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泼,别署三乐堂主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移动书画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三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著有散文集《足迹》、《沂水微澜》等,文学、书画作品曾在《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 国钢笔书法》、《人民邮电报》、《福建文学》等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 ...查看更多
陈培泼,别署三乐堂主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移动书画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三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著有散文集《足迹》、《沂水微澜》等,文学、书画作品曾在《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 国钢笔书法》、《人民邮电报》、《福建文学》等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 ...查看更多
一组书法作品分享: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查看更多
一组小楷书法作品录先秦庄周的《逍遥游》等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学书系列:录《裴将军诗》,《望江南·西方好》; 《裴将军诗》全文内容: 裴将军!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将军临北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跃游电,随风萦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 嵬。入阵破骄虏,威声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书法作品录《裴将军诗》,庚子年秋月陈培泼书。 《望江南·西方好》全文内容: 西方好,清旦供尤佳。缥缈仙云随宝仗,轻盈衣裓贮天华。十万去非赊。 诸佛土,随念遍河沙。莲掌抚摩亲授记,潮音清妙响频伽。时至即还家。 书法作品录《望江南·西方好》,庚子年秋月陈培泼书。 ...查看更多
诗歌三首《自嘲》《题自画诗》《笔墨情怀》 自嘲 陈培泼 少时顽劣,读书无多,一生却以笔为稻梁谋,故此自嘲。 笔墨为耕砚是田, 词穷方悔学时眠。 有书两部装门面, 润笔无多换酒钱。 题自 画诗 枝空叶静待花开, 鱼儿心事无须猜。 一朝春临钱潮起, 鲤跳龙门着红袍! 笔墨情怀 陈培泼 半生穷腐出书斋, 心内彷徨苦当差。 夜半回家归案下, 舞文弄墨又张乖。 (余,半身穷酸、以笔墨为稻粱谋,一日离书斋,则惶惶不可安也。) ...查看更多
散文《难得糊涂》作者陈培泼; 聪明是装不得的,糊涂也不好装,不是聪明的人,也装不成糊涂的样。 难得糊涂是因为不得不糊涂,而且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板桥先生当属此类,故曰,“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 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板桥先生是既有才气,又有骨气的读书人。聪明是自不待言了,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享誉天下的“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竹兰、怪石,深受世人喜爱,一手乱石铺街的字,更是笔墨淋漓、率性天真,他的诗、书、画被世人称之为“三绝”。就是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却要从聪明转入糊涂,那真是难为了他。 聪明人要适应社会应该很简单,就像板桥先生,读书当官、呤诗作画、提笔写字,无所不能,一样不落,而最难得的是这样一个聪明人,却没有在世风日下、官场腐败丛生、社会道德沦丧的年代里,改变自己内心的本善,做人的原则,知识分子的良知,向丑恶的世俗低头,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这才是板桥先生的人格精神所在,甚至远远超越了他的艺术价值。正如北宋年间的大奸臣蔡京,其书法艺术造诣之高,可与苏轼、黄庭坚、米芇并列。然而,却因为人们特别憎恶他的人品,刻意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的蔡,说成是人品好,敢于直言,在泉州为官时建造了洛阳桥的蔡襄,这也是人心之所向吧。 聪明人装糊涂,是一件悲凉和痛苦的事。魏晋时期,因不满封建专治的血腥统治、,嵇康、阮籍等人,归隐林下,寄情山水,把自己的苦闷情绪寄怀于纵酒高歌之中,用酒精麻醉自己,释放内心的孤单与悽凉。陶渊明不满社会的腐败与黑暗,挂印而归,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思想,这些都是不为世俗所容之人,与当时的社会潜规则格格不入。摆在这些聪明人面前,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与世俗同流,二是弃世而独立。与世俗同流,不符合自己的内心思想;弃世独立,则为另类,难于立足。 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醒,我独醉。想来,这些都是悲哀,就如一个清醒的人,在一堆喝醉酒的人群中厮混必定是异类一样。反之,一个喝醉酒的人,在一堆清醒人群中存在,也必然也是另类。因此,醉或者醒,只有与社会同步,与环境合流,你才会被社会承认是一个正常的人。然而,在一些时刻或是一些时期,恰恰是每个人都醉了,而你却醒着。就如,文革时期的遇罗克、张志新、林昭……,她们他们不仅醒着,还指明了众人的醉,于是,她们他们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其实,在各个不同的社会时代都会有这样独醒的人,只是有些人选择了呐喊与高呼,而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装醉,而一些人在装的过程中,真的醉了,随了大流;有些人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只是在众人面前摆摆醉态罢了。 这样的变通,无可厚非,既保全了生命,也坚持了自己内心的原则与操守,虽然做不到兼济天下,却也能独善其身。正如,你既然不敢讲真话,但起码不要说假话;既然做不了好人,但起码不要害人一样。 当然,装糊涂的难处,就是有两个的你,经常要在真我和假我之间转换,甚至打架,自己和自己打,打的打得心力交瘁,打的打得身心俱疲,打得自我难辨。 散文《难得糊涂》作者陈培泼; ...查看更多
诗歌《一树的心事》作者陈培泼: 柚子花一开, 清明这个节气, 一脚就跟上了。 那一树树的花, 开了又落, 落了又开, 就像掰开了手指头, 数落着日子, 捡是捡不回来的。 时光,都留 在了, 幽静的树叶深处, 亦静亦深。 一丛丛地在心底冒头, 花朵中的香, 精明地很, 总在不时盘算着, 什么时候, 柚子熟了, 可以摆上中秋的案头。 ...查看更多
让温暖抵达心头 陈培泼 庚子年的春天 如此铭心刻骨 巨大的悲伤穿透所有的城乡 不该沉默的沉默了 不该流动的流动了 所有的欢乐与喜庆 都在静穆的空气中凝重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 生命边沿奔走 一片片白色的云彩在江汉驻足 一团团迷彩在逆行 一双双援手在延伸 …… 他们都是为了阻击我们共同的敌人 也许,我们不能直接为这场战斗冲锋 但我们可以安静地坐在家中 也许,我们不能直接为这场战斗奉献 但我们一定心存感恩与善念 也许,我们不能直接为这场战斗出击 但我们可以斩断谣言信息 也许,我们什么也不能做 但我们可以用无声的电波 汇聚起爱的暖流 让每一句温暖的问候 抵达你我的心头 也许,我们什么也不能做 但我们一定坚守岗位 保证所有的通信网络畅通 让每一个战斗的号令 精确的在一线阵地传播 也许,我们什么也不能做 但我们一定奉献所有的力量 共同点燃 这爱的星火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穿过荆棘 站在春天的枝头 ...查看更多
点赞抗疫英雄-陈培泼:疠疫横行汉水惊, 纷纷十万出江城。 鲜红手印辉星月, 生死无论敢逆行。
为“崇业闽菜馆”开业大吉撰写门联: “崇尚古法,精烹细调味道正, 业求新功,文火慢熬香气浓。” 乙亥年夏月陈培泼为崇业闽菜馆开业大吉撰写。
散文:《乡村老邮所》沂村老邮电所,一座二层小楼,临街而立,越过古街光滑的青石板,上三个台阶,就到了老邮电所大门前。老邮电所墨绿色的大门,颜色显眼,带着邮电行业显著的特点。大门右侧,离地面一米五高的水泥 墙面上,挂着一个墨绿色邮箱,邮箱下方写着中国邮政四个小字,邮箱靠上的位置开了一个投信口,投信口上方还有一个红色五星邮政标识。 推开小楼左右对开的大门,一楼的营业厅就呈现在眼前。一楼左边是投递员的办公室,靠墙位置上有一个大大的分捡柜,柜子中间有许多的小格子,小格子上用小纸签写着德安、高星、锦溪、潘车、黄沙、罗丰、铁矿、苗圃、粮站……等周边9个村子与沂水境内的企事业机关单位的名称,里面放着打包成卷,投往这些单位的信件、汇款单、包裹、电报、订阅的报纸杂志等。办公室里时常还可以见到一部墨绿色的邮政投递专用的自行车,那时邮电所的投递员是与我同宗的陈增荣,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对工作认真,脾气有些执拗的人。 营业厅靠左边连着左墙的地方有一个80公分高的柜台,把内外隔开,柜台外面放着一米长的一张椅子和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一把水笔,一瓶墨水,还有一瓶打开的浆糊,浆糊瓶子里有一把小毛笔,方便村民在这里书写投寄邮件的地址,或是想要拍发的电文,粘贴信件的封口和邮票。当然,桌上少不了有一本可以查阅全国各地邮政编码的书。最特别的是,连着那把水笔的一条线,一头绑在笔上,一头绑在桌腿上,就像一把锁链把笔封锁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之内,看管起来。其实,看管的不一定是那把水笔,也许是人。以免使用水笔的人,顺手把笔给带走了。 营业柜台内面的桌上,有一部黑色的摇把子电话,一把天平秤,一把邮戳,一盘圆形的黑色印泥,还有许多个红色的印章。背后靠墙的位置,摆着一个上了锁的墨绿色铁皮柜,打开柜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邮票、信封、信纸、汇款单、电报纸,还有一些邮电所的办公用具。铁皮柜柜顶也放着一把磅秤。那时,打电话的人不多,摇把子电话,更多的作用,是成为邮电所所长兼营业员的老林的工作电话专线,过往的邮车到了太华或是建设,那里的工作人员就会打电话通知老林,老林估摸着时间到了,就会到车站去等邮车,把要寄出去和收进来的邮包与押邮员做个签字并交接。回到邮电所,他会马上给太华或是建设的邮电所打电话报信,说邮车已过汤泉,马上就到你的地界。那两把秤子,说来也简单,天平秤是用来秤信件的,那时寄一封平信8分钱,但有重量限制,超重的信件,营业员就往天平秆上一称,超了多少克,就有加邮票。那把磅秤是用来称包裹重量的,那时交通不便利,给外出工作的亲人,或是外地的亲戚,寄个土地产,都用包裹邮件,包裹以重量来收起投寄费用。实际上这个磅秤基本上是空闲,被使用机会不多。不是因为当时乡村百姓缺少人情世故,而是缺少可以邮寄的物品。 小时候,电报对于我来说,真是个神秘的东西。这样的印象,最初大概来自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发报机、发报摁键,长长短短,滴滴,滴滴滴的发报声,密电码、破译,都让我们充满无限的好奇。然而,在这个老邮电所的发报过程中,除了让我觉得好玩之外,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在乡村,没有特别紧急的事,一般都用信件往来交流。只有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才会拍发电报,更何况拍发电报的费用,并不便宜,还是以字数计费,连标点符号都要计算在内。不过这样也好,起码让大家懂得珍惜,一旦拍起电报来,总会字斟句酌,即要用最简短的文字,又要把事情说清楚来,还不能产生歧义,很是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功底。民以食为天,那时的老百姓除了吃饭是大事外。其他,无外乎生老病死。于是,最多的电文稿件就是报急、报丧、报安。譬如:妻昨日生产,母子健康,勿念;父病重,速归;祖父故,速回等这类的电报。 当然,也有为节省一个标点符号的费用,闹出笑话的电文。说某人素来小气,妻在家中病故,儿在外。于是匆匆赶往邮电所给儿拍电报,母病故请速回。儿在外,工作忙,断句为,母病,故请速回。于是修书一封,寄钱寄物,以慰问母亲。竟错过与母亲永别之机,让人心酸不已。 这些电报在老邮电所拍发时,寻常的很。先是拍电报的人,把电文拟写在统一格式的电文纸上。然后,由邮电所的老林,找来电码本,像查字典那样把电文文字逐字的查找出来,并把文字相对应的四个数码数字,填写在文字上方的空格上。然后,摇通那台黑色的电话机,和对方说电报,接着便是对着电话那头,三三两两,拐别洞幺的一通报数,报完后还要对方把这些数码重复核对一次,然后说,无误。电报就算发出去了。根本就没有电影中特务分子或是党的地下工作者那样,戴着一个耳机,打开一台发报机,然后,摁下发报键,发出滴滴,滴滴滴的发报声的镜像。那时,我十分不解,拍电报怎么就变成了打电话了,有电话为什么还要拍电报呢?而且,打电话报数字的时候,还不好好念,从0到9的这几个阿拉伯数字,偏要把1说成幺,把0说成洞,把7说成拐,把8说出别,把2说成两,什么两两洞拐,拐别幺三的,让人忍俊不禁。 小楼二楼便是邮电所职工宿舍,楼后还有一个后院,有围墙围着,与三面相邻的民房和供销社隔离开来。后院有几间平房,是邮电所职工的厨房。后院空地上有一架佛手瓜,每年秋季之后,佛手瓜的植株就进入旺盛的生长期,茎繁叶茂,接着就开花结果,一个个浅绿色的佛手瓜从叶子中突显了出来,悬空的挂在瓜架下。风一起,佛手瓜就开始摇晃,很是可爱。 这所小小的邮电所,前前后后来过许多的工作人员,我认识的人中,只有投递员陈增荣,邮电报所长林先秩,还有苏少阳、郑加炎。在我印象中,苏少阳是刚从学校毕业时就被分配到汤泉邮电所的。那时,年少的他,一定感到无助、失望与孤独。但很快,他就被调到镇里邮电支局去了,从此远离了这个小小的村落。听说现在他已在厦门发展,但无论身处何处,我想他一定无法忘怀在汤泉邮电所渡过的那一段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深刻记忆。 作为乡村的文学爱好者,与邮电所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必然。写稿、投稿,收样报,取稿费,那样能够离开邮电所呢。正是因为贫穷与困顿,越是能够激发年轻人的斗志。虽然书读得少,但我却异想天开,想在文字上寻找出路。闲暇就写,写诗歌,写新闻,写散文……然后就寄,没皮没脸的寄,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得到发表。说来惭愧,如果能够称之为作品的话,第一个发表的作品是一首小诗,被省妇联主办的《海峡姐妹》杂志选用在正刊的页脚上,稿酬是一本《海峡姐妹》杂志,就是这样,似乎已经让我见到了生活的曙光,激动了好几天。后来,便有陆陆续续的新闻稿件被市报、省报采用,不断有样报、样刊、稿费寄来。当时,采写汤泉本村的新闻《小村兴起读书热》还获得三明日报“三大杯”教育新闻一等奖和全省优秀新闻广播稿件二等奖,这些成绩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更是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而在我的记忆中,这座二层乡村邮电小楼的主人,长期以来就是所长兼营业员的老林。确实也是如此,老林的老婆、儿子、媳妇一家人都住在邮电所里,以所为家,以家为所,本来也就分不清了,老林一直在这工作到退休。 老林叫林先秩,白净瘦小、朴实和蔼、性格内敛、轻言细语的,给人一种亲近感。我在汤泉小学代课、寓居的四五年间,一有空闲,就到邮电所蹭书报看,并与老林成了忘年之友。那时,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电脑,当然更不会有手机,小小的邮电所,就是连接沟通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和桥梁。国际、国内、省办、市内发生的大事都是通过报纸、广播这样的途径传播到乡村。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许多单位订阅的杂志和邮电所零售的书刊,这是我获得课本之外的知识重要的来源渠道。那几年,凡是其他单位在这个邮电所订阅的杂志,邮电所零售的畅销期刊,如《辽宁青年》、《福建青年》、《少年文艺》、《海峡》《散文诗》、《散文》、《争鸣》、《小小说选刊》,甚至《故事会》、《知音》、《演讲与口才》等等,几乎都被我首先翻阅过。从这里我吸收了不少的文学与社会知识营养,为我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当然,这首先要感谢老林当年对我这样贫困的农村文学青年无私的关心与帮助,这样的做法在邮电所的内部规定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汲收着文字的营养,我这个曾经的文学少年,终究还是凭借着文字的力量,从老家的乡村一路走来,先乡后县,再县到市,二十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年满头黑发的少年,虽然乡音不改,却早已是华发渐生,青春不再了。如今,在乡村的通信与信息发展,也早已不是同日可语。电报、摇把子电话、报纸、杂志、信件、广播、绿邮自行车……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智能手机、可视电话、电子支付、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视、自媒体、多媒体、汽车……这些原先只能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产物,也已是他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身处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被无数繁华与幸福簇拥着,可以想象十年后的我们,科技还会更加发达,社会还将更加繁荣,我们既要感谢生活,更要感谢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 年纪渐长,回故乡的路,似乎越来越遥远,而我们却有一颗永远不变的初心,那就是乡音不改,乡情永再!正如,诗人昌政的诗歌所言,在深夜/更深的是故井/那年跌落的乡音/尚无回声。只有没有回声,我们就会期待。展望未来,是为了牢记我们前进的使命。回忆过去,就是为了不要忘记我们来时的路。 一路走好,中国的乡村!一路走好,我的祖国母亲! 散文《乡村老邮所》作者陈陪泼 2019.6.3 ...查看更多
陪母亲游麒麟山有感: 满目青山翠欲滴, 遍地浓蔭匝地肥。 琼楼高耸欺云低, 我嫌日短催回归! 外一首 《谷雨》 远山如黛染云碧, 近水清清映天明。 三五儿童寻野趣, 放了小鱼捉蜻蜓 。 ––诗歌作者陈培泼 附图:麒麟山自然保护区风景图片及行书《陪母亲游麒麟山有感》 ...查看更多
诗歌《谷雨》,清明节后是谷雨, 我正在聆听, 这个节气的声音, 还来不及听懂他的言语; 暮春的脚步, 却行色勿勿, 已在谋划一场更加庞大的雨。 雨并未如期降临, 而那些急切的种 子, 正如待播的土地, 在雨水之外, 早已等不急, 纷纷长出芽须。 ----作者陈培泼 附近日(乙亥年春)书法练笔作品分享给大家品鉴指导。 ...查看更多
”无我”精神要成为党员干部的自我要求”作者陈培泼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习总书记3月22日,在 罗马访问时,回答意大利众议院众议长菲科时说的一番话。” “无我”,不仅仅是习总书记的真情流露,是对全国人民的一份郑重承诺,更体现了习总书记以人民为重的优秀品格,以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这种“无我”的精神,不仅要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更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自我要求。 无我,就是要做到大公无私。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无我,就是要一切以人民为重,以人民为我。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就是要以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是一种情怀,更应当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自我要求与期许。作为一个人,有七情六欲,再正常不过。个人有喜好,有远近,有好恶,可以理解,但在人民利益的大我面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能够排除小我的干扰,不以自己的个人喜好,不以自己的个人视角,去审视问题,处理问题,这是党性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所有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胸怀。 无我,就是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摒弃自我为主的小我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一切以人民为重,只要认准了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群众,有利于党的事业发展,就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更要把个人的事业、前途与命运,自觉地置身于人民的大我之前来考量,把人民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利益落实到实践的工作中去。 无我,就是要燃烧自己,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立党之基、执政之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时时处处都应当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与观念,一切以人民、以国家为重,把个人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人民。才能让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源源不断地获得力量之源,筑牢执政之基。 附乙亥年春月陈培泼行书书法作品三幅,请欣赏 ...查看更多
诗歌新作《高山杜鹃》作者-陈培泼 这个不声不响的家伙 其貌不扬 面容枯槁 在我面前耷拉着脑袋 始终不说话 一开口 她却给我捎来一整個 春天 乙亥年新春在即,我以我笔写我诗,请 欣赏。 ...查看更多
诗歌新作《雪,真的能够埋藏一切吗?》 作者:陈培泼 悄无声息的大雪 来得太过猛烈 之前 所有的预兆 都一一得到应验 没有一件事物能够躲避她的袭击 铺天盖地的白 掩盖了所有的 绿 耀眼的有些不像话 在阳光下 我找不到温暖的入口 只有寒冷 从四面八方包抄而来 把我打入死亡的边缘 你在我收缩的瞳孔中 不断抽离 就像摘取一片肝脏 血在冰雪中 一寸寸凉透 这不会是我的幻像吧 雪,真的能够埋藏一切吗 你看那春水吧 正在冻层中苏醒 附书法作品对联《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得云宵!》黄慎句,培泼书。 ...查看更多
诗歌新作《没有比情更毒的伤》,附楷书书法作品记之,作者:陈培泼 世上有一种情叫爱 爱的另一头长着恨 当爱不再 早年种下的情 全都成了毒 从舌唇间流出的语言 杀戮了整个世界的荒谬 恶意在整夜失眠 成为口疮 肺炎或者其他 如火般在体闪燃烧 直到把心烧成枯犒 不用祭奠过去的一切 你说伤的再深 那也都不过是一杯酒 比如鹤顶红一鸠止渴 附楷书书法《没有比情更毒的伤》,请欣赏。 ...查看更多
《党务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理论学习》~陈培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写进了党章,载入了宪法,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作为党务工作者要在 新时代做好党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的加强理论学习。 只有与时俱进的加强理念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理论在创新。不同的思想理论,产生和指导于不同的时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体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入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催生了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作为党务工作者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新思想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 只有与时俱进的加强理论学习,才能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学科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要把新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只有不断和持续地加强“学思践悟”,才能深入、准确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并转化为指导与实践新时代的能力。 只有与时俱有的加强理念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现实工作。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社会形态、经济特征、社会矛盾……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发展规律,新的发展问题,新的时代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凝聚全党智慧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规律,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变化的思想法宝,党务工作者要提升在实践中的工作能力,有效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难题,必须与时俱进的加强理念学习。 ...查看更多
《砚边小语》作者陈培泼 文可载道,书以焕采。书法之于文学艺术,当是小技也。然,就此小技,亦是令人,心向往之,而不能至,惊叹不已。由此,可管窥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矣。 天下熙熙、天下攘攘,学书之 众,可谓成万上亿。然,知书之道,善书之人,鲜已矣。学书之过程,莫非四境也。 一境为,无知无畏,睥睨天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为水。无论行、楷、草、篆、隶,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下笔洋洋,上可追晋,下可胜唐。元常、右军不出其左,柳骨,颜肉 欧筋不出其右,以已为家,以已为法,纵论天下,唯其乃大,实则不见法门,不谙法道也。 二境为,初识书道,眼高手低。临帖日多,读帖渐繁,眼界大开。知书,法有所崇,源有所出。赏识书法,便可知其门其派,所宗所源。亦可辩章法、结法、笔法、墨法之四道也。然,眼高手低也,见帖之美,提笔临书,谬之万里。其时,心有所悟,人有所畏,方知书法,之高妙,之博大,之深乎。 三境为,初入门道,日渐艰辛。临帖无数,下笔万千。集传统之美,汲古人之华。初有所成,渐入门道。所临之帖,所书之字。形有所宗,迹有所循。然,外表纵观,似有所得。精细之处,亦难领悟。日日临书,日渐艰辛。百日未得寸功,千日未得尺进。 四境也,千锤百炼,渐入佳境。累百炼之功,集千锤之力。行万里之路,见万千法帖,临百家之碑。忽一日,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尽得书法之妙处也。于是乎,终大成。 学书之道如是,世间万物之道,亦同也。 ...查看更多
《中秋在老家》 ~陈培泼作 乘着月亮没上来之前 回了趟家 远山不远 绿叶还在 秋风明显慢了下来 水稻在成熟中 青黄不接 父亲建的楼 只装修了一半 外墙一动未动 还是原来的样 子 玻璃门是刚装上的 倚在栏杆上 恍惚看见了父亲的影子 倒映在玻璃上 吸着水烟 此时 月亮圆不圆 似手与我不太相干 一触手 我就能伸到父亲的那边 ...查看更多
秋思 ~陈培泼 一阵雨后 天就凉了 许多树叶 无声飘落 秋意初来 一年过半 七月十五中元节 父亲去逝后的第二个七月节 母亲卧床养伤 妻女在家中守护 暮色蒼蒼 遊子的脚步 叩响家门 一盏孤灯 冷清无声 没有香火 没有供品 只有六个米粿 妻说 已烧了些纸给故人 要是我不回家 父亲在那头可真要急了 给母亲请安视探之后 急急赶往街上 买了香烛 冥纸 鸭肉 白酒 回家给父亲 祖母 弟弟 妹妹…… 一一摆上庭堂的案头 酌一杯酒 烧一沓纸 点一柱香 红红是火 白白是粿 亲人回家吃饭了 ...查看更多
“朝观沧海日,夜摘斗牛星。初谒东华山,晓风醉人心。”“和畅春风知人意,送我揽月上九天。”近期书写两幅,留存纪念
《在长坊》~陈培泼诗作 大片大片的荷花 坐落在长坊村的稻田里 莲蓬在不断被摘起 不管是花和叶 都无暇参禅 时间很紧 属于他们的季节更短 白鹭不时的从水田飞起 惊扰了专心剥莲子的老人和 孩子 灵应寺就在村口 池塘里的鱼 也不知主人何时归家 山上上了年纪的红豆杉 倒也笃定 静静地细数村中年内 有几个老人走了 又有几拨年轻人回来 传说中伊秉绶生活过的房子还在 只是那些留下的真迹 都轶散在烟火中 不知去向 村道旁的旗杆刻石 许多秀才的名字和中榜的时间 还清晰可见 可终究并末见识他们真正的文章 和美丽乡村一样 东华山在千米高峰之上 静静的俯瞰众生 一辈子很长 一辈子也很短 ...查看更多
小诗一首《给母亲》 ~陈培泼~ 父亲走了 母亲失去了吵嘴的机会 也失去了依靠 亦发的沉默 寡言 终日里家长里短的操劳 把所有的牵挂都埋在心里 小时候 母亲是我的依靠 如今我是 母亲的山 是她走完余生的全部支撑 母亲 我愿做你的手中的一支拐杖 陪伴你到天涯尽处 海角尽头 ...查看更多
小诗一首《端午情怀》 ~陈培泼~ 这群淳朴善良的孩子 来自八月的田野 在一颗颗晶莹的汗滴梳洗下 越发的白 他们好像是 为了赶赴次年五月的那场节日 为一个人长成粽子 是他们最终的宿命 献身的还有他们 从细小的骨节上采摘 浸在水中 叠加 然后折出一个细小的空间 容纳楚辞离骚天问九章 吞吐庙堂气象 江湖深浅 人心近远 ...查看更多
陈培泼老师作品 草书 随性所致 祝大家腊八节快乐 喜欢陈老师的欢迎收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