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20 09:23:15 34 0 177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肃穆清和、苍浑庄严、气象万千的商、周甲骨文字及青铜器铭文(金文),在神秘的玄灵之境中向后世真正明白的人,诉说着“古中国”华夏文明血脉与历史文化传承的大故事,可惜读懂的鲜矣,知否?
历史研究的事实告诉 告诉我们,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金文)是服务于“神”的知识和文字,是上古巫、觋和上古皇、帝的专有知识、专用文字,与“大众”认读、书写和使用无关。上古皇、帝根据上古巫、觋对“神”的意思解读情况再向“族群(黎民百姓)”传达神的意思,发布号令,先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符号标识,即族徽图腾(如晚商青铜铭文上往往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图像文字组合符号),再衍生出分门别类的各种文字。黄帝史官仓颉造字不假,决不是秦汉人空穴来风的说法(可能经春秋战国之乱,秦汉人看到了周王室秘藏的一些古典册。再推测,当年老子也可能看到了这些古典册,他发现周礼与时世百姓期望不相符,他又不能妄议大政,故只能辞官隐退且以“道”来醒世人。)
在“甲骨文非卜辞说”的理论与文字解读下,甲骨文中“黄”字本义就是“执黄玉发布号令的人”
,观其字形亦如是样。“帝”字本义就是“以上天为标准而向四面八方传递神意的人”(并不是今人说什么像花蒂之意)。黄+帝就是“黄帝”这个人,他至少成为一个概念化的标识传了上万年之久。“昆仑”虽为古西域语音译,实为青色的天,即玄天,黄帝、西王母都在这里生活过,是上古中国的中央、是观测天象发布命令的地方,后来倒塌了就成了昆仑墟(废墟)。轩辕就是天黾,天黾又是“太乙鼎”的象征,天上北斗紫薇垣。甲骨文中“贞”字即”鼎”字本义的象征,不是什么占卜的贞人之贞,学者专家误解了甲骨文字。
从西周礼制建立起初历秦汉至今以来(文王扭转伏羲卦乾坤就是灭商绝商的一种文化传播)严格的讲,黄、帝、贞、鼎等字解读全部错了及至甲骨文中的许多字,如东汉《说文解字》、现代《甲骨文字典》等。白玉、黑玉等各有不同的用法,《山海经》中在“祭山神”时对不同颜色的玉有不同用法的记载。今谏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能还需要重启的!一一杨牧青复记 查看更多2019-12-19 20:46:14 15 0 1214 -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家宫西艺的大公鸡与水意画家王徵明大公鸡各具特色;
国画家宫西艺的大公鸡酣畅淋漓,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水意画家王徵明大公鸡精致细腻,神情自若,内涵丰富。2019-12-19 17:26:23 26 0 3817 -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水意画追求的四种境界:1灵魂的归属2生命的反思3人性的本质4美好的生活;
艺术是思想的展现,技巧是展现思想的工具。美好的思想是心灵普遍存在的规律——真善美灵,也是艺术家乐以追求的。2019-12-19 17:14:48 19 0 1504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录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尺寸四尺整张68X138cm;
这幅行书书法作品是应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艺梦书画院李总之邀而创作四尺整张竖幅作品,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创作于1961年12月,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上。当时1958年“大跃进”遭受挫折后,中国又连续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毛主席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全国人民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要有威武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迎接各种挑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但大多是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毛主席这首词却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和傲骨。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全新的景观气象。读后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行书书法录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乙亥年仲冬刘胜利书於北京。 查看更多2019-12-19 16:12:40 11 0 2808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的境界是画家精神和作品灵魂的最高标准”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41)
焦墨画的境界,我认为它是画家精神和作品灵魂的最高标准。所谓“境界”,是指人的精神所达到的万物归一的无对之境。它是永恒 归一的无对之境。它是永恒的,老子所谓“得道”是也。得道,人之精神则可立于不败之地。纵观历史,中华民族虽然受到过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但是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文化精神,而是外来文化被它吸收、改造和消化,归结其原因,应该和上述的境界有关。境界最为关键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它深深地扎在中国这块十地上,达到了这个境界,人的精神就进入了自由王国,社会就会安宁。
境界所蕴涵的这一文化和精神价值在今天已经受到世界人文学者的普遍重视。现代物理学理论也证明了中国人文精神的高明与伟大,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必然是归一的,早晚归东方。
就境界来说,西方思想是“有对”的,而中国是“无对”的。中国人以抱一为天下式,西方则没有这个“一”的思维方式。
中国文化重以不变应万变,而这里的不变不是绝对的不变,而是“得一”大道上的变化。过去中国文人做过这样的对联,上联是“千山千水千才子”,下联对道“一天一地一圣人”,显然后者略高一筹,这是一个境界问题。而这个境界就是被现代人大都不认识的大化之境,它是靠天地万物育化而成,它应是与众生同体,合天地成形的大象之境。其大为无限大,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有才者任意驰骋,尚不能触其边角。这个境界可谓正大而光明。
马培童写扵北京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9-12-19 15:58:06 56 0 170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以笔代刀,渴墨刻佛--枯笔渴墨技巧层面和精神、神韵问题。”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40)
我画焦墨画曾下过很大功夫,焦墨画的线、要有金石味、和汉画像石刻的线条进行了多年的细心揣摩,以点,线、面、 以点,线、面、为主的石刻刀法、转换笔法、我磨练了十几年时间,用来锤炼自己石刻用笔、逆锋用线的功夫。用心体会和实践后,我才说出了“汉画像石刻刀法变笔法养着我,是融入我的灵魂,我才更深入地研究渴墨法,用渴墨虽然是块面问题,还要由枯笔的方法来完成,渴墨法中不可能少了笔法。
南齐谢赫六法首倡“骨法用笔”,中国焦墨画以线条为主,此处的骨法以线条描绘佛造像、人物骨相之清奇、脱俗、刚健。作品本身表现形式之精准、严密、有力,力求内心完善,刚正不移,不能心生浮躁,而要心安然,画作自能传递佛造像笔力量之骨气、骨力。
我认为,是否能坚持我的追求和原则,坚守我所能抵达的艺术高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是近几年才有的切身体会。
中国焦墨画除了枯笔渴墨技巧层面以外,还有精神和神韵问题,笔墨到了高层次,不仅是形、质、功力的问题,同时也是修养、品格的问题,独特的情感和多年来形成的人格特点和个性,画心中的所思所想。是创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以不似之似似之”,在于追求和表现“寄兴于枯笔渴墨,一支毛笔一瓶墨走天下,可以表达我个人的修养、品格、心胸,画出那恢弘的气势、厚重的历史感、惊心动魄的大场面、细腻精微的石窟佛像人物的刻画,这些作品所体现出的对艺术、对佛教不容置疑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引起了我的认同。我一直偏爱大场面石窟创作要画出意境,画者的心胸、气量与画的境界息息相关。心胸要开阔、气度要博大、……。
马培童写扵北京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9-12-19 15:48:44 17 0 1447 -
李伟强创作日记 对话
入冬的国画花鸟画小品《香风留美人》《玉刻冰壶》《绰约新妆》《高节》《安石榴 》《寿带雪梅》
乙亥年冬月李伟强国画花鸟画作品分享。
2019.12.12于咏竹轩2019-12-19 13:52:31 52 0 2729 -
2019-12-19 13:43:44 25 0 1428
-
朱德茂创作日记 对话
今为京友书四尺中堂,致力为公尽毕生之力,参政兴国献有限年华,不忘风雨同舟时,共谱新时代美丽乐章。
2019-12-19 13:39:07 16 0 122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写画运笔如同武术兵器,二人对阵,意先行,心到眼到手到,听声辨方。余行艺三十来年,风尘于大江南北,每逢书画笔会之时,先不观案上是何方神圣在斯处矫情,仅听其笔行纸上之声就知其半斤八两矣!
夫笔者,心之门 之门户,映显天地万物之情景。水墨初动时犹如沙场之兵将,有中军有后军,亦有先锋及将帅之台,行号发令有急有缓。复如农舍养蚕,入蚕室,只听蚕食桑叶之声,沙沙如龙吟象吼,不见蚕即知蚕有多少矣!古书家有担夫争道、听嘉陵江水、观公孙大娘舞剑及如锥画沙、千里阵云者,皆不为虚妄之言,盖书画同源也!今之人,以分科专学为能事,书者书其书,画者画其画,犹如水火,各玩耍于其性,分裂大道于小技也!
老子言,大音希声;佛子言,声闻缘觉,即登十地。至若弃子保帅、伯牙抚琴、案前焚香、明月镜花诸说,均可与写意运笔之道相譬喻也,非凡愚者可明其真!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12-19 10:53:52 9 0 115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陵随都邑,叶落归根,秦人用的是伏羲之道,黄帝之术。约之而看,唐陵当然选在长安的乾县。清人外学汉唐,内用秦法,其东、西陵必然也就选在京城附近。陵、墓、坟、冢、塔各有不同。对于乡野百姓而言,天下好山好水都 被僧寺道观所占,稍有好地佳穴者又被达官显贵抢用之。之所以,过去村落不远的荒地山坡都是坟,亦即“坟随村舍”之理!当然荒地山坡也有好地佳穴,一旦逢天星下照,其后必当人上人也!
秦人善征战,杀机重,故不能用老庄无为自然法。西汉初窦太后想用“黄老之术”治理王朝,可惜王朝内无通彻“黄老之术”的贤相能臣。后来汉武帝好武主战,阳气甚强,东方朔、董仲舒、淮南王之流是看明了,所以把儒家从周礼那里学来的“主阴之术”顺势主张,以致于阳与阴而和合,大汉帝国才盛世一百多年。
后来,王莽新政15年期间,又想弄黄老之术,效秦人之法,可惜以儒家主阴之术为统治者利益交集与玩固,王莽新政就不得不尽快的结束。再后来,历代帝王将相发现儒家主阴之术便于统治百姓且能维护王权贵族利益,所以就那样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以至绵延至今。两千余年的途程中,虽有几次改革变法,大都以失败告终!直至1840年西方列强炮火而至,才唤醒了孙先生、毛先生诸等伟人登上历史舞台!
一一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谱系研究课题组大秦文化专项研究<详阅艺界报公众号内《杨牧青:关于秦文化与历史的慨意念白》文稿> 查看更多2019-12-18 21:01:44 16 0 2685 -
已认证
阎敏收藏日记 对话
千里赴会——陳祖煌版畫學術硏究展2019年12月5日9:30在江西宜春美術舘隆重開幕。
2019-12-18 14:36:30 12 0 1183 -
已认证
叶仲桥生活日记 对话
12月15日下午在深圳出席中央电视台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组织广东二十一个地市美协书协主席的作品展。感谢主办方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9-12-18 12:01:52 25 0 1340 -
夏沁创作日记 对话
喝一壶老茶,赏一美画,有春己来,有花如诗,满心欢喜,不胜惬意。
2019-12-18 07:46:42 9 0 171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如是我说,5千年后的子孙后代还能挖到我们这一时代人的坟墓尸骨和文字及水泥、钢结构吗?现实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人死后被火化的连个影都没有了;文字也没有新的再创造而且都被电子信息技术取代和蕊片存贮。芯片存贮 技术遇到核能量裂变时还能保证持续存贮5千年吗?据当前所知,水泥、钢结构还没有超过500年的时限标准。
于是,历史的大问题就来了!5千年后的子孙后代估计同样会说我们这一时代人的文化都是传说,文字记载都是神话虚构的,生活是蛮荒、原始,笨的好像只会玩手机、打游戏,尽搞了些败坏风气的星星人,国家是没有文明的,是很落后的……等等。
说真的,近现代考古界要反思自身的史学研究误区。辨证的看,假定“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的这一命题是成立的,然“唯物”过头了就是极其愚蠢的!面对当今“科学说”之观念,我经常说“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阅“二里头夏文化文明的考古”及近百年来整个学界以受“西方中心论”影响、教育而建立起来的“文明界定标准”和“文化探源方法”并对华夏文明史持疑用考古求证犯低级误判的一些状况有感!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12-17 19:53:23 16 0 1228 -
荆古轩创作日记 对话
近日习书习画:每日闲笔不算多,偶有画悟莫偷闲。曰积月累水滴穿,人生何须叹長天。
2019-12-17 15:30:34 17 0 136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黄塬
规格:68cm×136cm/8平尺
款识:黄塬上黄土人,黄土人家黄土情,己亥冬杨牧青于京华。2019-12-17 15:00:02 4 0 913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录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长沙》;
第一幅行书书法作品是应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艺梦书画院李总之邀而创作四尺整张竖幅作品,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供朋友们欣赏。
第二幅行书书法作品是应湖南省长沙宁乡市刘先生之邀而订购六尺整张横幅作品,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的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即景抒情,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诗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豪情壮志。 查看更多2019-12-17 11:16:37 21 0 252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昆仑、天山中、西端,将来是重心,举国之力要搞的,比现在的中原阵势还大!!一一杨牧青随记
2019-12-17 10:19:52 3 0 878 -
2019-12-16 17:00:24 23 0 1981
-
石梦松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兰草,附诗词题款:“吾以墨香点花香,花香染罢又文章。雅室常有清风伴,吟咏诗篇思宋唐。”请欣赏。
乙亥年冬月石梦松写并题。2019-12-16 15:48:15 18 0 4537 -
2019-12-16 15:42:08 28 0 1576
-
2019-12-16 15:33:41 21 0 2615
-
甘庆琼生活日记 对话
应邀参加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光山县举行的美术沙龙,来自光山、新县、潢川、息县、罗山五县的3O余位书画同仁齐聚巡山堂。
2019-12-16 15:08:31 16 0 1728 -
2019-12-16 15:02:35 10 0 1114
-
赵国毅收藏日记 对话
2019年12月8日在京参加“誉满京华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并参加莫林艺术馆落馆仪式。
2019-12-16 14:57:28 51 0 208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佛是有情感的。"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39)
焦墨画石窟佛造像,以佛为师,师法的是禅、是神之气魄、苍茫、浑厚的气韵和精神所在。以佛结缘,枯笔渴墨是真诚表现佛形态、神韵 在。以佛结缘,枯笔渴墨是真诚表现佛形态、神韵和灵魂。自身的灵智和努力,就成了我艺术的风格。
在我看来,佛是有情感的,佛的情感蕴含在我的枯笔渴墨之中。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因此,用我的枯笔渴墨、表现佛陀情感的真诚,浑厚、苍润并济的笔墨语言,是其艺术境界的追求。真情实意、感情滋润,艺术作品情感的深厚底蕴。细品画作,呈现出端严、方正的态势。其用渴墨又浪漫而又苍厚,在笔意墨韵的深处,在线条和墨色黑白交映之间,形成了返璞归真、倾听着佛陀的呼唤,仿佛倾听着从历史的深处吟诵的佛歌。
《华夏瑰宝》这幅作品,线条,刚硬古拙,转折有力,甚至出现很多锋锐的角度,棱角犀利,山石造型近于几何三角型。这样的线条和这样的造型,蕴含着佛陀的声音,我的情感,顽强的意志。是将线条的枯笔渴墨,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点线散发出的卢舍那大佛之美,永恒的意韵、画面中线条刚劲方拙、强悍坚实、安泰有力、铿锵有声。笔刻之韵、显示出一种金石般坚毅浑厚的凝重和苍劲的美质。厚重,而且充满着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的活力。在艺术创作中,师法自然,心得中源。以传统的焦墨为基础,以发展、创新为创作方向。让传统的笔墨精神在现代审美情感中得到发展。在经典中寻求突破,在继承与创新中向经典致敬。从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马培童写扵北京 查看更多2019-12-16 09:03:09 18 0 246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画之真味、先入自然。"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38)
焦墨石窟佛造像作品入选所创造的审美境界,绝对是传统意义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从精神始发,跳脱理论的机械性约束,气象万千,却又浑然一体、 械性约束,气象万千,却又浑然一体、生命欣欣然如赤子,天真烂漫,无所顾忌,从布局到细节,或开张奇绝,或巧思异趣,或自由天真,枯笔渴墨的挥洒诠释着心灵本源的活泼与天然。构图意识伴随精神张力,穿透古今流转的时间隧道,最大限度地释放石窟佛造像画面的想象空间——形神调和;从不刻意构思,“形成于自然,神流于真情”,生发于心,随性而为,落笔初始便将一切付诸灵感,枯笔与渴墨相碰撞,线条与肌理相融汇,韵律有致;淋漓酣畅,自成天趣——展卷要令人惊慕。贵就贵在这份“素”与“野”。发呼于心,宣之于笔;
打破“成见”,方见真如。对艺术而言,重要的从来不是技能,越是有价值的创造,却将石窟斗展的画纸,变为仗笔天涯的心灵至境,型成于自然,神流于真情。却要自有形神兼备的感染力。摆脱功利的喧嚣,凌驾知识的局限,通过心灵本真的原始需求,尺幅挥洒无尽,色块剽悍泼辣,意象简约流畅,近乎原始的表达方式与灵动跳跃的自由气息,令人过目难忘。到达精神的至高自由。画之真味,先入自然,后得天真。法有法无,尽是情见;自然而然,方得自在。
马培童写扵北京 查看更多2019-12-16 08:45:51 16 0 1376 -
徐如茂创作日记 对话
闲来心情不错,画《金玉满堂》《冬梅》《秋菊》《竹下双栖图》四尺斗方,分享给诸位国画花鸟画爱好者品鉴,谢谢
2019-12-13 15:10:39 47 0 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