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此竹学老缶先生作品,稍有 其态,然终究不能自然。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学吴昌硕蒲华二先生;类别:写意花鸟赵书茂,号近月楼主 尺寸:140:70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君之生人之因,君 之亡人之由,生死之间君所在耳,何必多烦恼,但思其乐,非此如何。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拟吴昌硕先生笔法写此;类别:写意花鸟; 尺寸:140:70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此竹学老缶早年作品,稍有其态, 然终究不能自然,学与生终隔一层。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砍他几根也成佛,类别:写意花鸟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此竹学潘天寿先生早年作品,稍有其态,然终 究不能自然,学与生终隔一层。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雨洗溪光净,类别:写意花鸟画;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没有遮掩修饰,一笔一形,言之有物,情理具 在。内外修养,笔墨功力尽在其中,能见此即知者,知即得,方为之赏。此画以饱墨含水就之,下以荷干撑住画面,一花折下,可知风雨重。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七里滩边;类别:写意花鸟画;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荷花是传统花鸟画题材,分属花卉类,此画以荷 叶为画面形式主导,加之以花之色,使画面形式完整。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别样红;类别:写意花鸟画; 尺寸:66:33 款识:庚子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初學書最宜選識個性平和之書,以正筆,體,章 法為主。而後據性而擇,同其本,雖形貌特孤,能化而我。"得意而象”,"得意忘形”而形自隨意出,以致“神合貌離”。所以讀古人書帖,貴在悟得古人深意,而非全從形入,故心意合于古人而形神自與古人不遠。需明求形其意近乎古,由外入內,內外兼修。 ...查看更多
类别:写意花鸟画;作品名称:墙头艳杏花初试 尺寸:66:33 款识:庚子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書之罪者:鐘元常,王逸少,王子敬,李世 民,孫過庭,智永,蔡君謨,米元章,趙子昂,文衡山,董玄宰,康乾。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好事近;类别:写意花鸟画;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 閉著眼跟別人走,結果只能掉坑裡,古人還好 ,畢竟是個完成式,今人且還是將來時,坑深。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学陈子庄;类别:写意花鸟画;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除了文化藝術,其他作為商品地位銷售狀態都應 該是賣求買,一旦有買求賣,而且是生活必需品,那麼當政者就應該反思。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学石壶;类别:写意花鸟画;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顏真卿之所以比王羲之高,就在於二人的社會擔當 ,一個巍巍雄夫擔社稷,一個蕭散自適淡蒼生,正如杜甫與李白。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学白石;类别:写意花鸟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顏真卿之所以比王羲之高,就在於二人的社會擔當,一 個巍巍雄夫擔社稷,一個蕭散自適淡蒼生,正如杜甫與李白。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屈宋文章;类别:写意花鸟画; 尺寸:66:33 款识:己亥学吴昌硕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朋友問我民國油畫你覺得誰的好,我說 到劉海粟,他很詫異,因為並不知道劉搞油畫。如今太多的藝術家被概念化,白石蝦,悲鴻馬,可染牛,黃胄驢,賓翁山水,這很傻。 ...查看更多
类别:写意花鸟画;作品名称:青玉案;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這一代人,要承,對得起後人。要變,對得起前人 。這是一個文化人該有的擔當。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偕老;类别:写意花鸟画;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圈子一層層往外推,卻是一層層深入,如同很多國展 人,只是工匠精神,說他們真正懂書法,未必。再往上做學問,也是一樣,真正成的都是一個通透的中國文化人,有時候這不是功課,是本,所以說文人畫,畫在後,現在說中國畫,畫依舊在後,藝術門類如果不嫁接到文化上,最多是個低級的技術層次遊戲。 ...查看更多
类别:写意花鸟画;作品名称:二十四节气册页; 尺寸:22:8:24 款识:无 钤印:大有 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藝術本根于文化,文化的差異決定藝術 的面貌,中國文化由心學與漢學構成,心學決定自然物態人,漢學決定社會狀態人。中國畫有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分科,也有寫意,工筆,細化分類有水墨,淺絳,淡彩,工筆青綠金碧之別,現在人叫水墨畫,那麼分科中寫意可以也只是在水和墨的層次,自相矛盾,且不全面。西畫也是如此,有油畫,版畫,素描,水彩,色粉,你可以分類,但是統稱卻不能如此草率,你說你是畫油畫,素描,那麼這個分工就意味著去掉整個文化基礎去把他孤立化,讓他淪落到匠人工藝的層次,就像青花,鬥彩,琺瑯彩,你可以細化因為他是工藝品,需要如此,但是大的說法卻不能如此,中西畫是因一個大的文化環境造就的,中國的文人主義,西方的現實意義,他們都找到了方向和落腳點。——胡画胡说第十期 ...查看更多
崔大有(石缶)庚子年花鸟作品选。 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生于1991年,江苏徐州沛县人。
学如登山,修如临川。乱,空,单薄,现代派。——友评 今天做什么?给明天做一个榜样! 自认为是上等人是下等人的本性。 缶翁如道德经,尽善。白石如礼记,尽美。当以缶善(散)石,或用石美缶,可以尽善尽 美矣如维摩诘。 老缶作篆如溯急流,用尽力气,不离故处。白石则如平波荡桨,力柔而缓,随之释然。 朋友问对尚在世的几个老头怎么看。 答:秧头瓜。 玩而不学没深度,学而不玩没态度。玩的态度成就了中国画,因为他们是真玩。也害了中国画,很多人都是外行凑热闹。 政策与理论的好坏与否永远只取决于执行者,再红的文件和再先进的理论只要不能得到正确落实都是扯淡。 理论都是创作前自己和创作后别人的意淫,靠它想创作出什么伟大的作品的多是蠢庸。 前人做了不说,后人说了不做。 叶公好龙是所谓传统卫道士对传统真正的态度。 唐品能,具而尽妙,巧合天人。 宋品神,全而及逸,法归千古。 元品妙,灵而通化,意态自抒。 明品逸,放而出神,至今不易。 近品备,齐吴黄三家较之于古人之作可见者多,各有四品之端,然亦各有指归:吴多神,齐尽妙,黄称逸。 今无品,百年后自有裁断,甚或不足裁断,此最可悲。 鉴赏以高下断,非以真伪。伪未必不高,古之佚者。真未必不下,当下名流。 印需于刀中见笔墨,苍润具足。 书札如言行,平处见真。创作同歌舞,绝处逢生。 习书近庖肉,大火熘,择古帖画本,日日苦战,日日精进。小火透,日日相对,日日领会。 无字书于为艺最当用心。随时随事,应目会心,尽可触悟以证理得机生趣致知,不可著相苦索。所谓心观增识,目观损智。 质高心活,业难切实,如赵之谦,若天假时,人尽心,绝非此等面目,然此等已非常人所能及。何子贞性沉心安,才不及悲庵而功绝稳固,朝夕诗文温书,故通《仪礼》、熟《汉书》、精《说文》。曾公以为书可千古,诗成一家。 文学艺术是每一个时代的果,然后转化成后一代的因。 贪官供佛,日求佛恕。民亦供佛,日求佛佑。养官者民,民佑岂佛。害民者官,民恕岂佛。 艺术不是服务业,只是自娱的方式,为了单纯满足自我审美需求或精神解脱,不会因为满足别人的审美需求而存在,娱人是其附属功能,是别人在其满足之后完成审美满足,或者在其宣泄中得以宣泄,仅此而已。一切以娱人为目的的存在都会被人抛弃。 师日窘,余以友人代购为由求画数件,师偶得知。问曰:何故如此。 答:与鱼问渔。 笑:渔翁得闲矣! 公卿以书贶遗,累巨万,奴仆盗用,不复诘。唯笔砚图籍,自决秘之。可知柳诚悬其人差鲁公不止一层。穆宗问书所答,心正则笔正,乃为可法。帝改容,悟以为笔谏也。实虚伪,正其表而非心。笔紧体险可知其人并非大心胸。北海人奉金帛以请,前后所受万计,然而能拯孤救穷,家无厚积,人亦不以为咎也。何以咎之。 文——崔大有(石缶) ...查看更多
《胡画胡说——卅又三》铁饭碗是堕落的温床。 铁饭碗是堕落的温床。 高师名徒,名师未必高徒。 做古人的今人,做今人的古人。 少名闻于老为才,老名闻于少为修。 大痴如春,仲圭似夏,叔明若秋,迂公 即冬。 学古如登泰岱,唯叹山高,不觉他日临巅,一览众山小。 雅俗共赏所谓的赏未必是懂,起码对俗而言如此。 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矛盾:谁都想成为剥削阶级和谁都不想被剥削的不可调和性。 好的艺术向来不缺买家,只是“艺术家”们太胡闹……你又不是皇帝,没穿裤子就是没穿裤子,耍别人最后只能是耍自己。 元前山水、明前花鸟不可力学。不可之因在形技,知其格,不似而似。元后山水,明后花鸟穷究方可。所以可者师其迹,遗其貌,似而不似。 画之势当如作字,有立定精神关节处,纵横开合皆赖于此。或为墨,如觉斯涨破淋漓;或为笔,如山谷长枪大戟;或为点,如京兆似鼓奔雷。 言、文、书。言在如瀑似溪,见醍醐灌顶之效。文在如泉似潭,有拨云现日之能。书则如江似海,当有源有归,非发人深省不为。 融斋言:“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必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今人书不透纸,刀不入石,而书离变,皓首穷精,终在门外。书印首在骨气洞达,笔刀间可见筋骨血肉,不在肥瘦朱白。 画家有时候就像厨子,只有口味的选择,没有优劣。当然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好在口味的选择没有雅俗之分。 古画论骈词韵调多做玄虚,为尽美而失善,繁复冗杂,于今日可读可用者甚寡。其载画家亦已失其真本,所云即如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今日好学者,当明其就理,莫做食瓜之呆汉。 老缶、白石难能同徽宗甚至溥儒的审美品格相论。前者是根植于民间,后者则是皇家高品,庙堂江湖之别。如米勒、梵高比之于达芬奇、提香,然各有至理,非类优劣。 某日,于高厅阔廊见叔明、穆倩绝品,知山樵非此一般面目,青溪亦润泽可喜,不可名状,惊醒,以笔图其形容不能及,仅得大略或些许细节,尽皆平常难见之妙。复醒,方知梦中梦,依稀有此梦而已,唯留余叹。 中国艺术一直在审美需要的引导下不断呈现金字塔形式的平民化,从皇家专享的唐吴李阎韩,到顶层士大夫的宋苏文王米,再由赵孟頫转到边缘士人元明四家,再到清民的市民阶级,再到今天的下层社会。艺术是普及性质的,审美的意识也如此,在高度上难及以往任何一个阶段,这亦是不断平民化的一个弊端。 近来复攻传统山水,择清吴历山水册,其作苍浑古拙,雕琢成朴,如其书格,出入东坡,而能随活自然,非四王可比,如僧中髡残,更见平和。古人一树一石居之得当,安之合体,如有节而生律,以历代画论品读验证,知其所论所画非止于个人言行唯一,且互通共证。 古人不泥古,范宽:与其师诸人,不若师造化。南田:明瞭静深,足驾黄王而上。石涛:理法本无传,古人不得已。邵梅臣:荆关以前无画谱也。戴熙:我与古人,同为造化弟子。我辈何须妄自菲薄,为奴为婢,甘做池中物。 真佛在摩诘,不着其相,言皆大乘,做狮子吼,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丈夫所为。如今世界,少有真僧,魔说着佛衣谤佛法,就在今世。为画更甚,赖“佛”吃饭,去佛日远,毁佛日深,尽是狗肉名利羊头书画,可怜可鄙。我辈当此道,备此功,有此心,且向有人行处行,我若有法,泽于天下,施受皆慧,无量功德。 昔李公麟为画,自言骚人赋诗,吟咏性情,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迂公自谓其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古人存此高格,何有名利之思?宣和画谱载:孙可元,不知何许人,无心于物,聊游戏笔墨以玩世。真高士幽人,世间来往,何须俗名作累。 赵文敏公曾濡墨临颜、柳、徐、李诸帖,即成,命取真迹一一覆校,不惟转折向北,不无绝似,而精彩发越,有或过之,问何以能然,曰:亦熟之而已。其幼年喜临智永千文,此格下二王远矣,是其一生所累,虽精通众家,终未能脱,不能化故。其得海岳《壮怀赋》一卷,中缺数行,因取刻本摹拓,以补其缺,凡易五七纸,终不如意,乃叹曰:今不逮古人多矣。遂以刻本完之。公性情平和,中庸不特,虽似却无米家态度,难于意态翔动,风姿超拔。然于艺事实谓全通之才,诗书画印,四艺呈素。画开元风,而成陈迹。书兴两朝,馆阁之本。印启浙皖,风雅独居。可为东坡之因就子昂之果,国之艺事,由此备矣。 着:赵之谦,李瑞清,高邕,任伯年,王一亭,吴待秋,陈半丁,陈师曾,李苦禅,李可染,钱松岩,陆俨少,傅抱石,唐云,陈大羽,石鲁,胡小石,张大壮,程十发,沙孟海,林散之,陆维钊,诸乐三,黄秋园,胡兰成。 着而不着:吴昌硕,虚谷,陈子庄,齐白石,潘天寿,郑孝胥,于右任,何绍基,马一浮,翁同龢,康有为,沈曾植,徐生翁,陶博吾,弘一,良宽,刘海粟,萧娴,游寿。 不着:蒲华,黄宾虹,萧龙士。 不着而着:关良,朱屺瞻,吕凤子,谢无量。 古而今者无非五着:着相着法着古着我着空。 今之书画难离老缶、宾翁二家,如其不离青藤、思翁。画之至此,古今延变,当由此出入可也。出知其往,入知其来,势如接力,于前人驻处起脚。否则或安藩篱,偶取出墙之杏;或入外道,成就自我毛皮;再或反古,乐为肖祖子孙。中土本性,谦卑重古,不好自出,有本可依,不作杜撰,久传不谬之因。知古人甘为垫脚之石,忌成迷眼之沙。前有古谓承,后有来谓开,真法必有衣钵,法布后人。李日华论画:“梅沙弥临荆,荆又仿自唐人,乃知绘事惟创意之难,如其成就,今古相师,殊不讳也。”所见如奚冈十二册,多有“见石谷子临文与可真迹”,某人学某人临某人仿某人笔意大概而未能,环环相合,或成九连,难能脱离,融汇其间,通古达今,或可名于千古,所谓传统链。 文——崔大有 ...查看更多
胡画胡说——《卅又二》图文——崔大有 画不可无理,但妙不在理。 笔墨是一种素质,不能没有,但不是全部。 如今艺术品价格的高低与是谁的谁卖的卖给谁的关系要大于作品本身。 身若菩提树,心即明镜台。 何必勤拂拭,反使惹尘埃。 ——不知南北偈 对很多艺术家而言,过了自欺这一大关,欺人便不在话下,可悲的是被欺者亦自欺。 浓墨取气可得神彩,宜实勿枯,苍古挺拔,不刚而刚。淡墨取韵可得妙致,宜厚勿薄,丰润通透,不柔而柔。 陆俨少晚年肉笔堆叠,笔枯者气衰,笔润无骨,糊涂散漫,亦多入甜俗,不耐久观。可玩味者不过中年用功之作,精深通透,自然多姿。未尽出古人藩篱,亦未尽入自家窠臼。 中国画没有绝对的创作意识,写意尤如此。同古人写诗,生活化,用自己的所知所想拟个韵而就,随意自然,也是最难,因为要放下已有套路和自己的执念。 右军意在于书,故其品难入神逸。其《笔势论》拟卫夫人《笔阵图》云:画如列阵排云,戈如百钧弩发,点如危峰坠石,牵如万岁枯藤。这般当是画字,非是书字。所谓诸如,当于书罢不觉而成此态,自然而然。 印筋骨血肉具在为上品。骨在则立,筋在则活,肉在则丰,血在则润。浙皖可观者百无一二,规模未成,终究时人余事,难能成学。至老缶启,但追汉品,四者具在,历骨炼筋,丰肉活血,佳者近汉。白石纵横开合,骨筋疏朗,血肉未足,虽多心机,不可久观。当代多骨筋不存,血肉模糊,皮毛一地。能于此道担当者,实所未见。小子狂悖,障目寡浅,诸公多谅。 魏碑以刀斫石而成,其笔刀锋具在多刻露,其势刚劲雄强多夸张,其墨生辣苍古多霸悍,其体挺拔高峻多失理,其太盎然生机多奇趣,实难学用,以龙门为最,石门尚和。初学不宜由此入,非拘于形貌即流于狂怪,或不宜多观,甚者可以束之高阁矣,知者自明。近代赵之谦以柔化刚,以帖御碑,自有风韵。康南海以强制强,无惧无畏,似有担当。于右任以虚运实,笔韧势强,别生态度。李叔同以圆纳方,禅心自在,成绕指柔。 所谓拟,似而不是,取其一端发扬之,独开心孔,慧心特出,成我之法。所谓临,是而不似,尽取其所有欲得之,水中捞月,食而难化,无我之途。 六法论可谓人尽可诵,岂知谢之论画如高氏黛玉,孤峰于山,形容具在,神韵难摹。顾虎头论画如曹氏黛玉,冰山通透,天骨幽渺,气度自生。 宋明理学各有所在,程朱陆王心物两格,因世而存。诗之七子,文之四祖,四王吴恽,皆程朱所就。文之三袁,奇书四部,四僧八怪,具陆王为本。 沈周夫子所谓“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自出至今仍在被误读,也成评定艺术家的必要法则,可知古所谓品,非今日望文生义之良善与否。若以此定古之米蔡王董也是无法?不可如此浅薄,人品之谓,所言学养格调。如郑孝胥之书凭学养,胡兰成之书唯格调,皆独开生面,自成一家。 面目形成,优劣难论,人皆如此。好在面貌是否能可持续演化发展延伸下去。不好则一生一面目,艺术生命截止。 今有收藏富三代之谬论,着实堪笑,岂不知,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名臣如李张二巨子,富可及三代?我可得而见,宝而藏之,用心赏玩,尽去消受此中三昧,何必为子孙作计,庸人自扰。 古言十日一山五日一水,绝非笔墨耗时,亦非是酝酿,其实十年未必成一山,积劫内定,恪勤以周,落到画面,只为筑就成自家山,从本体的文化精神到个人的取舍然后转化成外在的笔墨形态,其中的演化需不断的纠正,传统的格局依旧仍在。宾翁取钩斫唐人遗法合着董巨近观不似的基调,完成从赋色到以笔墨内美点化堆积的面貌,但是终究体好虚灵,渲染习气未去,新安旧病。 若草法一笔勾去含纳诸有,这其中难度可想而之,惜黄不善草,以宋为本宋,成了局见,不能玩味其中,所以一直让进攻草,可是林内气有亏,山水反倒成了楷书模样。 唐苏灵芝齐名胡霈然、徐浩,论者以“视北海(李邕)则加庄,视太师(颜真卿)又多隽”。称之。近得其所书丹大唐铁像颂碑墨拓,笔意畅然,雄古高迈,比之颜家状貌更见风神,不知鲁公自苏出或苏字鲁公出。 太过传统艺术含量可能高,并无个性归属,本身意义就像没有一的零一样。但是藏家乐于用一种传统的审美趣味去引导消费,所以有时候突破传统的作品往往只能被少部分人接受,这一部分人多是同行,可他们的艺术消费大多是负能力。 吴昌硕的深度齐白石能看到,并且有能力化解、翻译过来,让别人看得懂。这说不上推进,但是在做,在生发。吴跟黄一样是深里求内变,始终还是放不下文人架子,有一种入世担当在其内,他的东西就像昆曲,对受众有要求,所以打不破文化圈子。齐是求外化的,他做到了吴黄没有去做到的审美平民化,普及化。就像他说过不用生僻字,篆书题款一样,别人读不懂,会觉得乏味,吴的款则多如此,学究气,就如学石鼓依旧罗振玉模样,宾翁只是画论,到底的学术气。齐则不然,他是个细木匠的心,而且花样翻新,知道怎么对待客户的审美。 华新罗花鸟精神完全是徽宗,然而能以灵动化之,一情一态多有天趣。此一生动得气韵,非是黄徐之标本体所能比拟,自高一分境界。其以柔豪丝毛,松灵且见笔,骨含于内,去俗三分,岂是宋明院派俗手所能梦见。新罗精工山水,笔下六千兵,故而于花鸟能举重若轻,自然脱去几分执着,灵动自然。清画多用生纸,在其笔墨晕染,色润清厚,新罗得之,用色古艳而不浮,至雅已极。至于应物象形,其自开天地,写花有情,绘禽有态,非八怪之随意而为,不知物理。 司空表圣廿四诗品,各分阴阳十品,四品中含。 阳者:雄浑,沉著,高古,劲健,豪放,精神,悲慨,旷达,疏野,实境。 阴者:纤穠,典雅,绮丽,含蓄,缜密,清奇,委曲,形容,飘逸,流动。 中含:自然,超诣,洗炼,冲淡。 黄左田仿其例定廿四画品潘曾莹称力探阃奥,直抒心得,非深于画理者,不能道只字。 余依上例,依旧分别其类。 阳者:高古,沉雄,朴拙,纵横,淋漓,圆浑,健拔,清旷,奇辟,精勤。 阴者:淡远,性灵,明净,简洁,隽爽,空灵,韶秀,幽邃,荒寒,超脱。 中含:气韵,神妙,苍润,冲和。 潘亦有《红雪山房画品》十二类,仿此而做 余绍宋但言文辞优美,洵足并传。实无特出。 《虚斋名画录》载石涛用笔论。首言立,此为力;再言侧,此为易;后言画,此为变。力过于画则神,谓之气胜;不易于笔则灵,谓之中锋;能变于画则奇,谓之韵丰。水不变不醒,谓之浓淡;墨不运不透,谓之见笔;醒透而蒙,谓之混沌鸿蒙。笔不华而实,谓之沉厚;笔不透而力,谓之平和;笔不过而得,谓之中肯。笔尖墨老,操笔无碍,尖而不尖,其力内含。 ...查看更多
《胡画胡说—第三十一期》 文—崔大有 宗教有时候是绑架灵魂的卑劣手段。 当下的所谓禅不过是佛头着粪式的附庸风雅 我们这个时代给了无知者太多话语权。 多数人的审美只定位在画的什么,至于怎么 画,他们以为这是不需要关心的,真眇者观花。(引语) 创作最后就像闲聊一样的真情流露就好,即便词汇简单语言不通甚至结巴都会有自己的味道,哪怕自说自话。很多人只有语言,没有情感,就像在虚伪的假装高潮。 每个人都在给自己画圈圈,或者被别人画着圈圈,怂得什么似的,半步不敢跨出去,也还妄想给别人画圈圈,咬牙切齿的咒骂敢于踏出圈圈的人。 有些人总是头雁,前头多风雨,后头瞎逼逼,好在,前头视线好,后头永远不知道头雁看到了什么除了前面的屁股。 赏画者当知非相之趣,中赏笔,次赏墨,老缶宾翁可见,非相之相之趣。石壶高妙,化摹为创,生动天机,相生我相。 艺术很像国王头上的王冠,首先确实好,然后戴在谁头上。戴到谁头上别人就会觉得好,即便不好,愚昧的崇拜。当代艺术就是这么骗人,资本家就这个套路,价格自然远超价值。 蒲叟草画,虚谷划画,白石描画,宾翁勾画,老缶写画,抱石刷画,可染拓画,潘公杵画,大千做画,石壶画画,海粟泼画,良公戏画,屺老刹画,生翁拗画,石鲁刻画,旻师篆画。 理解把握认清美学进程才有可能推进扩展其手法。就像董其昌成就了图式,黄宾虹打破了图式,毕加索成就了立体主义,德库宁打破了毕加索,这一切都是对传统深刻认知的结果。 新墨新纸,非三年不可书,非五年不可画,以廿卅为佳。墨胶重滞笔,难见精神,浓而不黑,淡而不厚。纸寡韵惨白,未能陈着,干而难苍,湿而不润。 赵之谦言说何子贞甚无趣,言其人也,岸然腐态,着实讨厌。何书一生究究笔态,执着固念以至习气,却恣媚自有态度。赵化之以流美,夸张其势,书札尤妙,世罕其匹,然其书联魏碑隶篆终究糜弱熟媚,偶及老态,终究未尽其功,苍而不古,雄而不重。 画最怕不痛不痒,于构图,色彩,笔墨,造型,写到痛处,画到痒处。大开合,大对比。点线面,起伏交错。总体构成气势张力,简赅,浑劲,厚重,精纯,练达,笔简气壮,景少意浓。 题款钤印最宜自为不可代工,或书妙印绝,用笔心相,各有面目。齐徒虽众,可当其书印,相合不差者确乎寥寥。王森然失于野,王铸九总归实,李苦禅显短促,李可染难畅然,娄师白媚俗终究难于性情合融。款文的长题穷款、墨色的轻重。印章字体、大小、朱白、色彩。位置安排可以均势,有起承转合、平衡醒心之功,可谓四两千斤。 白石印刀法源自天发神谶,篆法大开合,空间情感激昂。刀法不喜雕琢,不做不削,其画却心机用尽。钱君陶失于弱,陈大羽过霸悍。老缶画不喜雕琢,其印也难脱。其功全在汉印,朱文偶有奇态,然并无特出之作。白文多有可观之作,沉雄古厚,更见苍辣活泼,孟海公由其入汉,后专吴熙载,更添文态。来翁师缶,做之极矣。钱公奇才,清辣苍雄。 如果在西方寻找接近于东方精神的那么莫兰迪与倪瓒的精神有着同样的静穆肃然,米尔顿·埃弗里有更有八大那种抽离出来的明确意象,笔笔皆诗。若分冷暖,倪瓒和八大皆冷,莫兰迪、埃弗里确是温热。亨特·斯隆的兔子如果不是有密集制造症颇有东方写意笔墨趣味。 当下艺术品价值不过是装饰作用,装饰居所,装饰现世,装饰政治,与精神无干。所谓的艺术家也只是一心献媚邀宠,乐做市场和政治的鹰犬。原来耻当之的技匠的帽子现如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抢破头。试问如此能为当代贡献出什么样的视觉文化呢,又何颜对古人后人。 从事艺术没有门槛,这里的门槛建立在受众的识别能力方面,它不像体育,不行就是不行,半点虚假没有。反倒是很多人不曾见过马也不知道鹿的模样,才会出现指鹿为马,或者说有一批人就是要鹿作马。所以也就出现了滥艺术,伪艺术,没有敬畏,甚至只是纯粹玩弄的心态,这是自贱,更是对自身文明的侮辱。 当下艺术不在像以往传统一样,因为科技在发展,媒介传播便捷,艺术品的市场也会逐渐现代信息化。从微博到微信再到当下很多微拍平台,书画的艺术市场被逐渐打开。很多从原来拒绝到如今难以断舍离的艺术从事者的其中辛酸滋味难以道尽。有其好处,市场试金石,戳破了所谓名家泡泡,拉下神坛,也打肿了脸。也让很多艺术工作者有了比之以往相对丰厚的收入的可能,不再做梵高。也让很多喜好收藏者有了渠道。更有其坏处,完全商品化,颇像塔利班奴隶拍卖交易。加之很多投机商的唯利是图,但要提成,尽快成交,至于其他不再考虑之内,更是乱了创作者的心,导致低价劣品产生对艺术家市场的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恶性的循环相较于上个世纪印象派、毕加索在拍卖会上刷新人们对艺术的价值观念是何等的讽刺。 不论是做什么,想做好都要善于寻找一个静默状态,而后去自嗨,尤其做艺术,因为很孤独。尤其在这样一个时代。首先穷是被莫名其妙默认设置了的,当然大部分的确如此。画廊多是投机商围绕利润来操作,真正关心艺术家、艺术史的少之又少,只关注增值潜力。评论家被委托然后数钱唱冗词赘语的赞歌,相对于作品的真实意义他们更乐于去谈论轶事奇闻或者总是无力的引用各种哲学与文化研究概念或者似乎冷门的术语去阐述他们理解不了的东西,即便论及作品也都是自以为是的看法,他们的分析也只是隔靴搔痒,甚至误导,当然好在是没有读者的写作,因为他们的东西就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抄抄而已。既不是希望被读到,更不能真正作为学术研究哪怕仅供参考。甚至有些假仁假义的呼唤艺术当如之何,可笑已极。藏家亦多耳食之流,无所不在的“大师”让他们无所适从,没有鉴赏能力更不能分别优劣,也没有信念,最后只得烂杏一筐。虽跟风被坑,但我心依旧,实在可怜可笑可悲。 做艺术就自己而言只能往前走。往回走或者站在原地注定是死路,要不断的衍生变化。要像黑瞎子掰棒子,走一步,看一步,船过桥远,所有作品都是持续性进程中的组成部分,全部是一个不能停止的过程,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虽然也因为有矛盾充斥其中难能始终如一,艺术史也是如此,不然也容易一直在仰望自己,止步不前。很多古人一个面貌只是因为留存的作品太少。艺术家也尽量也不要留存自己作品,拿出去,被看到,才有机会被认识,存在了别人才会想存在的原因,不然没有存在,他们就根本不会去想,就不可能达到然后接受,就难以产生影响,没有接受的者的艺术是可悲的,自说自话,孤芳自赏没有意义。 常玉用米尔顿·埃弗里的手段做到了油画向中国小文人式精神的转嫁,当然层面终属小乘,赵无极没有做到,其他朱德群,吴大羽也差的多,吴有时候还有些意思,比之吴冠中先生好太多,他们是努力去油化的本土精神化。但是这个精神有些人天生后养能有,有些人不然,有些人内,有些人外,内的可以生发,外则很难。林风眠,徐悲鸿,蒋兆和,算有大才情做到了皮肉精神,只是造型材料。林风眠像徐志摩、郁达夫,徐悲鸿更像郭沫若,蒋兆和还努力做现实批判像鲁迅靠近,也只是影像再现。李可染还好有早年的正统,后期的齐黄加持,内蕴仍有三分。 中国的展览方式,尤其那些所谓的国展、诞辰纪念展,大多扭曲了作品的本意,虽然很多作品并无意义。一个展厅的设施状况,光的取舍运用,位置的安排,环境的引入甚至展墙颜色质感到画框的选择,所有的这一切以画作为中心,而如今大多展览本末倒置的将作品放到了次要,只是机械的排列,简直就是在强奸,或者说轮奸艺术。其实一次展览的效果也是一件作品,不比绘画创作简单甚至更难,将将将兵之别。 书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文化活力的显现是在于其在民间的影响力与普及程度,如今的艺术展览是把圈子做小,一个个安于自己建构的象牙塔,并以为是舒适区,其实不然,一个失去关注度的圈子会被抛弃,更何况在这种各自奔命已然疲惫不堪且媒体发达,音频诱惑日增的社会环境之下中国的很多博物馆已经少人问津,多沦为伪文艺们打卡装X之地。一些小众甚至地方性私人的艺术馆更是门可罗百雀,越来越多展览与越来越少的怕观众证实了其虚假繁荣的本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