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甲骨琐记:图、节、命字辨及甲骨文传播普及之愿
按,甲骨文自发现至少以来隶定出来的字体不多,而且与通行的或常用的文字相比较更少,适用性较难,所以就出现了以"通假"或"通用"的方法来解决少字缺字的问题。 通用"的方法来解决少字缺字的问题。细究此法,实乃偏颇不可多取用之法也!
"啚"为了表意"图"的义,所以造字者才给"啚"加了"囗"的形符。因是书写甲骨文时必须要写成完整的"圖"的形体才符合这个"图"字的本义。
"卩"通"节",其实有三义,也就是三种不同的写法和用法:表令信节制用"卩"形体没错,若表骨骼节则要用 "即"可通假通用,若表竹木节段则必须要用后起完整的"節"字形体才符合本义!
如果不深察古人造字的原初的形符本义,一切都用通假通用来解决,那古人造了那么多的字不等于是白忙活了吗?!古文言文通假通用是每个时代段下的王政意识主导和书写者主观造成的。如今必须要与时俱进,面对国家颁布通行的八千多个标准字及许多汉字时,不能玩固不化的听文字专家或字典欠妥的思想认识灌输而落入无明!!
令、命二字可通假通用,若表意具有祭奠时的"命"字,必须要给"令"加"口"的形符以成"命"字的完整的原初状态!
若以余之<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去解读甲骨文字,再对究根中国文字的解释之原委,其实是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开始已经出现了偏差或偏误,越解越离文字的本义、造字的原初状态越远了,后来的专家多有胡诌抄书之嫌而已!
依余说,若能从内心微颤起初上升到囟门百汇穴聚气离头顶三尺,以此究明真正的天人合一之际是什么,始可知中国文字的奥妙之处,神通八荒,遥接上古!亦可以此法遍观两千余年以来的字书字典等述不足或不可取用是也!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今大量发掘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不是殷商时期人凡事崇尚鬼神、迷信占卜而形成的卜辞文字,它是商代中晚期对自己的“王朝”社会状态,包括军事、律令、医疗、天文、方国、地理等用“龟甲兽骨”契刻的一种记事记录文字,是对当时的历史档案资料保存的另一种形式。史料《尚书》载:“唯殷先人,有册有典。”册与典是不同的图文记录形式。按说,唯殷先人,不仅有册典,也有甲骨、青铜、玉石等不同的图文记录载体啊!
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它是我们现行汉字的早期肇始阶段,周代继承并革新,体现了中国人先祖的智慧结晶。
甲骨文字自1899年引起国人的重视面世120多年以来,在旧有的王朝君权纲常传统的金石训诂学思想主导下,加之当时西风劲吹与时代革变,或受宗教神学观念影响,或受西方人制定的文明标准左右,对中国人先祖的文化与传承进行误解,甚至错释,抑制扼杀,通过社会状态的原始、奴隶等性质的划分,偏差的、错误的纠缠、混淆于“龟卜法”之中,认为我们的先祖就是那样的愚昧、落后、原始而凡事崇尚鬼神、迷信占卜。
在今天看来,把甲骨文性质定义于占卜性质的卜辞文字,显然是不对的,是对华夏先民的文字智慧的一种错判!(可参阅本号内《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的相关文稿) 查看更多2021-09-09 10:31:54 12 0 1658 -
2021-09-08 16:19:53 6 0 1166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录苏东坡《黄州寒食二首》。
2021-09-04 10:57:26 5 0 996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外表的精致》书法,外表的精致也只是流于表面,而最高级的精致则是内心的丰富,灵魂有香气的人才能真正活得从容优雅。竖幅,尺寸34cmX68cm
2021-09-03 20:53:15 8 0 1109 -
2021-09-03 15:49:24 31 0 1883
-
刘晓宁创作日记 对话
素描肖像画私人订制作品;色粉肖像画私人订制作品。发照片即可绘制哦。
2021-09-03 15:47:29 28 0 1380 -
陈刚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雨后芙蓉山》;
吃着保定驴肉火烧,画着楠溪江的山水,我却在徐州的画室,奇妙无比。
芙蓉山下画芙蓉,
芙蓉金宋诀胜雄;
隐约八百跳楠崖,
大笔横扫起苍穹。2021-09-03 15:39:06 11 0 1433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北宋赵昌花鸟画,潘玮萱评马培童(45)
赵昌,四川广汉人,北宋著名花鸟画家。他与崔白几乎活动同一时期,师事滕昌祐,有出蓝之誉。
赵昌的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每晨朝露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 鸟画以写生为基础,每晨朝露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采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其折枝花极有生意,尤其在着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赵昌的传世作品极为罕见,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昌家富,晚年复自购己画,故近世尤为难得。可见赵昌在世时流传作品就很少。因而后世就难得见其画作真内容了。故宫博物院藏的这幅《写生蛱蝶图》卷,其画法风格与《宣和画谱》中昌之作,则不特取其形似,直与花传神者也。记载大相背离,当作是真迹不太肯定,也许是宋人的作品。其作品《写生蛱蝶图》明代董其昌称为赵昌画,图中描绘:坡岸的一角,花草丛生。芦苇已枯黄偃伏,霜叶也血染浸渍,暗示秋意已经来临了。画家以野菊和荆棘来点缀顽强的生命力,传递荒野的气息。草丛中,一只蚱蜢栖于其间,色彩与枯苇和荆棘相仿,使秋情的萧瑟更为彰显。正当这时,三只绚丽的蝴蝶翩翩而至,顿时化解了秋的悲凉,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性,蚱蜢仰望蝴蝶,虽双翅紧闭,却是一副想要跳上天空的样子,似在羡慕蝴蝶的璀璨夺目及能自由地飞舞。整幅画给人以高旷清新,自然生动,有极强的写实性。
马培童以下几幅作品描绘的是金秋大吉,在萧瑟的金秋里,荷叶即将枯萎,象征着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当荷花开满庭院时萦绕心间的是一种浓烈的思念。令人沉醉,不愿醒来,当荷花枯萎时,是一首秋的歌,这种秋的歌带给人虽然是淡淡的忧伤,同时也在预示人们,秋天即将离去,新的生命即将诞生,生命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年又一年,不断轮回着。如同《写生蛱蝶图》,在告诉人们,秋天虽然是萧瑟,同时也是美丽的。马培童以下几幅作品,均描绘,秋天虽然是萧瑟,同时它也是美丽的,吉利的金秋,因此与《写生蛱蝶图》有相同的象征意义。《写生蛱蝶图》整幅画设色清丽典雅,图中各物用笔遒劲,顿挫有致,以墨笔勾画秋虫河草,色不隐墨,精准传神,甚至连蚱蜢的须角绒毛皆清晰可见,小花用双勾,晕染描画花卉的阴阳向背,营造出花儿随风摇曳的动态美。马培童以下作品,以焦墨画法,公鸡的着色及花与枝的着色,均色不碍墨,与《写生蛱蝶图》有相同余韵,《写玍蛱蝶图》画家将蝴蝶翅膀明润匀薄、柔软透明的质感刻画的淋漓尽致,而蚱蜢的翅膀则显得坚硬厚实,体现了画家的精湛笔墨技法。马培童精于晕染,以下作品将公鸡的翎毛质感及生活习性刻画的与真正的实物毫离不差,与赵昌一样,在调色上突有成就,调彩色写之,因此有相同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9-03 15:23:30 31 0 2738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崔白花鸟画,潘玮萱评马培童(44)
崔白,安徽凤阳东人,北宋著名画家,他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人物、道释鬼神、山林走兽、花鸟翎毛无一不精,且还擅长壁画创作。在崔白的创作生涯中,花卉翎毛、残荷 作生涯中,花卉翎毛、残荷凫雁等花鸟画题材是其最为擅长的,而且也是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据《图画见闻志》记载,崔白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作用疏通。总的说来,崔白的花鸟画重写实,以写生为基础是其花鸟画创作的源泉。
崔白作品《禽兔图》又名《双喜图》(见图一),画中鸟的鸣叫、兔的回首,二者遥相对应,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加之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出秋季噪动不安的情绪。马培童以下花鸟作品,均从写生中来,禽鸟的飞动,其他禽鸟的回首,一动一静,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加上环境的渲染,烘托出鸟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双喜图》有相同之余韵,均写出物之形、神,而且写出了物之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双喜图》画中一只褐兔在山坡上休息,其头顶树木上有一只山喜鹊张着翅膀,向它声嘶力竭地叫着,以捍卫自己的领地,另一只山喜鹊也飞来助阵,合力要将褐兔赶出这片土地去。虽然褐兔知道山喜鵲不是什么威胁性大的鸟类,不必像躲避鹰隼一样紧张,但它们愤怒的啼叫还有让褐兔错愕地回首张望。山喜鹊属于鸦科鸟类,性机灵,喜群聚,确有卫护领域的习性。
崔白在这幅图构思上可谓匠心独运,画面内容暗含双喜之意,但画家没有选用百花争艳的春日为背景,而是以郊野深秋为主基调、树木的枝叶、细竹、杂草因秋风起而呈现倾俯之姿,传神地表达出秋的萧索气息。秋风肃杀,树竹摇荡,寒鹊惊觉,褐兔伫望,飞鸟与褐兔的上下呼应,将疾风中零乱的一切涵容,生命的张力在画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马培童以下作品,描绘的秋既是萧瑟同时又代表着丰收的季节,与《双喜图》象征着双喜有相同之余韵。整幅《双喜图》设色清淡,较少用浓艳的色彩,突破了宋代黄体安乐、富丽、平和的画风。马培童以下作品,用焦墨绘之,设色清新淡雅,脱去浓艳之色,色彩古朴淡雅,与崔白《双喜图》有相同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9-03 15:21:19 28 0 1738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任薰人物画,潘玮萱评马培童(43)
任薰(1835一1893),字舜琴,又字阜长,其父任椿、兄弟任熊均是画家,他与任熊、任颐时称“三任”,并为海上代表画家之一。少丧父,与兄学画,年轻时在宁波 ,与兄学画,年轻时在宁波卖画为主。1868年与任颐去苏州,后寓居苏州、上海。后与其兄师承陈洪绶,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兰叶几种描法。任薰治学严谨,在写生、临摹上均下苦功。兼工人物、花鸟、山水、肖像、仕女,画法博釆众长,面貌多样,富有新意,其人物画造型奇躯伟貌,别具匠心,尤其是晚年的一些大幅立轴,如《张旭草书图》、《簪花饮酒图》、《苏武牧羊图》等,运笔犹如行草,气势沉雄。花鸟画工写兼善,取景布局能突破前人规范,富有奇趣。
任薰其作品《弹琴图》(见图一),画中右侧有一高士坐于山石之上,正在解囊弹琴,画家用遒劲的线条将高士的衣褶画得似行云流水,再以铁线描写高士转头顾盼,翘足解琴之态,传神生动。在微小的空间任薰釆用一横一竖的章法,巧妙在树后画一地平线,极大地延展了扇形画面的有限空间,在竖向上描画粗干大树和山石之上的高士,整幅作品纵横有致,平淡中见出奇。在经营画面,画家以严谨的态度,重视疏密虚实关系,无论人物还是树木和山石的主从关系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马培童以下扇画作品,以焦墨画法,能在小扇面上,在极小的空间要画出新意,意境宽广深远,小中见大,妙趣盎然,其中图二至图四,焦墨线条遒劲有力与任薰《听琴图》用线有相同的余韵。马培童以下所有作品均透露出古朴的意趣,也与任薰有相同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9-03 15:19:04 16 0 1705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吴镇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42)
吴镇,浙江嘉兴人,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梅花、竹石。为人抗简孤洁,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以占卜卖画为生,一生穷困潦倒。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自有一种 师法董源、巨然,自有一种深厚苍郁之气。其绘画题材大都为渔父、枯木竹石之类。所作多幅《渔父图》均表现了江南名山景色,在平静的湖面上,小舟上的渔父或鼓棹、或垂纶、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画面大都以秀劲潇洒的草书《渔父辞》相配,诗书画相得益彰。如他曾在一副画中题道:西风潇潇下木叶,江上青山愁万叠。长年悠优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渔童鼓棹忘西东,放歌荡漾芦花风。反映了画家避处穷居、谢绝世事、寄兴山水、浪迹江湖的隐士生活。
吴镇其作品《渔父图》(见图一)绘近景的江面上,一渔父泛舟其上,他一手扶浆,一手执鱼竿,怡然自得坐在船上沿江垂钓,渔船两边沙碛点点,木盛草美,随风飘荡。笔法圆润,意境幽深。
渔父在中国文人心目中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屈原《楚辞》中,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灈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飘逸洒脱,与《庄子》中漁父表现出的道家清虚、无为之境,使得渔父成为清高孤洁、脱俗避世的智者和隐士的化身,后世绘画中也多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如张志和、荆浩、马远都曾绘有渔父图。元时,蒙古统治阶级实施民族歧视的残暴统治政策,文人地位更是低下,许多画家寄情于山水,向往遁世隐逸的桃源生活。于是,渔父便成为画家表达心志的首选,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都有渔父图传世。其中以吴镇对渔父最为情有独钟,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均存有吴镇的《渔父图》。
马培童以下所绘的《渔父图》以焦墨绘之,均表现广阔烟波一钓徒自钓,表现其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的隐士情怀。与吴镇有相同之余韵。吴镇的《渔父图》皆用笔苍劲有力,诗与画交相辉映,形成迷蒙幽深、自由无限的艺术境界。马培童以下《渔父图》(见图6至图9)以焦墨指墨画绘之,墨韵沉酣而淋漓,能脱尽指痕,使作品具有朴拙、简明、大方的气质,二者一个用笔一个用指,均凝练扎实,用墨苍劲浑圆均呈现出一种浑厚苍郁、高洁淳朴的风格有相同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9-03 15:16:29 15 0 1552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倪瓒水墨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41)
倪瓒,无锡人,号云林子,其家为江南巨富,雄于资财,喜与名士往来。元末社会动荡,卖去田庐,散其家资,浪游于五湖三泖间,寄居村舍、寺观,故有倪迂之称。擅长 寺观,故有倪迂之称。擅长山水、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山水初宗董源,后参荆、关法,喜用干笔,善作淡墨,山石创用折带皴,写山石树木则兼师李成,所作大都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意境萧散简远,简中寓繁。画竹自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明代江南文人以有无收藏倪瓒的画而分雅俗。
倪瓒的山水画除了学习同代的黄公望外,主要师承董源画法,荆浩、关仝、李成也给他以深刻影响,他独创的折带皴法,以枯笔侧锋皴山体,既不渲染,也不敷色,然却呈现出天真幽淡、孤寂恬静的风格。倪瓒山水画均为固定模式:画为立轴,最近景为平缓坡石,上有杂树数株,或茅亭一间。中景是不着笔的一片空白。高处为远景,是低矮的山坡或浅平的峰峦,取势淡远而去。这种构图格式,他画了几十年。简者不一定蕴寓意味,淡者亦可能失于空洞,画家落笔时意念不仅在笔下,更要考虑空白的分布。
山水画到了唐宋时期,无论是描绘重峦叠嶂的雄奇之势,还是淡墨烟岚的追韵之境,都是以自然景观为基本的运墨走笔。直到元代则风貌焕然一新,画家们纷纷强调以书法入画,讲究以心造境,这当属倪瓒做的最彻底。他所创造的山水不再是对实景追摹临写,而是以一种观念的合成,表现其独特的心境与象外之韵。其画作大都取材于太湖一带江南山水,在布局上不仅减笔,在画面景致上更是刪繁就简,达到意境萧散简远之效。如《渔庄秋霁图》(见图一)中景大量的空白可见是何等的空旷,与其说是三段式艺术,倒不如说舍中景处理画面。这种由近景直接跳跃到远景的做法,显然是受到南宋的马远、夏圭的马一角、夏半边影响。
马培童以下作品,删繁就简,当中留大量空白,令观者拓展无限的想象空间,有倪瓒余韵。倪瓒在塑造形质时以技法完成对“意”的雕琢,倪瓒不仅能够以形写神,把持神态,同时,还能够蕴神采而致思。其作品《六君子图》(见下图2)以树喻君子,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马培童以下新岩画作品(图345)融入中国人面像及中国其他元素,远看是一座山,近看是石窟佛陀。这种山放大是符号,是汉像石刻,内容有图滕、甲骨文、汉画像石像、现代民族等。佛既是山,山既是佛,构图虽极简却笔意极深,似道家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点滴的笔触间给人以超现实感悟,有倪瓒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9-03 15:11:58 17 0 1815 -
已认证2021-09-03 11:56:30 12 0 6059
-
已认证2021-09-03 11:54:15 11 0 2960
-
已认证2021-09-03 11:52:55 9 0 364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红色圣地一一庆阳,这里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 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
大陇东区域的甘肃庆阳,遍地都是文物,是上古黄帝时期的龙兴之地!庆阳华池县一位高先生个人收藏旧、新石器万余件,葫芦河出土的陶器距今7000年左右。
庆阳华池县有黄帝山(王昭君出塞拜过黄帝山),子午岭的秦直古道有黄帝冢,当地习惯叫打扮梁黄帝山。陶器图片来自庆阳本土著名文史学者窦彦礼先生,末代轩辕黄帝故里图杨牧青制作(会看了就看明白了)。
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09-03 10:55:55 4 0 1688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生活是种律动》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竖幅,尺寸34cmX68cm
2021-09-01 00:27:18 3 0 1084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山水养育女才子 港边腾飞金凤凰
亲爱的父老乡亲,尊敬的高朋贵宾们:
寒窗苦读,学子高升。港边女儿赵文洁盼来振奋喜讯,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以高考593分优秀成绩,荣幸地被青岛大学录取,这个 知书。她以高考593分优秀成绩,荣幸地被青岛大学录取,这个学习优秀的女孩成为港边组有史以来首位一本女大学生,这是学海飞舟、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全湾人非常喜悦。我身为赵文洁的表叔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为庆贺文洁金榜题名,欢送她书山寻宝,今天我表兄家隆重举办升学宴。在这大喜大庆之日,你们光临祝贺,万分高兴的我谨代表表兄全家全湾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你们的友好敬意表示衷心感谢!
十二年苦读今朝荣升大学,万千个欢喜众口盛赞高才。赵文洁用心学习,考上高校,应归功于小学、初中、高中老师的谆谆教诲和精心培养,同时也得益于父老乡亲的深情关爱和不断鞭策鼓励。对长辈的严格教育和亲切关怀,文洁要铭记心田,必须感恩。今日文洁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她深切感谢敬爱的恩师和亲爱的乡亲。
才子学海扬帆皆喜悦,鲲鹏高天展翅大飞翔。文洁荣升大学,进入浩瀚学海,学习任重道远。希望文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扬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奋搏精神,不负韶华,用壮丽青春谱写华彩篇章。
开心举办升学宴,尽力鼓励读书郎。今天的升学酒,是助兴酒、鼓劲酒。敬请大家举杯开怀畅饮,共同祝愿赵文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园圃中,生根开花结果,学业有成,他日成为华夏鼎鼎有名的大文学家、大作家,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今天杯杯升学酒,心意满满谢来宾。今天光临升学喜宴的宾朋,都是尊贵的客人,好客理应好的招待。我表兄阖家真心实意敬请宾朋们酒喝好饭吃饱。可是由于条件有限,仅备薄酒淡饭招待大家,怠慢和不周之处,敬请海涵谅解。
陈祖松撰
2021.8.28. 查看更多2021-08-31 08:44:22 59 0 450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对上古华夏文明史估计要反思和认错忏悔的
从我们研究整个的人类上古文化文明史及这个视频所提及的一些内容,可反思:
所以三千多年来,我们在周礼、汉儒的大改观下,让华夏之民更愚,且愚民越来越多了 来越多了,让华夏人本有的神性(灵慧和能动性/神识,是客观的不是虚无的)不能充分的发挥,一切按着某种框架而行进。于是,就出现了修道修仙坐禅悟佛等方法,以寻求寻回人本有的神性(也就是《黄帝内经》中讲的神识的要妙,也就是我常讲的"神话即人话","人"的称谓未产生之前人的这种生命体叫"神"而已)。
紧接着近百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所谓的专家教授更是从愚民阵营中成长出来、成长起来的愚民一大堆!加之一些学术项目利益链之争,所以出现专家成砖家、教授成禽兽的新名词,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
不要忘了,现代科学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呵?西方大英帝国遍及全球的侵略加殖民主义和后来的工业革命是培育了现代科学的温床。再于是乎,一场席卷全球的以科学唯绝对真理的大洗脑加某种不良图谋的文化侵蚀与互融,再加无序的资本掠夺而让人的本有的智慧根性再一次地进入愚民阵营中!更让华夏文化与文明不断地失去自信,失去本真!
诚然,现代科学的思想性催生催发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不可否认也不抹杀的功绩。这需要辨证地去对待!
但不得不说,我们现代的科学,如今连商、周古青铜器、古图纹及许多古建筑等都没有彻底搞明白、弄清楚,就在专家教授的胡扯下,为了彰显自诩所处时代的先进,就竟然给先祖古人扣上一个落后、愚昧、蛮荒的大帽子!古人果真如斯貌吗?估计时人更需要向先祖的智慧去认错、去忏悔!!
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08-30 10:36:28 9 0 130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如是说:夏王朝的经略
1.夏王朝的夏与春夏秋冬的夏不是一个字,后来在战国时五行说icon盛行时被通用为一个字。
2.甲骨文中所见羌方、西邑均指当时夏王朝的后续期。
3.三星堆直接与夏王朝有 接与夏王朝有关系,夏人用的图符文字表意交流。
4.西汉未建立之前没有汉族之说的,古中国的三皇五帝文化影响力区域当时比现在还大的多,当时各种族群很多,迁徙交流很多杂的,不下几百种的,各族有首领,至黄帝时为初步统一期。
5.传世文献史学观与现代考古史学观,各有利弊,二者调和近百年,还是没有融为一体。
6.夏、商并存这个可以对,周对夏商进行融合改制而成后世的典范与样板的。
7.最关键的是,甲骨文之前所有发现的陶、玉、青铜器等图符图纹都是具有文字表意交流功用,只不过彼非今所说的文字概念与性质罢了!
8.没有文字不等于没有文明,夏王朝没发现文字不等于没有夏王朝,夏的图符图纹今能识者罕,均按某种主义在推测罢了!
9.至少,3千年前的社会、文化、文明结构与我们近百年所构架起来的是不大相同的,反思?古人就是奴隶?原始?蛮荒?……的吗?眼见为实只能摸知一半而已!
10.杨牧青的金口诀就是:"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杨牧青的"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
一一华夏龙脉正兴,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补记:今天这个小10条文写的竟然延误了列车时间。一路上满脑子的夏文化事,加之防疫检查排队扫描耽搁十多分钟,紧紧张张的刚到检票口就停止检票了。
惜幸国家发展强大,铁路网遍布,能够及时改签至前趟车后16钟的列车。这几十年来还是第一次延误乘车,下不为例,谨以省训! 查看更多2021-08-28 23:25:46 4 0 906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福水天上来》国画山水,寓意: 源源流水,生生不息,来自天上,赐福人间,竖幅,尺寸38cmⅹ68cm
2021-08-28 17:53:04 16 0 1208 -
叶向阳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心如山海静而无边》《宁静致远》,辛丑年夏月叶向阳七十六岁书於北京。恭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恭祝您事业发达!幸福安康!万事吉祥!
2021-08-27 15:26:02 21 0 3411 -
2021-08-27 15:23:19 5 0 2204
-
马新荣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小品蝉《一鸣惊人》,作品尺寸四尺斗方60X60CM;辛丑年夏月马新荣作品。
2021-08-27 10:42:15 16 0 3410 -
马新荣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四尺整张工笔画玄关画鹿《路路通》,附装裱效果图,辛丑年秋月马新荣创作作品,喜欢的别错过了。
2021-08-27 10:41:02 5 0 3818 -
赵承锐创作日记 对话
赵承锐国画花鸟画作品《松鹤延年》水墨荷花作品《禅风小品之一》。
《松鹤延年》是五十六年前的习作。1966年抄家之后从故纸堆中发现,仅剩下此一幅了。我迟迟至今才把这幅旧作分享出来,看到它五味杂陈!!
!
【画家言画】先贤潘天寿先生说:画事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墨破墨积染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阳知之。
画事用墨难于用笔。故吾国绘画,由魏晋以至有唐,均以浓墨线作轮廓,色彩为体制,吴道子作人物山水尚如此。故荆浩笔法己有:“有笔无墨”之评也。自王摩诘始用渲淡,王洽继之以泼墨,项容、张躁、巨然、董北苑承之,大为振展。至北宋米漫士大合以焦墨、枯墨、积墨、破墨诸法,可谓得墨法之全。原绘画以笔为骨干,以墨为血肉,有笔无墨,非也,有墨无笔亦非也。仰稽古昔,翘首时流,能兼而有之者,有几人哉?谚云:后来居上,吾深有望于年青一辈耳。
(附图为赵承锐水墨作品《禅风小品之一》)。
【不二之门】世人常说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明而知自省,省而知自律,律而才能自信不自负,如理如法,亦不为法为我所执,心迹圆明,如在虚空,得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大自在"。古德破山禅师《自赞》云:“这个川老蜀,浑无奇特处。问禅禅不知,问教教非熟。懒散三十年,人天忽推出。握条短杖藜,打佛兼打祖。” 查看更多2021-08-27 09:58:05 35 0 2690 -
赵承锐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水墨花鸟画《香乱舞衣风》《青荷圖》,赵承锐辛丑年夏月创作作品。
【画家言画】画家朱新建对八大山人的极简画风有这样的描述:“中国花鸟画远不止是画了一朵花、两只鸟这种东西,它只是拿这个题材来做一个借 个借口,其实表达的完全是一个宇宙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对宇宙的一种理解。”
(附图为赵承鋭作小品《青荷圖》水墨作品《香乱舞衣风》。)
【不二之门】古代画论中有句:“画虎易,画犬难,画鬼神易,画人难。”难就难在难得其骨,中国画写意精神至最高妙处,乃在“似与不似之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与禅者之坐在不坐中,行在虚空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唐人景云有诗云《画松》云:“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查看更多2021-08-27 09:54:43 13 0 185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要敢于反思深刻反思为什么甲骨文成了冷门绝学?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突破思维认知瓶颈,打破学术裙带关系!要敢于反思认错,认真深刻反思,为什么甲骨文成了冷门绝学的问题啊!!!(可参见本号内有关 有关《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的文稿)
兹举一例,注意看,多思考,这就是学术界的相状,所以冷门绝学不是"甲骨文"本身造成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胡厚宣先生的研究生:宋镇豪、裘锡圭、齐文心、王宇信、范毓周……等人!
而胡厚宣则有幸师从胡适、傅斯年、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大师,毕业后被傅斯年以拨尖主义把他延揽入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安阳殷墟发掘团,参加了由梁思永主持的殷墟第10、11次发掘,并为《殷虚文字甲编》作过全部释文。
而胡适、傅斯年、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又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有交集,并且他们的门生、研究生再传及至当今,还有几位重要学术口上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呵!
而"甲骨四堂"则上续刘谔(他们又是儿女亲家)、王懿荣、孙诒让。
这就是甲骨文广行120多年来的现实,除了这些人(大师、导师、教授、研究生)之外,其他研究甲骨文的只能打入或流落于草根层、民科层了,金字塔与为老爷抬轿成了学术研究与前进的最大屏障了!
欣逢,新时代"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就是要拆除这个屏障的,虽不在庙堂,然沐浴好的阳光时代而努力!期以更多古文字爱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多多关注、思考、研究、发现、传播甲骨文这样的国宝,使其从学术圈层与堡垒中走出冷门绝学的局面,为中华文明探源及至华夏文化追根溯源焕发出其本有的神采!!!
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08-27 09:45:46 3 0 105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古文字杨字杨姓略释及甲骨文非卜辞说
今大量发掘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不是殷商时期人凡事崇尚鬼神、迷信占卜而形成的卜辞文字,它是商代中晚期对自己的“王朝”社会状态,包括军事、律令、医疗、天文、方 、方国、地理等用“龟甲兽骨”契刻的一种记事记录文字,是对当时的历史档案资料保存的另一种形式。史料《尚书》载:“唯殷先人,有册有典。”册与典是不同的图文记录形式。按说,唯殷先人,不仅有册典,也有甲骨、青铜、玉石等不同的图文记录载体啊!
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它是我们现行汉字的早期肇始阶段,周代继承并革新,体现了中国人先祖的智慧结晶。
甲骨文字自1899年引起国人的重视面世120多年以来,在旧有的王朝君权纲常传统的金石训诂学思想主导下,加之当时西风劲吹与时代革变,或受宗教神学观念影响,或受西方人制定的文明标准左右,对中国人先祖的文化与传承进行误解,甚至错释,抑制扼杀,通过社会状态的原始、奴隶等性质的划分,偏差的、错误的纠缠、混淆于“龟卜法”之中,认为我们的先祖就是那样的愚昧、落后、原始而凡事崇尚鬼神、迷信占卜。
在今天看来,把甲骨文性质定义于占卜性质的卜辞文字,显然是不对的,是对华夏先民的文字智慧的一种错判!(可参阅本号内《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的相关文稿)
上图是我拜题的书法作品<古杨侯国>四字,第二字甲骨文"杨",木,立杆、立标,表象监测义。最早的昜(读音yáng)字,甲骨文是没有左边木字形符的,仅“昜”字形。
这个"杨"字一直以来 "以杨树为图腾"的解释是不对,是不符合文化史学观的科学逻辑推论关系,各种文本都是错传的,现应予以纠正。至于让我们以师礼敬的著名文化学者王大有先生(1944-2020年5月4日)提出的“杨”是兵主蚩尤之说,多奇谈妙思,有益启发罢了(见其所著《中华姓氏图腾始原》第52页)。
上图:如今常见的这个“杨”姓氏图符就是王大有先生原创作品,序列在姓氏的第6位。
我们中国的"古文字"形体和“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文字”的古人造字几个法则已经告诉我们:老杨家始祖是立木监测太阳运行的天文官而命名为杨姓的。当然,这也是我近几年通过研究、破解“甲骨文字”才发现的,才明白的!
从文字的传承天文、人文角度分析,以我的古文字破译法,可以推证出"杨姓"应是上古黄帝的姬姓氏族出的后裔在唐尧时期的钦天监式的人物,所以才称为"昜"。这样一来,古"昜"字天文属性就与陶寺观象台遗址考古的人文属性能对应上了,也等于是将“杨姓”以文献记载、出土器物的“史料”佐证下从西周初年再向前追根溯源两千多年!
按,“唐尧”时期距今约4300年至4500年左右(参考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夏朝”时间为前2070年。史说“尧、舜、禹”三代相连续,即:禹夏前为虞舜,虞舜前为唐尧。今又新说,其内的“虞”估计存在时间更长,应属于“舜”的大族群。参见本号内《杨牧青:尧王行迹考》一文)考古发现,陶寺遗址时间为前2300年至前1900年。唐尧/陶寺的区域在西周时属于唐、晋之地,即史载:姬虞封唐,再称晋侯。
《史记·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唐叔子燮,是为晋侯……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
由是,也明白史料记载:西周早期为什么要在唐、晋之地初封“杨邑”(唐叔虞次子杨杼封于杨),西周晚期再为“杨侯”(周宣王封其子尚父为杨侯,建立杨国),春秋时期晋武公子伯侨封于“杨”,此为史称“三封杨邑”。之后,再置“杨县”(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置杨县,西汉属河东郡。)后来历经两汉至隋代。
隋末李氏兴兵因隋朝杨氏王朝之故,将“杨县”改为“洪洞”之名(杨县,隋初属晋州,大业三年/607年属临汾郡,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被隋王朝所封的“唐王”李渊、李世民父子推翻仅用了7个月年号的隋恭帝杨侑王朝,上追唐尧,又承王封,故国以“唐”为立)。
同时,也能明白:宋时杨家将府邸为什么叫"天波杨府"以及杨令公(杨业)出生的地方叫“神木”(古名“麟州”)和宋、杨、赵三者之间为什么能够演义出那么一段可歌可泣的杨家将故事的原因,而且演义中“大破天门阵”时又是穆桂英要使用“降龙木”之故了。因为从"昜"到"杨"、从“尧”到“唐”、“晋”以及从“宋”到“赵”都与"天文官"有关系。从符号到图纹,再到文字,中华文化的血脉万年以来从未中断,华夏人的智慧在这些古文字已有所明证!见下图:
甲骨文看,“昜”字,是一个由日、丅组合的表意字,日,明显的表意太阳;丅,为示、为祖,表意恭敬上天之义。到了西周金文时,“昜”表意形符象日影下垂下照之义,并开始增加了“木”字形符,为进一步说明这个字的本义是什么。上囗下丅的“昜”字是另一种写法,表义是在“壇城”上的意思。
古人造字、古人命名都是“参天鉴地”的,不会按着“宗教神学观念”胡日鬼的,中国人的先祖是很聪明智慧的,是懂科学的,是符合自然法则的,是明白天、人、地、时、空“五位一体”的宇宙法则的。
我在创作<古杨侯国>时此"杨"字时,以甲骨文意象为先入,兼顾甲骨、金文形体且又表明"杨姓",故作了“木+昜”的组合形体书写。今,讫望海内外六千万杨氏儿女明正如示如悉!
上图:书法“杨”字,杨氏家人遍及海内外,家业兴旺,人脉广博,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丙申杨牧青书。
上图:《杨姞壶》铭文“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该器是1993年9月开始在曲村-天马晋侯墓地发掘出土,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64号墓为晋穆侯及其二夫人合葬墓,位于曲沃乔山南麓10公里开外的山前地带。《杨姞壶》的出土,补上了典籍未记载杨国历史的缺失,堪称重大发现。这一组墓地的发掘,也成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古杨侯国,是黄帝25子12姓之一姬姓的一个封国,在今山西洪洞县(涉及临汾、浮山一带。)唐尧、虞舜、夏禹、商朝、西周初期一直存在,后来被晋国所灭。《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史籍上对西周、东周时中国存在的诸侯国有一次比较全面的记载,在《国语•郑语》中,史伯对周宣王之弟郑桓公友说:“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在这诸多国家中,“杨国”一直被史学家认为在山西的洪洞县境,今天我们称之为<古杨侯国>,是“杨姓”主要的起源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多友鼎》《四十二年逑鼎》《杨姞壶》都有记载。
其中,1980年,陕西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村民在河边挖沙时挖出了一件国之重宝《多友鼎》,该鼎279个字的铭文记述:某年十月,猃狁大规模侵犯西周境内,大片土地被侵占,威胁到京师的安全。于是周王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抵御,双方激战半个月,在采阝、龚、世、杨冢等地多次大战,杀敌350余人,俘获23人,缴获战车127辆,将猃狁逐出周境内,并救回了被俘虏的周人。武公将多友的战绩转告给了周王,于是周王赏赐给多友包括青铜在内的若干财物,为了感谢周王,也是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多友便把周王赏赐给他的铜器铸造成鼎,作为宴请宾朋好友的器具。《多友鼎》没有具体年代,通过研究得知,此事发生在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时。
一一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08-25 20:53:30 12 0 3700 -
任振山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长城《中华魂》,任振山辛丑年夏月作品,尺寸丈二横幅367×144CM;请欣赏。
2021-08-25 11:43:45 25 0 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