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专稿:著名书画家、文化学者杨牧青谈年的文化
农历2021年辛丑腊月二十三日
大家知道,关于“年”有时间、时代、经历、岁数、收成及姓氏等十多种不同解释,而这些概念背后就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年的文化 年的文化内容很广博,约之有年兽的传说、年的习俗、年的文字演变和年的历法四大类。
图片
一、年兽的传说
年兽又称“夕”,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传说古时候每到年末午夜时,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头上的犄角就是武器,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屠杀。传说有一位白胡子神仙教给了人们方法,利用年兽的弱点“放爆竹(吓坏年兽)、贴春联(年兽怕红色)”驱赶年兽。于是人们为了防止年兽再次骚扰,就把放爆竹、贴春联逐渐的变成了过年的节日习俗。
据考证,最早提及“年兽”的文献出现在1933年上海浦东作家孙玉声(海上漱石生)《沪壖话旧录·岁时风俗之回忆》(壖ruán,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里:“其有悬紫微星画轴者,画家每绘一石柱,柱上锁一似狗非狗之兽,或云是兽即天狗星,或云是兽名年,常欲食人,紫微星故锁系之,不令至下界肆恶,而使人不逢年患,故过年时悬此最宜。”
但是,从一些其它文献记载和后来形成的年画传承来看,年兽可能是从先秦《山海经》、汉代《神异经》、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及唐代杜甫《天狗赋》、刘禹锡《畬田行》、明代佚名《西旅贡獒图》、吴承恩《西游记》、清代雍正时期的书画家罗聘《胡人异兽图》等题材中演化而来的。譬如,杜甫《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忽不乐虽万夫不敢前兮,非胡人焉能知其去就。向若铁柱倚而金锁断兮,事未可救。”
无独有偶,在西方神话传说中虚构的独角兽则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代表高贵、高傲和纯洁。有的故事中描述为长有一双翅膀,甚至还有独角兽是黑色的描述。特别现当代一些如《哈利波特》等作品不断对其描述和传播。估计西方人的“独角兽”原型可能是来自于印度犀,今见于印度卡齐兰加国家公园。
当然,通过对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上古文化”研究可知:西方神话传说中虚构的“独角兽故事”就是吸收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故事,经过再加工之后,在清朝末年再传入了中国,从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开始,这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交融特征。
二、年的习俗
人们基本上都知道,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南方以二十四日开始,又有官三民四渔五的说法。)各家各户都进入过年的准备期。譬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当然,年俗很多了。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其实,过年对于我们从历史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思考的角度来说,更可能的实质意义在于“祭”与“祀”了,这涉及到一个天、人、地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怎么和谐相处的问题,也是属于生态文明的范畴。古人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那人们知道“家之大事,在什么呢?”通过我的研究,完全可以说:家之大事,在祭在礼!若把祭与礼放置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去拓新,那对当前及今后的社会安定、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至于年的习俗就很多了,譬如: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杨公忌日。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三、年的文字演变
就“年”这个文字的演变情况来看,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时期就有了年字,是“上禾下人”的形体构造,的确像一个人负荷着稻子而行。周代金文继承了殷商甲骨文的某些文化特质,对“年”字改变不是很大,脉络比较清晰。但是,“年”字到了秦代小篆时期就变成了“上禾下千”的形体构造,这估计是寓意人要久长,要有千年之久,抑或“千年大计”从此而脱生!可参见郭沫若、胡厚宣编著《甲骨文合集·2132拓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华书局出版)及金文、简牍等古文字的演变情况。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tú),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年/秊,谷熟也。”近代古文字学家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指出:“年,乃就一切谷类全年的成熟而言。”
四、年的历法
如今大家都知道,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圈为一日/天)或者说是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可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季为三个月,春季是年的开始和年的结束。一年有十二个月(不包括闰月),阳历365或366天,农历354或355天,所以农历要置闰。
当然,这涉及到一个天文历法的问题。通过文献记载可知,“年”在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寓含人的生命长了一岁,新的生机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周代称“年”,以农作物收成为寓意。
春秋时期《穀梁传·桓公三年》记载:“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由于五谷成熟需要一个周期,于是“年”逐渐演变成为时间单位。如《诗经·豳风》“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也是表示时间单位的。
诞生于战国时期的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释天》说:“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两晋时期风水学家郭璞对此做出解释:“岁,取岁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这里详细的解读了“年”的时间表意演变关系。中国先祖在原始农业的长期耕作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日月星辰)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观象授时)。
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的星象位置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历法完成期),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样,故岁首(也就是每一年的开始)也不相同。
夏历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建寅孟春之月;商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建丑季冬之月。
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建子仲冬之月。在西周共和行政初期,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政,制定纪年。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南宋杨忠辅编写《统天历》和元代郭守敬编写《授时历》,均以一岁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的平均一年时间长度完全一致。《授时历》是1281年颁行的(现行公历却是到了1576年才由意大利人利里奥提出来的)。
郭守敬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一部很进步的历法,它流传到西方世界,把许多先进的科学成就传授给世人——可以说,中国的“天文”这一门学问影响了、改变了整个的人类世界进程!
我们以科学的态度,通过对古籍查阅,在这些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年”的由来与“年兽传说”没有丝毫关系,它是近一两百年才产生的民俗性的文化故事。根据对华夏上古文化研究可知,中国的天文历法产生时间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三万年前遂人氏在大昆仑区域“立方牙,定北极”时期,到了一万五千年前伏羲氏创造八卦后开始逐渐完成。严格的讲,至少到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炎帝、黄帝时期已经有了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了,所以大挠氏创制干支、容成氏创造历法不是传说。再后来就到了唐尧时期“陶寺遗址”的观象授时完整性。
所以,我经常讲,中国的天文历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文明的产生,也是最具大智慧的一种文化生成。《易经》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这些都与天文历法有关,也与人文社会有关,更是我们必须要了知学习的!
(备注:本文属于“艺界网向百余家媒体通联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发。本文作者:杨牧青,著名书画家,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学者,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 查看更多2022-01-26 12:13:21 4 0 1260 -
2022-01-26 11:53:56 12 0 7457
-
2022-01-26 11:50:41 18 0 2430
-
徐建清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大美哈密》,庚子年初春徐建清创作,作品尺寸四尺竖幅138X68CM;
隆冬见夏季丰盛的水果,是不是心情舒畅不少?2022-01-26 11:15:34 13 0 1425 -
2022-01-26 11:11:17 23 0 2064
-
刘明礼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降魔者钟馗也》,作品尺寸四尺竖幅,辛丑年秋月刘明礼画於北京。
老馗新画,不大想和别人一样。2022-01-26 10:57:34 16 0 195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这两幅画都是传世之杰作,细观之会生发思绪万千的!
一是诗仙李白画像,南宋反叛院体画风与体制的大写意人物画家梁楷先生画的。
一是诗圣杜甫画像,近代忧国忧民的写意人物画巨匠蒋兆和先生画的,堪为经典之作 经典之作!
蒋先生最著名的画就是那一幅《流氓图》人物长卷,可惜问世不久就被改为《流民图》而公开了。严格的讲,这是改画作名称的人根本不懂中国文化,就就是个时势吹鼓手而已。流者,有房舍而无田地,流离失所是也;氓者,无房舍也无田地,故大多亡命天涯,死亡之民是也!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25 17:38:39 4 0 1256 -
2022-01-25 10:15:36 2 0 88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修福启新丨杨牧青书法五福骈臻兼福字文化略说
——2022年1月24日北方小年前日杨牧青客居龙城
笼罩在全世界的疫情阴霾及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和因不可抗拒力生发的晦气相信会在壬寅虎年去除的。一阴一阳之 阴一阳之谓道,人类的任何起伏、曲折、波动都是道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天与人、与地,人与天、与地,地与天、与人的关系,亦即宇宙大运行的法则。
仅就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来说,“福”字的写法及有关“福”字的内容和形式,在千百年来的发展积累过程中已形成了许多风格多样、内涵丰富的样貌,有百福、千福等等,而且名家大师笔下的“福”字更具神态神韵。
上图:这个福字,在我的掠影中好像某书法巨匠有此样儿,故刷而写之。壬寅杨牧青。
上图:这个福字,参以魏隶书法的形体而写之,上一横取法《天发神谶碑》意趣。壬寅杨牧青。
上图:这个福字,参以常见的小篆形体写之。壬寅杨牧青。
上图:这个福字,参以甲骨金文形体写之,关键是变口为仓,粮仓中有眼有目标,田中有神有希望。神乃神识神明(见《黄帝内经》),实乃胎脉初育之象是也!壬寅杨牧青。
上图:这个福字,参以甲骨金文形体而写之,双手捧田,敬祀为上。关键在于左祖右社。按《周礼·考工记》来分析,左祖就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又叫太庙;右社就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如果我们人类丧失了敬畏、敬祀之心,那还能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壬寅杨牧青。
上图:福字演变,注意字形字符示意。
五福是什么?
五福骈臻又是什么呢?
五福骈臻,就是指五种福气一并到来,也就是五种幸福一起到来。
古代《尚书·洪范》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汉代桓谭《新论》说:“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唐代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家膺五福,堂享三寿。”
元代沉禧《一枝花·七月初六日为施以和寿》套曲:“似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近代杨朔(1913-1968)《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伐千山之佳木,造万世之室,后世子孙满堂,富贵功名,应天上之三光,备人间之五福。”
当代杨牧青(1973-2082)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汉字形体形态能够形象准确的告诉我们,天地之间的五种福气好像骑着宝马一样并行而至,到达了禾稻生长极其丰茂的好地方——秦(故有强秦一统天下是也)这也为华夏神州大地上的老百姓带来了祥和美好的生活。”
然,五福也是一种赐福的神名。如,宋代沉括在《梦溪笔谈·辩证一》中说:“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廡,甚为失序。”我们常说的天官赐福正是如是了呵。中国人历来都是讲究修福的,从修福中积养自己的德行,行善积德,有了德行之后才能开启新的纪元、新的生活历程!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24 15:04:31 5 0 2873 -
2022-01-24 09:17:52 6 0 104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无题·见雪遣兴
杨牧青
2022年腊月十九客居太原
龙城雪飘行迹寒,久坐案头几墨残,
新朋老友浮眼前,遥与诸君捧金盏。
空有大略随昔念,疾笔何处报身安,
它年污泥生红莲,抱得魂魄归一元,
红莲,抱得魂魄归一元,
尘世影事如梦幻,风流不过声声叹,
吞吐嘘嘘舒田宅,私语窃窃冲虚天,
偶有小鱼听吾言,先生合什如是见。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21 18:41:20 7 0 85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这位苏居士(1037-1101),祖上从河北栾城跑到四川眉山,他一生起伏不定,不在做官的路上就是在被贬的途中。当然他的官做的很大,达到了省部级(尚书),后来又追封享受到了副国级待遇(太师)和最高的国家 荣誉(文忠)。
细观他的一生,如果不是他在书法、绘画、诗词、文学及城市建设方面具有文化性质的惊世杰作,那在几千年来中国大官、豪商多如牛毛的情况下还有几人能知道他呢?!所以,文化人及文化的魅力正在此间,让苏居士给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宿命因果论的角度去看,吃的东坡肉、东坡菜,这是喻示着苏居士将仅有的64岁生命全部奉献给了人世间,或许他在累劫的菩萨道中修行与轮回。那下一个千年后谁人又是苏居士式的人物降生于世呢?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21 15:17:52 6 0 944 -
雅涵一一主人凤喜创作日记 对话
这2副国画花鸟画,是我回老家应朋友之邀而画的,朋友塞给我2万元,朋友说拿去装裱的时候,装裱师傅说很少见到这么好看的画了。感谢支持,给了我创作的自信。
2022-01-21 11:48:17 12 0 1396 -
已认证2022-01-21 11:25:43 15 0 179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说经文济世之轶事
名称:古文字书法
规格:68cmx34cm/约2平尺
款识:经文济世,这需要一种大情怀和大使命。壬寅杨牧青书。
中国的文字,中国的语言,及其由文字语言形成的词汇词语,是 成的词汇词语,是在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生活实践下不断的创新累积,从最早的伏羲氏“一画开天”到今时中国的文字约有近十万字之多和遍布神州各民族的极其丰富且难以统计其具体有多少个新的词汇词语产生,这在万年华夏文化与文明生成过程中概莫如此。
因为我职于书法、绘画的艺术创作和文化学术研究之故,所以经常就会面对不同的景象景状临场发挥、即兴书写、灵光闪现出一些新的词汇词语,以及也会生发出一些文化学术性的论点和认知。过去,写些文词文稿可以在一些刊物上发一发,后来由于刊物的机制改革,加之互联网快速兴起,所以网络世界就成了人们及时传播与交流的载体,再没必要去那些格式条框下的刊物上去消耗时间与精力了。更好者由于网络延时存续性的优势和检索方便,所以一些资料和事例就可以随时寻证了。
有时间常听到人说,艺术、文化只不过是一个人的门面,一个人脸面,是附庸文雅的事情罢了。那何尝不反思一下呢?如果不礼敬艺术、不尊重文化,那你还有门面还有脸面吗?若没有了门面和脸面,那你还能附庸文雅吗?当然,这是个题外话,权当做一个话头去参而已。
这几十年来,我承继前贤的精神,丝毫不敢怠慢,也不断的创新累积出了经文济世、德厚承富、尘光非远、古脉今承……等许多词汇及至神话即人话、新诗词、九维思维空间、甲骨文非卜辞、古中国大昆仑……等系列性的学术观点,并且也有许多文稿见世,时时递进中以三省求新。这不,“经文济世”这个词汇词语原来是没有的,这是前多年在某一次“中捷文化交流”活动上我临场书写而生发的,后来就多讲了些,也多写了些,网络上就传开了。
今逢壬寅虎年,有南海慧者索书于我,故以“经文济世,这需要一种大情怀和大使命”为记。当然,元代明代产生过一个“经纶济世”之词,这与我的“经文济世”可能还不大一致的,至少从夙愿、发心、行止、归根上来说是如此的。譬如,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哥哥,想你学成经纶济世之策,立国安邦之谋,若列朝纲……可不强如耕种为活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其实,我之“经文济世”说,若不以真心经营文化正道之韬略,何能以去兼济天下之苍生世界呢?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21 11:24:50 6 0 966 -
已认证2022-01-21 11:24:15 7 0 2101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隶书书法作品录唐杜牧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品尺寸:三尺整张横幅,辛丑年冬月刘胜利书於北京。
2022-01-21 11:22:34 12 0 4137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戴进,潘玮萱评马培童(66)
戴进浙江杭州人,宣德年间任直仁智殿传诏。为浙派的创始人。人物、道释、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他近学马远、夏圭、远师唐宋诸家,郭熙、燕文贵、李唐、刘松年。其人物,从刘 唐、刘松年。其人物,从刘松年、梁楷演变而成。早期人物所绘人物神态生动,线条工细严谨。晚期人物,笔墨较为粗放,人物面部刻画细致,衣褶线条粗壮有力。
明前期,由明画院外以戴进为首的一批浙籍画家群体。他们学南宋院体画风,师法刘、李、马、夏,其技法多用斧劈皴,出笔快速迅捷,用笔顿挫方折,呈苍劲豪放的画风,其中又以戴进成就最突出。受他直接传授的画家有夏芷、吴伟、张路、汪肇、蒋嵩等,其中以吴伟最为著名,且院外的周臣、唐寅也受其影响。
明自宣德起,院体画开始形成。由于明统治者都不喜欢元四家的文人山水画风,以幽淡古拙的画风已不适应曰渐兴旺的政治气象,因此提倡严谨苍劲的南宋院体画风,于是刘、李、马、夏的画法为多数画家所继承。其中以戴进、吴伟为首的浙派山水成就最大,影响波及宫廷内外。
戴进其作品《风雨归舟图》(见图一),画中描绘了风雨交加山川自然景色以及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种种情态。图中近景巨石露半边,坡岸现半角,受马一角夏半边影响,树木虬曲立于其上。江面上艄公站在船尾撑船送两人渡江。艄公身披蓑衣,在船尾撑篙,他的脸已看不清,身上的蓑衣被风吹得横立起来,岸边的树叶被风吹得向右倾斜,出风疾劲,点出风雨归舟的主题。中景蒲尾摇荡,老树枯枝,农夫从桥上经过,前面两人共撑一把伞,后面那位披蓑戴笠,用扁担挑着,有些站立不稳地朝前行进。远处有竹林茅屋隐现,风雨之中茅屋给人以家的温暖,不知其主人是否已在此遮风挡雨,抑或是疾行于道中。远景山峦交叠而秀美,娇羞而朦胧,虽是在风雨中,也能清晰看见青山自从而远的变化,层次交代的非常清楚,这是画家不同于马、夏的构图取景。整幅画中,树木、蒲草、人物、舟船的动态与秀山、巨石、土坡、石桥的静态相映衬,突显了风雨归舟的环境,在动静结合中增强了张力,让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此外,画家安排横跨两岸的溪桥将两岸左右景物连为一体,避免了画面左轻右重之感,使整体达到和谐。画家还运用水晕墨章技法,铺叙远近、宏深雅淡,以淋离豪纵的笔势,用淡墨快速斜扫出狂风暴雨之势,可想而知,画家在画这幅画时是以饱满的激情在奋笔疾挥,对墨的浓淡干湿运用自如,雨暴风狂和山气朦胧的气象于指腕间飒然生起,显示了画家精湛的笔墨功力以及对自然的深入体会的可贵精神。
马培童以下图二作品以焦墨焦彩以迅捷的笔法绘雨中的情景,表达风雨交加之情景,二者均以快笔绘之,因此有相同余韵。马培童图三作品绘春天扬扬洒洒的雨夹杂着雪花,寓意着初春已来临,虽然依旧寒冷,时而风雪交加,一切生命开始蠕动,大地开始变绿,离春暧花开不会太遥远了,因此虽是带着寒意,但它带给人是至亲至暖的,是新希望的开始,初春虽是寒意,它带给人的心是温暖的。这幅画与戴进一样,均描写风雨交加,只不过两人所表达的情景不一样,但所表达的寓意是一样的,均能暖人心,因此有相同之余韵。马培童图四作品,画中描画的安静中的雨,烟雨蒙蒙的春天,只听见潺潺流水声,渔翁在钓鱼,多么洒脱多么自在,动与静融合在一起,这是大自然和谐交响曲,一切在静中与净中洗涤心灵,在迎接新的开始。这几幅作品均与戴进一样,均绘雨中之景,二者所表达的心灵均一样,只不过是笔墨表达异同,一个以水墨绘之一个以焦墨焦彩描绘,均能涤荡人的心灵,带给人美的享受。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2-01-21 11:15:17 22 0 2063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清代杰出画家华喦,潘玮萱评马培童(65)
华喦清代杰出画家,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人,后移民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善绘花鸟、人物、山水。
华喦的花鸟画早期受恽寿平影响,进而取法石涛、朱 ;华喦的花鸟画早期受恽寿平影响,进而取法石涛、朱耷、形成兼工带写的小写意画法,在造型严谨的没骨法中,融进率意潇洒的水墨技巧,干湿笔并用,色彩淡雅而鲜丽,形象简练又生动,创造出变化多姿,生气盎然的动人效果。
华喦花鸟画既有大局的的挥洒简逸,又有细节的精微描写,如画禽鸟,能将蓬松的羽毛玲珑剔透地表现出来。敷色鲜嫩不腻,时用枯笔干墨淡彩。这种工写结合、清新俊秀的花鸟画风格,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人物画的成就也很突出。得益于陈洪绶、王树毂、马和之、自成一种减笔画法。形象有所夸张而又不变形,线条似马和之的“兰叶描”,简练柔劲,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
华嵒山水画兼法院体,吴派、董其昌诸家,不拘一格,一般比较简略率脱。亦工书,取法钟繇、虞世南。能诗,所著有《离垢集》、《解弢馆诗集》。华喦在扬州卖画甚久,71岁定居杭州,以“岁月矢流,光景堪惜”的紧迫心情埋头作画。留存的作品,大部分在贫病交迫的晚年创作出来。
华喦其作品《天山积雪图》(见图一)描绘了旅途中的一幕场景,红袍人物在艰难跋涉着,身后有一赭色的骆驼。在画面中,红袍人物形象放大,人物脸部神情自然、躯体也不再是早期画那么精准,而是让人物重心不稳,有前倾之势,表明在行进之中忽然停步,突出了动的势态。其后的骆驼也赋予人的情感,仰首睁目,这样夸张的神态既合理又显得耐人寻味。红袍人物的位置也不是放在画面正中,而是放置在画面的左下角。华嵒通过利用鸿雁与红袍人物、骆驼视线之间的关系巧妙联系在一起,让人将注意力放在红袍人物身上,并通过这种呼应让整个画面连贯在一起,加之对雪山和天空等景色的简单描写,让红袍人物在画中更加突显。这样的表达不仅能将红袍人物身在旅途中而产生的孤独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而且也将观者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边界的感觉,进而变得深远。在设色上,华嵒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大片的白雪雪地与画面上的主人公全身裹着的大红色斗篷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物在画面中非常突出。在构图上,华喦将雪山与骆驼有意靠近,突出自然环境为行人的旅途增添孤独寂寞的意境,让思乡的愁绪更加明显。在山峰处理上,华嵒善于以繁驭简,采用简洁而夸张形象,山峰上空白用以表明白雪覆盖,不辨山峰的细节,实现以虚托实,同时重视红袍人物和骆驼在山水布局的重要性,整个布局突出红袍人物和所营造苦寒环境上也能给人世俗的亲切感。人物和山水景色相融,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马培童以下作品,人物与景色相融,与华喦情景交融有相同余韵,有的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马培童赋予人物简单色彩,与黑白焦墨色形成对比,使人物更加彰显与突出,有的作品马培童有意将其佛像或吴哥石窟像拉近距离,并做细致描绘,融入中国元素,使观者在观赏的同时,内容更加丰富,有中国韵味,如吴哥石窟作品融入中国元素,将中外文化融为一体,具有中国韵味,又有外来文化韵味,二者均在构图上创新新式样,为中国绘画注入了新的生机,因此有相同之余韵。华嵒是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天才型画家,他的小写意花鸟,在恽南田之后独步画坛,二百余年来,无人可与比肩。其中有赵之谦、任伯年、虚谷、钱吉生、陆抑非、江寒汀、张大壮、陈半丁、王雪涛、唐云等均受华喦积极影响。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2-01-21 11:11:13 33 0 1930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青衣,女子的魂”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34)
画戏,还要从我85年底到90年进沛县剧团说起,那时候从电影院调到剧团搞舞美,所以这两个月创作累了,改一改口味,就想起在剧团的时候,每天 就想起在剧团的时候,每天晚上她们演出,我就画舞台速写,那时我舞台速写画的特别好,画起来也特别顺手。所以想画戏曲人物,我喜欢青衣,想画几幅作品。还想把戏曲脸谱,舞台戏曲人物加进去,就用汉画像石拓片的形势画进去,舞台人物动作表演大融合。人物背景用牡丹和合平鸽来形容古代女人的向往和追求,这样表现戏曲青衣的作品高雅赏心悦目。
青衣”通常扮演的是端庄贤淑的女子。例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因为这类角色大都是苦命女子,身上总穿着一件青色的衣衫,故而称为青衣。属于正旦范畴的角色。例如《铡美案》里的秦香莲,《玉堂春》里的苏三,《白蛇传》里的白素贞,《文姬归汉》里的蔡文姬,都是団长王艳玲主演青衣。
青衣不是天上仙子,而是民间女子,她既是女子的形,也是女的魂。她们的戏,一半儿演给台底下的观众看,一半儿演给自己看。在青衣的脸上,一嗔,一喜,一笑,一怒,一娇羞,一伤感,一爱恋,一幽怨,统统是凡尘女子的表情,有烟火气,有人情味儿。
在人世苦涩悠长的漫漫岁月里,因为有了青衣的存在,才有了几分经营生活的心思。有人想要留住青衣,其实不必。人间所有的女人,若是经过岁月历练之后,都会成为青衣;所有的男人,数尽红尘以后,也都会爱上青衣。不懂青衣的男人,等于不懂什么叫真正的女人。青衣最后的归宿,就是这些了解到人世沧桑的人们的心。青衣是梦。是男人的梦,也是女人的梦;是一个人的梦,也是一代人的梦。 查看更多2022-01-21 11:04:15 34 0 201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个性风格形成过程”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32)
焦墨个性风格形成过程,要从焦墨艺术用笔枯笔渴墨的特点上分析,我体会到焦墨要在社会“整体”上起到文化传承、思想交流、历史变革等起 、思想交流、历史变革等起到作用,其创作过程对于“单体”的个人而言,蕴含着各种丰富的启迪和内涵,无论从自身修养、哲理感悟、艺术联想等感受都是深刻的,画焦墨身临其境自知晓,这是画水墨难以理解的。
一幅焦墨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联想到人生,可以受到感悟启迪,达到思想情感的融合。枯笔、枯骨、枯淡墨之间,会感慨到焦墨犹如人生而投入其中,焦墨人生,法一世界。它有黑白,有阴阳、有焦有浓、有枯有淡、有进有退,有静有动,有停顿,有逆行、有连贯,有起伏,有平缓。面对人生,要有焦墨者的静心,恒心和毅力,有冷静处事的心态,要拿得住,刻得下,逆行走,学会品味,体会、享受其中的苦与乐。 查看更多2022-01-21 11:00:15 11 0 101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修心”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31)
焦墨修行,我也成了苦行僧,正在修行,修画、修人、修为,修焦墨艺木创作。行万里路,采风写生,走遍中国四大石窟研究探索。创作创新。
好的作 创作创新。
好的作品的诞生,首先是感受和题材,然后是让题材感动自己的,最后就是可以将感动传递给观众欣赏。
我几十年如一日,生活行走在我热爱的祖国山河之中。三山五岳、黄河长江、南国奇岭、西域敦煌……处处都留下我的足迹。此刻又闭关创作,作品的成功,是因为能够守住寂寞。
执着之情怀,不断的发挥写生创作的源泉,来至简约而短暂速写和写生,才能创作出如此充满豪情的作品,自观自赏,却是兴奋有加。
每次谈到创作作品的过程总是感慨万千,创作之风一丝不苟,执着沉静,是我用全部生命和心血来创作的。 查看更多2022-01-21 10:54:06 17 0 1115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迎新春送春联活动。
2022-01-21 09:34:11 7 0 88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大寒:让文字说文化人的话
名称:大寒规格:50cmx100cm
材质:外包装纸
创作:杨牧青
附议:今日大寒,
辛丑年腊月十八日第二十四节气,
巳正二刻太阳到达黄经三百度星空位置,
星斗 三百度星空位置,
星斗指丑,天令至此,风气乃行,八卦方位在临卦位。
《楚辞·天问》曰:
圆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中国古文字告诉我们:
天气非常寒冷了,古人们开始给自己的穴窝内塞些草柴暖火,否则脚就冻了。
现代语境下的文字说:
天寒地冻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一个人的道德良心坏透了才让人真心寒啊!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20 10:33:08 4 0 799 -
2022-01-19 21:06:21 6 0 950
-
2022-01-17 19:33:27 12 0 219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主讲“年的故事”在山西图书大厦举办
艺界网讯:2022年1月15日下午,品味传统文化 感受年俗魅力——中国书画国学漫谈系列之“年的故事”在太原有“城市文化约会地”之誉的山西图书大厦如约举办。
厦如约举办。
本次活动由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图书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书房随缘俱乐部主持人田甜主持;由“方塘云影”团队负责图像音频制作发布。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学者杨牧青老师以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主讲的具有品牌化的题目“中国书画国学漫谈系列”为提纲做了“年的故事”有关内容分享,并现场书写春联及虎、福等书法作品。同时相关的网络平台做了现场直播。
本次活动也是“晋情晋映·杨牧青书画文化项目”系列活动之开端,根据主办方“晋映传媒”的工作计划与统筹,以新时代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掘展现杨牧青书画作品的艺术风貌与文化研究的学术内涵,适时不间断性的推出以访谈、对话、沙龙、讲座、品鉴、采风、展览等形式的活动,以服务社会大众对文化艺术的需要需求。(图片:马志、维聪、虎子)
1、活动掠影:二、PPT部分内容分享(本内容未经同意不得他用): 查看更多2022-01-16 11:52:51 5 0 90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致哀[合十]品牌营销策划人叶茂中先生
致哀[合十]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知名的品牌营销策划人、收藏家、画家叶茂中因癌症晚期,于2022年1月13日在上海去世,年仅54岁。
惊悉朋友刚才发信息 才发信息说策划人叶茂中先生去世了,我闻之颇为叹感矣!
想当年(1998年)那会儿,以叶先生为代表的营销策划圈内外及商企界大多痴迷热宣"双赢策略"要什么什么的情形下,我久之思虑,大抵就从商业与社会、社会与道德、道德与公平、公平与和善、和善与人性、人性与商业商品属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研究,在当时商潮涌动的大环境中创说"三赢策略"之观点,进而涉入"企业哲学"理论探究,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全球人文精神理念为前提,提出了“打破双赢共享模式,走向三赢多边发展”的新思路。后来网络发达了,把相关刊文"三赢"搬上了网络,于是"三赢"之词风靡至今且多常见。
今比余长5岁的"一代策划大师"叶先生可谓是壮年已去,甚惋!2015年我去上海因书画艺业琐事相绊与叶先生电话相约后又擦肩而过错过了面晤机会,今念之甚惜矣!南无阿弥陀佛,愿叶先生早升极乐!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15 11:31:57 9 0 977 -
2022-01-14 11:55:51 16 0 2995
-
2022-01-14 11:53:17 20 0 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