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13:42:03 3 0 975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书法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竖幅尺寸39cmX89cm;2021-10-27 04:41:56 7 0 2015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和》,和,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
2021-10-25 20:31:33 5 0 2300 -
已认证2021-10-22 13:52:39 31 0 5197
-
已认证2021-10-22 12:02:25 33 0 1822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录杜甫诗《绝句》;辛丑年仲秋刘胜利书於北京。
第一幅行书书法作品是应河北省廊坊市于总之邀 之邀而订购三尺整张竖幅作品《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就应该像水那样,滋养着世间万物,而与世无争,不图名和利,只讲奉献,不图回报。
第二幅行书书法作品是应河北省廊坊市于总之邀而订购三尺整张竖幅作品《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一书。意思是说,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这是老子倡导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而非人为的美。
第三幅行书书法作品是应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东川镇刘先生之邀而订购四尺整张竖幅中堂作品,杜甫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供朋友们欣赏。 查看更多2021-10-22 11:36:12 21 0 5712 -
已认证2021-10-22 11:33:29 18 0 1850
-
已认证
尚建国生活日记 对话
感谢战友的垂念,相约今天游走昆明湖。
风冷水静,游客稀少,少却了过节的热闹,也不见往日的欢笑,昆明湖这般清静让人心爽神惬!
昆明湖空旷的景区,提醒着离退休的我们,应避开节假日常出来走走!
岁月不 br>岁月不饶人!
四十多年前,我们还是个个年轻帅气的新兵蛋子!
那时我们有憧憬、那时我们有朝气、那时我们有追求、那时我们也坎坷、那时我们有使不完的劲、那时我们也想姑娘!
今天能信步走昆明湖确实很幸福,因为不少战友都不在了……
酒局上一朋友问哪四条屏的落款,当时还真没着落,只能如实相告。
今晨又雨,打不了拳只好走南湖……,走着走着,这四条屏的落款就有了着落;
佛眼观乾坤
相见亦相親
三观若不同
笃定无缘分
往来行善举
積德何须痕
千古不磨志
中流自在心
法无定法,上午落款时又随心所欲了,各位方家指教!
阿弥陀佛! 查看更多2021-10-22 11:26:45 12 0 1619 -
已认证
尚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边画边说:我赞同师兄高见:”佛法亦是活法”。
佛不是神,不在天空,不在山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在每个人的心中。
佛法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觉醒的佛 br> 佛法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觉醒的佛。众生和佛本来没有区别,只不过佛没有妄想、没有执著,他慈心善行,活得自在,与佛有缘的人,大都活的很自在,很快乐,很是幸福。
愿您与佛有缘.
进入十月,也不知道是谁犯了错,得罪了龙王,老天一直阴雨连绵,天气潮湿我等发霉倒不打紧,总不至于让辛苦半年的农民兄弟无法收获又无法秋播,罪过罪过!
今天难得天晴,急忙到野外晒晒太阳,久违了,亲爱的太阳公公!
天气预报又告;明后天还有雨,还有雨?还是有雨! 查看更多2021-10-22 11:23:41 13 0 1418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清代黄慎人物画,潘玮萱评马培童(54)
黄慎,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福建宁化人。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均工,尤擅人物。其人物早年以工笔为主,中年后以粗笔写意为之。
黄慎的写意人物,以草书 。
黄慎的写意人物,以草书绘之,纵逸放逸,挥洒自如,形神俱现。黄慎主要成就其绘画以其卓尔不群的写意受益世人青睐,他的画初学上官周,多做工笔,以元人黄公望、倪瓒为宗,书法学二王,擅长草书,且多得怀素笔意,从章草脱化而出。
黄慎的草书苍藤盘结,字中有画。又能将草书的遒劲、放纵的运笔用于绘画之中,因此画家多干枯、飞白和迅疾之迹。黄慎较喜爱徐渭画的走笔如飞、墨色淋漓,并将这种意笔用于人物画中,突破了人物画拘泥于外在的造型与轮廓的束缚,使得人物画不再落后于山水、花鸟人物画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黄慎作品《携琴仕女图》(见图一),以动写神,画中所描画的是一位沦落风尘的艺妓正携琴急匆匆前去赶场。或为富家子弟献艺,或为富商大贾的某种盛会演奏古琴。画中仕女微微向左侧身而立,从头颈转向右侧,微府,见左六分面,左腋下挟一张琴,琴头向下倾,右臂自然下垂,体态幽雅,裙摆显示行路状。画中的女士虽无娇艳动人,却含有一种典雅的清韵,正如古琴在此画中的双重含义,它既是女子谋生的器物,又暗含女子内心气质犹如古琴音律的清韵。由于生活的艰辛,艺妓神情漠然。可是在她心里,仍然有一种对生活不屈不饶的倔强精神。画家以粗率的笔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动态入手,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黄慎其二作品《醉眠图》(见图二)是黄慎写意人物的杰出代表,描绘的是八仙之首铁拐李醉眠的情态。画中的铁拐李背倚酒坛醉倒在大葫芦上,葫芦口冒着仙气,也许是喝得太多,连葫芦口都没有封好,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他随身携带的铁杖也扔放到一边,画家用醉态展现了这位自在神仙的逍遥与不羁。
马培童以下佛像作品,以动写神,与黄慎有相同余韵,马培童以下佛像背景融入永乐宫壁画、书法及千手观音手相等为背景,有些作品还融入汉画像刻石皴,以刀法变笔法,为马培童独创,均有浓厚的中国元素,二者均全图布局合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郑板桥曾写诗赞黄慎《醉眠图》: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黄慎善于从民间生活取材,塑造神话故事,设色泼辣大胆,于迷离扑朔中见形象神韵。用笔迅疾,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他创作虽“不以山水名”,但对山水画有一定的造诣,很多作品中黄慎能将诗、书、画、印紧密的配合在一起,自然贴切,独具韵味。
黄慎的人物画,以草书入画,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曾出游豫章(今南昌),遍历吴、越。他的成绩受到他的老师上官周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说:“吾门有黄生,犹右军之后有鲁公也”。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10-21 17:33:47 49 0 3088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蓝瑛画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53)
蓝瑛,浙江杭州人,擅画山水、花卉、兰石、早年摹写宋元诸家、尤得力于黄公望,风格清简秀润,中年以后广泛涉猎前贤,从北宋的郭熙、李唐、马远、夏圭到南宋的二米 、马远、夏圭到南宋的二米、元四家、沈周等,形成功力深厚又丰富多变的自身面貌。
蓝瑛的山水画主要有两种面貌,一为水墨浅绛山水,笔墨苍劲疏宕,气势雄伟博大。一作青绿设色,用没骨法,受董其昌影响,格调浓丽工细。
蓝瑛的山水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其传人有蓝孟、蓝深、蓝涛等,又有金陵画家龚贤、樊圻,高岑等人,另有陈洪绶、禹之鼎等人也师承蓝瑛。
蓝瑛曾被称为浙派殿军,其实自成一派,故画史有武林派之称,早年从孙克弘学画,之后师从董其昌,并遍学宋、黄公望、倪云林等名家,他还按文人画规范自己,中年又主攻李唐、马远、夏圭的斧劈皴法,因此他的山水不受“南北宗之说”的局限,自立门户,别创一格。从而形成苍劲疏宕、豪放雄强的风韵,有人曾贬他的画,将“浙派”,“硬、板、结、刻”的名声加在他头上,并将他划归“浙派”之列,称其“画之有浙派,始于戴进,至蓝为极”,其实仔细审蓝瑛作品,他的画风与“浙派”相去甚远,且风韵独具,个性鲜明,实为难得。
蓝瑛作品《白云红树图》(见图一),此作品为没骨法,山峦、白云全以重色涂染分出凹凸,不见笔踪。树木溪桥用笔苍劲,枝叶均设红色,与青山、白云相映。画面极为绚烂,是蓝瑛在古法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新风格。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所画的云,用焦墨画法,具有凹凸立体感,与蓝瑛有相同余韵。蓝瑛作品基本以中锋运笔,皴法以长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为主。山石画法润泽浑圆,没有过多的棱角,苔点圆润。在构图上,近景的树木与远景的山峦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感。设色平淡和润,风格秀润清和,疏松简略。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及焦墨点焦彩山水作品,以近实远虚处理法,近的为重点刻画,在构图上近景的树木与远景的山峦形成空间感,因此与蓝瑛有相同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10-21 17:30:26 43 0 181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修行-把焦墨艺术修炼成为里程碑式的艺术》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19)
我的焦墨艺术事业是我一辈子最喜欢的事业,也是我主要糊口吃饭的艺术。喜欢的特别执迷,严格来说不吃一顿饭可以,不画 来说不吃一顿饭可以,不画画不行。所以学艺术、学传统、求高度、研美学,也是我不断探索的课题。勇于攀登的高峰,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也在不断的创新创作过程中,要不停的否定,革新,遗忘,无知无畏……慢慢的又认知,寻找,回归,需要一个漫长且缓慢的过程。要顿悟,这可不是科技一下子5G了,毕竟还是要努力。坚持数年,必有好处。有规矩才成方圆,有敬畏,有传承,师徒相授,尊师重道。但没有捷径可走,可见我在焦墨精神上也从不缺席。
焦墨画艺术也是古来有之,是在我文脉的滋养下修炼而成,岩画、汉画,甲骨文、陶器、青铜器、秦砖汉瓦、画像石刻……无论是实用、礼教、后来的文人画到今天,从哲学性、 思想性、文学性、 艺术性、实用性……不停的在发展。而且把焦墨艺术修炼成为里程碑式的艺术,几乎用一辈子去修炼。石窟文化的审美导向,有可能影响时代主流,历朝历代都是,留下的经典也会成为传统。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10-21 17:23:54 15 0 115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石窟佛陀写生速写与创作》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18)
石窟佛陀写生,先是要感受中国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记录者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我用焦墨写生和速写记录创作素材,还要发挥我 ,我用焦墨写生和速写记录创作素材,还要发挥我独创的刻石皴法,把雕塑石窟佛陀刻在宣纸上。
感悟焦墨黑白、阴阳、禅意、哲学,感受佛陀各种表情和形象化、具体化。
为焦墨画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和神奇美妙的写生对象,写生是用“以大观小,眼观心悟”的观察方法,用“凝练概括,繁而不乱”、“有感而发,情境交融”的构思和表现方法,感知佛陀精神,体会石窟佛陀的自然灵性。
写生是独立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速写本是为创作而随身所带的工具,把复杂的天、地、人化解为不同的线条,用线条来讲故事,用故事来抒发情感……以艺术家敏锐目光,来表现细腻、质朴、严谨而又抒情的笔刻来描述佛陀风貌:笔刻,刻细入微,丝丝入理,衣纹发髻,眉宇嘴角,尽显神韵。端庄的造型,精湛的刻石皴法,完美的构成,形神具备,佛韵鲜明,寓意深长。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10-21 16:54:37 18 0 1248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创作焦墨画二郎神《天使佑中华》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17)
二郎神在中国最初属于天庭派到人间战温神,拿妖除邪。
现在在中国人民的理念中、雷神、火神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 msp;现在在中国人民的理念中、雷神、火神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
二郎神是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心愿,来人间祛邪、避灾、祈福,带领白衣天使战疫情,给人民带来美好的愿望。
我创作《天神佑中华》即描绘有二郎神开道,和白衣天使战胜归来,合掌宣威的画面,想象奇诡壮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白衣天使在疫情救治、防控的第一线,逆流而上。彰显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新时代的英雄!致敬最美逆行者!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之战!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英雄,每一个闪光点都值得被记录。在这场没有硝烟却事关生死的斗争中,全国一盘棋,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各地医务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奔赴疫情一线“作战”;各地党员干部齐心协力,铸就后方抗疫“第一线”。一个个感人瞬间、一张张抗疫面孔、一声声加油打气,一条条痊愈喜讯......凝结成了抗击疫情的中国胜利时刻。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10-21 16:43:16 15 0 1209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清泉》, 竖幅 作品尺寸34cmX68cm。
2021-10-20 20:20:15 6 0 1339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峥嵘》,竖幅,作品尺寸34cmX68cm。
2021-10-20 19:40:19 16 0 105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亟需建立中华文明三要素之议题
近多年来,我在书画的艺术垂炼过程中努力地致力上古文化研究并奔走疾呼,务必要从根本去溯源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之根由,剔除固见旧识,建立"中华文明三要素",也就是我们 ",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文明标准"制定。
大家都知道,从考古、史学、社会等方面来看,近现代以欧美人思想体系下建立的以"文字、青铜器、城邦/手工制作器"为准的"文明三要素"是错判的,是不适于中华文明探源与华夏文化的追根溯源!!!
仔细研判,用欧美人思想下制定的文明标准去考量、探究拥有数万年之久的"中华"上古文化与文明是不合适的,也是欠科学的!其实,中华文明不是5千年,而是有着5万年文化脉络可寻,有着上万年乃至3万年文明印迹可知!!!
因是我提之议题为:中华文明三要素是玉器(可向上追陶器)、农耕(粟谷种植)、宜居(筑巢与土穴)!!我想真心研究过中华文明探源的人都会知道的,也会明白的,当然还要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图片
就中华文明三要素之一的玉器来说,玉器是打开上古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然后向上再问陶器。
已知古中国的河西走廊已有万年前的大型玉矿开采遗址,估计当年欧美人也发现了、看明白了中国上古玉器的丰富性和文化历史性,所以他们在殖民、资本扩张的背景下就绕开了玉器文化文明而讲而制定文字、青铜、城邦的"文明标准"以考古,因为欧美人上古玉器很少的,如今许多博物藏的都是中国玉器呵!
再如今百年考古中,我们"华夏人"在"欧美人"制定的"文明标准"下已显得很被动,明明八千年华夏文明传承乃至数万年的文化文明,偏偏要弄成"五千年文明"掘地三尺的去探源、去工程呵。仔细想一想,这谁之过?反省以否?这是一个方法与标准以及思想与立场的问题!!!
图片
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10-13 09:31:23 9 0 116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叙事曲第二
在“甲骨文非卜辞说”前文中说:“明月从古于今照中天,我写的这些文稿都是相互连环的,旨在为有心、有慧眼者鉴之和翻阅思考。”并说:“对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 宾、于省吾、胡厚宣、顾颉刚、姚孝遂、徐中舒、陈梦家、李学勤等前辈辛苦研究而形成的一套‘甲骨学体系’要在新时代下予以重新激活。”
激活甲骨学体系,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跳出象牙塔,清除、防范学术研究及人文社科项目腐败。“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发挥广大民间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智慧之力量,把约定成俗且形成固见已深的“甲骨文是卜辞说”修改、更正、替换为“甲骨文非卜辞说”。对甲骨文建立新的认知、解读方法,打破学术研究垄断和一言堂,让更多的人对古文字研究活跃起来。
然我知,要将“甲骨文是卜辞说”修改、更正、替换为“甲骨文非卜辞说”,激活甲骨学体系,建立新的甲骨文认知、解读方法,在当下这可能就是一条殉道之路。因为,120年来将殷墟出土的“甲骨刻字”认定为“甲骨占卜刻辞”的思想已经烙印很深了,或者说甲骨文就是占卜辞的思想灌输已经洗了几代人的脑,蒙蔽了几代人的心识,促使社会大众都认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是占卜刻辞。
图片
甲骨文非卜辞说,首先要对社会历史的划分予以重新思考,包括要动用哲学、逻辑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等学科去科学的思考——自有人类以来,果真就是洪荒时代、野蛮时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形态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用近两三百年才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去框定远古时代的社会状态,解释、对应、判定远古时代的文化历史,从根本上去思考这是对的吗?此处不做讨论,留个话头,仅供思考。
甲骨文非卜辞说,其次要对甲骨文所处的商代及至商代以前的社会状态和文化历史还需再进一步的重新去深层次的探知,不能轻易、草率的就对商代做出“殷商人崇尚鬼神,经常进行祭祀,凡事必用甲骨占卜,所以才留下大量甲骨卜辞”的这种认知和判定。
一定要晓得,在“二重证据法”或“四重证据法”,乃至“多重证据法”的前提下,近现代考古博物的历史记录发现发掘和古有的文献档案的历史记录探究寻因,是要遵循“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这个法则的,反之它们相融性是会很差的。上古打不通,历史的脉络就不好通,若不通,历史就会感冒,就会有症结,“以古鉴今”、“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古有的文献记载和近现代的出土器物清楚显示:古人不比今人弱智,古人的智慧创造是今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比拟的,不能以今人的认识去认为古人就是那样的。
甲骨文非卜辞说,关键是要对已形成的甲骨学体系的思想认识和思维模式进行重新的激活,重新的释放。如果对某一事物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那就会得出错误的思想,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主流的甲骨学界一直把商代当时办公文书记录、历史档案——甲骨文当做占卜用的卜辞来理解,并对其一错再错的解读和判定。
究其因,这是用汉代以来的“六书法则”、“经学思想”和清代形成的“金石考据思想”及“周秦金文、小篆形体类比法”以“象那个样子”来“一对一”的考释、校勘、释读,硬给甲骨文“隶定”出与通行文字在形(象)、音(语)、义(意)上达到连贯一致的一个“字”来。若遇到无法解决的“字”就以科学、慎重的名义和“阙疑”、“变异”、“变体”、“通假”、“义不明”、“本义不可知”、“久远失传”等说词而给悬挂了。所以,甲骨文至今整理出来的6000多个字,也只能被隶定性的释读出1000多个字而已。
细考之,“甲骨刻字”上的甲骨文并不是每一个字都是能够与后来语义上“字”一一对应的。远古时候,字很少,一个字要表达很多意思或一段历史的。随着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一个字就演变分化出很多个字,字数也越来越多,形成“字族”,至现在已经累积达到了近10万个字。
由于在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等以“甲骨文是卜辞说”的认知论主导下,就将《甲骨文合集·14002片/正》中所见的那个“双手供宝于藏室”的“字”被隶定性的释读为分娩的“娩”了(甲骨文“娩”字像以双手分开产道,接生婴儿,产道中的方形像婴儿初出的头形。)由此导读、释义出是商王为了王妃“妇好”生育而做不断做吉凶占卜的事情了(“甲申卜,㱿鼎(貞):〔帚(婦)〕好娩……”见《甲骨文合集》第五册)。
在过去还不能认识到“甲骨文非卜辞说”的重要性时候,就将“字”的“文”说成是“卜”的“辞”,将“甲骨刻字”的“文”给错误的认识、判定为“甲骨刻辞”的“卜辞”。因是,商代的文化历史不得不在《尚书》、《周礼》等文献的描述下弄成以“甲骨占卜刻辞”为载体、为反映的“崇尚鬼神、凡事占卜”的社会状态了!至于,龟甲烧灼与钻孔等,那是为了更好的自然风干防腐以方便刻字记录做文档使用,就这么简单!
图片
在第一篇中我说:“甲骨文字,特别对上古时期的陶、玉、石、青铜、摩崖等古文字和图纹,是要‘五位一体,三类同究<即天、人、地、时、空五位与形(象)、音(语)、义(意)三类的关系>’大宇宙观去认知的,世界不是单一物质世界,不是单一的人为自我认知的世界,也不是汉代以来形成的‘六书法则’能够解决的。”
由于不晓“五位一体,三类同究”的深义,所以就会将一些古文字形成的词句表达意思给曲解了。如,王立群教授及众多古今学人在解释祖宗十八代的“耳孙”时,将“耳”字理解为因为距离自己的祖宗太遥远了,从来没有见过,就是耳朵听说。其实是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耳”字的妙义!汉初承袭周秦的一些文化礼制,在“族”上用“耳孙”、“鼻祖”之耳、鼻的字,实际上这是与“古麻衣相法”的“五官说”有渊源的。相法是人文之一,指着自己的鼻子就是我自己,就是“天轮一二看初年、三四周流至天城。”远古时代的人,以我为坐标,仰观俯察,展开了天象、人文、地理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亦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造字法缘由之一。
文字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身份证,器物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户口簿,经论文献记载就像对历史发展录备的口供。文字释错了,文字误判了,那么历史就会出错!——2019年11月11日子夜杨牧青于北京,今“甲骨文非卜辞说”有关论述,待见《杨牧青:重构甲骨文研究方法和认知的解读思维模式》<暂定题名>文稿陆发布,以飨列位。 查看更多2021-10-11 09:08:47 5 0 1280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董其昌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52)
明代后期,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派影响最大,其追随者形成了诸多支派,如莫是龙、陈继儒的华亭派、赵左的苏松派、沈土充的云间派。他们均属文人画体系,都以仿古为 属文人画体系,都以仿古为尚,注重笔墨趣味,继承四家传统,追求平淡蕴藉的风格,其中以董其昌为画坛首领。
董其昌,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太子大保致仕。富收藏,精鉴赏,尤以书画著名。并撰有多种画论著作。所开创的南北宗对后世影响极大。
董其昌擅长画山水,出入于董源、巨然、米友仁、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融汇变化,自成一家。画法可分为两类即水墨或兼用浅绛法,青绿设色或间以没骨法。第一类又可分为一以表现笔法为主,大多师法黄公望、倪瓒的作品,山石用笔勾画轮廓后略加皴点,层次清晰,用笔干淡而融厚,充分显示出笔法的丰富变化立体感。
所谓下笔有凹凸之形。一以表现墨法为主,大多是师法董源、巨然、二米、吴镇的作品,或用不太湿的浓淡墨层层皴染山石,或以融厚有味的润墨描绘云山,墨色爽朗秀润,同时还强调浓、焦、湿、润、枯、淡墨所造成的墨色层次间的对比关系,达到了墨分五彩的效果。
第二类亦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色代墨,作青绿或浅绛设色,基本画法和水墨山水相仿,只是更显华润秀雅。一是用设色没骨法,以鲜艳的大红大绿作平面晕染,山石轮廓线用墨极淡,画风鲜艳温润,又不失平淡天真格调。
董其昌作品总的艺术特色是重视笔墨形式表现,勾、划、皴、擦、点、染都含蓄又富变化,层次清晰,拙中带秀,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
董其作品《高逸图》(见图一),层次清晰,笔法变化丰富,山石有凹凸立体感,图以平远两段式章法布局,近景坡石上生长着几株参差错落、高矮不齐的松杉。中景溪水虽然宽阔,但已为近景之树填补了湖面大面积空白,将近景与远景衔接起来。对岸平滩洲诺,有林木、茅舍依畔而立,小丘绵延至远方,整幅画面平淡而古雅,颇有倪瓒萧散简远之风。
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及新岩画作品,墨色变化丰富,能达到墨分五彩,层次清晰,拙中带秀,山石富有立体感,与董其昌有相同余韵。董其昌认为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实则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造高峰。马培童曾说,以古为师,再拜大自然为师,二者所提倡的观点也相一致,二者的画作均注重内心意愿抒发。
董其昌其作品《昼锦堂图》(见图二)作品绘宋仁宗时福柑韩琦的别墅昼锦堂,景色却纯以想象为之。此图用笔确具董、黄遗意,简淡虚灵。然设色却别具特色,以浓淡青绿、赭石细致渲染,层次分明,类似没骨设色法,是对传统青绿山水的发展和创新。
马培童山水画作品,除了景色创新之外,在设色上也别具特色,一个是雨后的蒙山一个是黄昏的蒙山,马培童能根据季节变化表现色彩,显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色彩变化,是对传统的焦墨山水一大创新,因此二者在造诣上有相同之余韵,均在设色上开一代先锋。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10-09 15:09:42 42 0 2165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唐寅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51)
唐寅苏州人,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
唐寅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貌。粗笔一路承南宋院体,保留了雄峻山 粗、细两种风貌。粗笔一路承南宋院体,保留了雄峻山势、坚峭石质、严谨结构、斧劈皴法,劲健用笔、淋漓水墨等特色。细笔山水是唐寅本色画,更多文人画意韵,其特点是:景色简约清朗,着意于近景刻画,远景简略。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然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刚柔相济。
唐寅作品《渡头帘影图》(见图一),此作品描绘山村江边旅人待渡的情景。山峦重叠峻伟,瀑流顺石间曲折而下。山脚松林深处有茅屋草阁,远处暮霭苍茫,山村隐现,一樵夫担柴自山中归来。待渡旅客席地而坐,翘首眺望对岸的酒肆。画中山石勾皴,劲健峭利,芦草水波则细劲柔和,敷染浅绛赭色,景色明丽典雅。
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取景简明扼要,与唐寅自创的皴法,化线为面,计白当黑有相同余韵,马培童近景刻画细致,远景简略,景色简约清朗,中锋用笔,侧锋皴擦,刚柔相济,与唐寅有相同之余韵,二者均兼融南北二宗为一体。二者雄劲中透出疏秀,这种仿学院体的山水,貌合而神离,别具清俊秀逸之韵。二者皴法变化丰富,不辨具体皴法,却杂而不乱,灵活有理,富浓淡层次,布满全幅却不显迫促,具秀润和空灵之感。这种画风,与文人画貌离而神合。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10-09 15:08:29 34 0 2606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仇英山水人物画,潘玮萱评马培童(50)
仇英江苏太仓人,后居苏州,初为漆工,曾拜周臣名下学画,后在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观摩大量古代名作,技艺大进,自成一家。擅长山水,人物。山水主宗赵伯驹和 ,人物。山水主宗赵伯驹和南宋院体,以青绿重彩为主,其特色是:取实景加以理想化。布局宏大繁复中具明快清朗之格,建筑界画工致精确而又不刻板,山石用勾勒法,兼施细密的皴擦点染,工整中见放逸,树法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用笔灵活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一与柔和。显得艳丽不媚,这种青山绿水发展了传统,有重大变革。另一种粗简山水学李唐、马远和周臣,笔墨劲健。人物画亦以工笔重彩为主,尤善仕女,体态俊美,笔法細微,敷色妍柔,雅俗共赏,有仇派仕女之称。亦能作粗简的水墨人物画。
仇英作品《桃源仙境图》(见图一)依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营造了极富理想色彩的仙境景城。画面峰岫层叠,云霭缭绕,溪泉潺湲,长松蔽天,三位文人晏坐奇石间弹琴赏乐,其境界已迥异于《桃花源记》中记述的农家村落景致,而赋予贵族文人式的优雅情调,反映了明代中叶的时代审美意趣。
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均取实景加以理想化,色彩明快,在构图上与《桃源仙境图》均采用北宋全景式布局,视野开阔,境界宏大。因此与仇英有相同余韵。二者均强调用笔的骨力,画中山峰勾勒皴染细密,用色均用石青。石绿,色彩浓丽典雅,却又不伤墨色,均保留墨气气韵,因而有一种清雅之气寓于其间。马培童以下部分作品山间云雾缭绕,虚幻缥缈,与仇英的《人间仙境图》有相同之余韵均远离俗尘的人间仙境,色彩精细艳丽。二者多幅作品有相同余韵还体现在构图饱满,笔法自由,或精细或简逸,灵秀多变。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10-09 15:07:41 34 0 194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写生观察构图》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10)
焦墨石窟佛像写生,要注意观察抅图,近距离要以大观小,远距离要以小观大。远观近取法。在很远的地方看,但对局部画得很清楚。这是重点,大的 得很清楚。这是重点,大的布局定完之后,再把细节按近观所得描绘出来。
近观远取。
在近处看,画出来的是远观的大场面。佛像高大仰观俯察。
对于要描绘的佛象不是在一个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视,可以面面观。观察佛陀看其表情,要通过其表情掌握佛的心灵、思想、性格和内在世界。以静观动感,对方佛陀是静止,要画出动感来。在其周围观察,以静观动。有时来不及画写生和速写。就要发挥目读心记。反复观察记在心里,回去在画出来。就如佛陀在眼前。
作画要以情动情。在描绘佛陀时,而是要动脑子多思考,对佛陀要理解。赋予对佛象以人的感情色彩。 查看更多2021-10-09 15:03:20 11 0 1229 -
李伟强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蜜桃图》,辛丑年国庆李伟强为祝福祖国而创作。
今年国庆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二周年华诞,特写蜜桃图为贺。祝祖国更加繁荣强盛,愿华夏黎民幸福安康!
2021.10.1李伟强记于咏竹轩 竹轩2021-10-08 14:59:23 16 0 1506 -
2021-10-08 14:57:17 6 0 1591
-
李伟强荣誉资质 对话
李伟强国画《花洲古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辉煌路 笔墨颂党恩”广州市珠海区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中,被评为优秀奖作品。
花洲古渡,是明代广州现海珠区同庆路与滨江中路交界处江边(今解放大桥 边(今解放大桥南面桥脚),曾以买花为主的渡口。如今,新建的牌坊遗址,设在晓港公园内。
命题作画,是蛮有趣的。那既要巧妙突现物像主题,又得有充分的技法构织版幅。
《花洲古渡》,勾画了今年广州疫情防控解封当天,该片景区,雨后初晴,竹林间,牌坊下,石径上,游人漫步的情境。该腹稿的蕴酿,至完成画作,耗时一周,前者却占了约2/3时间,但总算婴儿哇哇落地了。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四个政府部门,授予了拙作“百年辉煌路,笔墨颂党恩”该区美展中,最高奖项20名中的优秀作品奖和收藏奖。在此,对主办方和评委老师们,说声,谢谢了! 查看更多2021-10-08 14:55:03 15 0 2119 -
已认证
石广生创作日记 对话
猫大师望着练字手稿端详了半天,默不作声,没有表态。看来是退步了。
2021-10-08 14:42:10 33 0 1900 -
已认证2021-10-08 14:40:48 16 0 2725
-
已认证2021-10-08 14:22:57 11 0 2419
-
已认证2021-10-08 14:20:52 5 0 2581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辛丑年仲秋刘胜利书於北京;
这是应北京朝阳区于先生之邀而订购三尺整张竖幅作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平。》
这四句话出自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语录》中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由于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了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也引用了此句。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为天地确立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查看更多2021-10-08 14:17:21 6 0 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