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作品!《家》。人是飘的船,家是温暖的岸,温馨和谐的家,可享天伦之乐!
2021-08-25 10:07:35 6 0 1184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张家界风光》国画,竖幅,尺寸68cmx34cm
2021-08-24 17:45:32 10 0 192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古杨侯国”项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上图:杨牧青宗亲用甲骨文书法拜题<古杨侯国>宗亲杨万海(左)、宗亲杨沫和(中)
2021年8月16日,应著名书画家、上古文化研究学者与智库决策专家 应著名书画家、上古文化研究学者与智库决策专家杨牧青宗亲的提议,中华文化促进会四知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北京四知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围绕“古杨侯国”项目及"大槐树·寻根问祖"的有关内容研讨会。
会上,杨牧青宗亲汇报了近两、三年来在山西各县域采风、调研的情况,根据"洪洞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方案基本要求,按照洪洞县委县政府的有关会议精神,以《洪洞寻根·古杨侯国遗址开发暨杨姓文化产业创意园(馆)项目》之提请,修葺"古杨侯国"遗址,争取纳入山西省大文旅产业项目当中。对此,研讨内容及有关议题大家一致认为可行,积极参与落地实施,为洪洞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助力!
上图:宗亲杨万海秘书长主持研讨
北京四知文化研究会顾问、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原主任杨沫和介绍了古杨侯国的起源及自2014年以来四知文化研究会针对“古杨候国”项目所做的相应工作,对下步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
同时,北京四知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志刚,武警总部后勤军需部原部长、研究会监事长杨仁和,副会长杨增、秘书长杨万海分别作了发言,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研讨会很及时,期昐接下来洪洞县有关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特别要对"古杨侯国"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总会决定,由杨牧青宗亲负责与洪洞属地方面做好对接工作,洽谈下一步工作方案。
上图左起宗亲:杨万海、杨仁和、杨沫和、杨增、杨牧青
一一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部分图文来自杨氏总会秘书处) 查看更多2021-08-23 22:13:13 11 0 1395 -
13685179169收藏日记 对话
作品《姬姓赋》,赋文姬传东,书法姬保国。八尺整张。
2021-08-22 01:35:48 5 0 643 -
冯增木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鱼小品画一一鱼鳞的几种表现形式;
作品名称《乐在江湖》《幸福长乐》;
辛丑年夏月冯增木画。2021-08-18 16:38:41 12 0 1785 -
冯增木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鱼系列作品《悠游》《万事如意》《年年有余》,冯增木辛丑年夏月作品。请欣赏。
试用几种花边小品纸作鱼,效果各有不同,多笔感漂滑,有的算不上是书画纸!2021-08-18 16:36:04 11 0 2175 -
已认证2021-08-18 11:56:29 15 0 1525
-
已认证2021-08-18 11:55:19 3 0 1279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王蒙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40)
王蒙,赵盂頫的外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曾做过闲散小官,元朝末年弃官归隐黄鹤山(今属浙江)。明朝建立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受被捕死在狱中。
受被捕死在狱中。
王蒙善画山水,亦工诗文书法,在绘画上自幼受外祖父赵孟頫影响,并继承董、巨传统,自出新意,独具面貌,喜用枯笔、干皴、山石用解索皴、牛毛皴、小披麻皴或细笔短皴,有时兼以小斧劈皴。
王蒙的山水画突出特点是:景致繁密,结构复杂,重峦叠嶂,郁茂华滋。画法有设色和水墨画两种代表作。王蒙其作品《具区林屋图》,描绘江苏太湖林屋洞之景色。全图在密不透风的空间里,画家在右上角,留出个透气的空间,令观者毫无压迫感。《具区林屋图》图中山石用'牛毛皴'与'解索皴'干笔皴擦而成,多曲折旋转之笔,以突显出太湖一带山石特有的质感;画面看上去似乎非常拥塞,但画家巧妙地经营了山石的脉络,使之相互呼应、揖让,山路贯穿其间,水面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因此,画面依然散发出宋代“全景山水”固有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气息。
马培童以下图2图3作品,釆用焦墨画法,运用全景式构图,以自创的刻石线皴画石质的脉络,全图除了溪流之外,几乎被山石、树木、林间茅舍填充的没有空隙,马培童以天空留白为画的透气空间。具有王蒙之余韵。
元代山水画讲究抒写“心性”,以意象是架构山水画,王蒙用“繁密”的意象取胜,以表现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写意”,同时又不偏离山水本体的物象之理。从而提炼出一种新的山水画表现语言,这种新的符号化语言是道与技的和谐,如《青卞隐居图》在山重水复、层峦密林的布局中,画家将自己装进一个远离人烟的洞天山水之中,以突显其“隐”的心境。画家用“繁线密点”将画面气韵与形式美感有机地统一起来,用繁密的皴擦,再加以“水晕墨章”的渲染来营造“隐”的意象,从而宣泄内心仕与隐的矛盾情绪,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青卞隐居图》的山水形态布局,在真实的实际中是很少存在。其创造的是一种视觉幻境,画家用画笔营造出一种奇异的空间幻觉,给观者以超自然的视觉冲击。
马培童以下图作品,在山水布局上也有王蒙余韵,作品中除了山重水复、层峦密林及瀑布飞流直下布局之外,马培童在右上角设置了隐居的房子,《青卞隐居图》,画的下段溪水潺潺,林木参差茂盛,一位老人正策杖行于林间溪畔。马培童左下角画了一个童子及策杖老人,行于林间溪桥上,二者在布局上均有相似之处,因此有相同之余韵。在笔法上,王蒙兼用披麻皴、解索皴、牛毛皴等几种皴法。表现险山巨石多变的形态,而马培童以刻石皴法画巨石多变的形态,二者均以流动的线条描绘了曲折盘桓、前后重叠的山势、密密层层的树木、景物繁密,密而不塞,显示出丰富灵动的艺术效果。《青卞隐居图》,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绘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大千说:“元四家中黄鹤山樵法门最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石涛、石溪),亦不能越其藩篱也”。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8-18 11:48:27 31 0 1667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黄公望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39)
黄公望,江苏常熟人。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故改姓黄,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中年做过小吏,因张闾案受累坐牢,出狱后遂隐居不仕,皈依全真教江富山,常往来 皈依全真教江富山,常往来于杭州、松江、虞山(常熟)等地讲道卖卜,并与当地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相酬往。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50岁左右开始山水画创作。曾受赵孟頫影响,上师董源、巨然,间及荆浩、关仝、李成诸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常常携带笔墨,在虞山、三泖九峰、富春之间领略江南自然胜景,随时模记,他的作品大都体现了上述地区秀丽的山川景色,蜂峦浑厚,草木华滋。被推为元季四大家之冠。(《虞山画志》)。著有《写山水诀》一文。
黄公望的山水画有两种面貌。一作浅绛色,在笔墨勾皴后施以赭石,山石多矾石,笔势雄伟,为其典型风格。一作水墨,皴纹较少,以勾染为主,笔意简远。总的特点笔简景繁,线条空灵,墨不轻施,境界疏秀高旷,风格苍劲浑厚。其代表作《富春山居》(见图一)吸收了南宋马远、夏圭简放的用笔和精绝的概括能力。皴法为长披麻,虽得益于五代董源、巨然,但黄公望不落入畦径,自抒己臆,他用秃笔干墨,边皴边擦,渴中见润,笔路更加放逸恣纵,意态更为浑朴苍茫、用笔灵动有致,坡石峰峦回环聚散引人入胜。以浓墨点苔,在清淡的山色中用浓重的米点点树,十分提神。这件作品的体格既有别于王蒙的繁密、又不同于倪瓒的简淡,它界于两者之间,自问世起,历来为后人所重。
马培童以下焦墨山水作品(图2至图5)以枯笔渴墨边皴边擦,少皴纹,渴中见润,线条空灵,有的山石作矾石,笔意简远,风格苍劲浑厚,有黄公望余韵。黄公望的山水,多表现江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秀丽景色。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8-18 11:40:32 23 0 1445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马远与夏圭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38)
南宋最具特色的当属马远、夏圭所开创的雄阔、简劲的山水画艺术风格,他们在李唐、刘松年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对表现技法加以改变,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马远在创作中常用边角式构图,而夏圭多采用半边式构图,后人针对二人的特点,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在绘画上有许多相近之处,因而后人多以马夏之称,并与李唐、刘松年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们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远,出生杭州,出身于艺术世家,他的曾祖父马贲、祖父马兴祖、伯父马公显和父亲马世荣都曾在北宋、南宋画院中供职,其兄马逵、子马麟也同在画院中供职。一门五代人均以画艺擅名于宫廷画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是不多见的。《格古要论》和《山水家法》二书记载,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并在李唐小斧劈皴、雨点皴的基础上创出了方硬转折如刀锋、笔法更为粗犷豪放的大斧劈皴,丰富了山水画表现技法,并使画风明显区别于北宋山水画,形成南宋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夏圭,杭州人,曾任画院待诏,赐金带,擅长人物、山水画创作。《图绘宝鉴》称他的人物画高低酝酿,墨色如傅粉之色,笔法苍老,墨汁淋漓,山水画则,雪景全学范宽,院人中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
夏圭的山水画以李成、范宽为宗,近受李唐、马远影响,因而其作品既有李、范系统的浑厚雄壮之气,又有李唐笔法遗意。而在构图上则受马远一角山的影响,多用边角之势构景,善于巧妙地利用画面上的空白,表现深邃辽阔的画境,他这种独特的半边式构图特点深受时人推崇,被称为夏半边。其画风较马远更为粗放,笔简意足,令人回味。
马远山水画取景常能以偏概全,从小中见大,在绘画技巧上独创勾线法,扩大斧劈皴法,画山石喜用笔直扫,水墨俱下,淋漓畅快,且棱角分明。
夏圭山水画善于裁景,将平淡无奇的山水风景,通过适当的取裁美化,最终构筑一副胜景。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马远取景善于将景物拉近,直观而刻意将近景置观者眼前。如《踏歌图》作品(见图一)马远作品以峭壁峻岭的一角为主体,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图2至图5)有意将景物拉近,直观将景物展示在观者眼前有马远余韵。夏圭取边角之景,夏圭喜欢将风光拉远,虽不是全景,却同样离观者极远,如作品《烟岫林居图》。马培童以下焦墨山水(图2至图4)作品,有意将景物拉远,并留出大量空白,有夏圭之余韵。一个是“马一角”,一个是“夏半边”。在表达两人同样擅长边角之景的同时,也展现两人在画边角之景上面的不同。
(潘玮萱写于上海) 查看更多2021-08-18 11:38:18 43 0 2119 -
2021-08-18 11:23:30 12 0 1041
-
已认证2021-08-18 10:44:57 14 0 4922
-
已认证2021-08-18 10:42:30 11 0 6789
-
已认证
刘胜利荣誉资质 对话
由中国国际集邮文创中心等单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制作出版及发行的限量版珍藏邮册,收录了我多幅书法作品制作成珍藏邮册。供朋友们欣赏。
2021-08-18 10:40:11 14 0 1710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21-08-12 21:50:24 4 0 2308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江山如画》国画山水,竖幅 ,尺寸68cmx34cm
2021-08-12 20:40:44 5 0 997 -
郝鹏云生活日记 对话
登长城,从北沟村出发,走去箭扣和慕田峪山路。最后还是上慕田峪。碰见驴友在登箭扣。我不敢上了。可还是走完了慕田峪全程并步行下山。
2021-08-10 15:06:35 4 0 1565 -
曲锡旺生活日记 对话
祝贺天津市.静海区,山东省.阳谷县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联谊笔会圆满成功!
感谢阳谷县工商联,阳谷县美协、书协的全力支持。2021-08-10 14:48:40 16 0 938 -
曲锡旺收藏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幽谷清音图》,尹燕琦辛丑年夏月作品。
全国著名画家,中国文联行政管理局局长尹燕琦先生最新山水作品!请欣赏。2021-08-10 14:48:00 7 0 1630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潘玮萱评马培童(37)
刘松年是南宋著名画家,杭州人,据《图绘宝鉴》记载,他在南宋淳熙年间曾在画院为学生,光宗绍熙间升为翰林书画院待诏,宁宗朝因进《耕织图》称旨,时称院 进《耕织图》称旨,时称院工中绝品也,并赐金带,以示嘉奖,这是南宋画家所得到的最高荣誉,此时他已是供俸三朝的老画师了。刘松年擅长山水人物画创作,在绘画上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艺术成就,并有所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连一向排斥院体的董其昌见到其精丽工致的作品,也不得不为之叹服。
明代张丑甚至将刘松年的成就和地位排在李唐之上。刘松年师法李唐,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精于楼阁界画,以画小景园林山水为主。构图注意主体与衬景的互换,从而创造一种精致雅拙、清丽苍润的新画格,是“院体画”代表画家之一,与李唐、马远和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刘松年代表作《四景山水》(见图一),绘春、夏、秋、冬四景山水各一段。刘松年以写实的笔调,描绘西湖一带士大夫阶层的庭院风光,把远山、湖水及堤、桥、树、石和建筑物巧妙合理地组成一个富有鲜明季节特征的景色,并赋予了生动形象的生活气息。南宋的山水画已由北宋全景式构图转化为小景式,截景式的诗画江南形式,由“无我之境”发展到“有我之境”,如刘松年的《四景山水》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之美。
马培童以下作品,均从写生中来,由“无我之境”转化成“有我之境”,显示人与大自然的融合之美,与刘松年有相同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8-10 11:53:14 27 0 2267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宋代画家李唐”潘玮萱评马培童(36)
李唐,河南孟县人,曾在北宋画院任待诏。赐金带,深得高宗宠眷。
李唐画艺精湛,取材广泛,山水、人物、楼台界画,无所不能,而以山水画和人物故事画最具 、楼台界画,无所不能,而以山水画和人物故事画最具特色。高宗赵构最喜爱他的作品,曾在李唐的《长夏江寺图》卷中题道:李唐可比唐李思训,其评价可谓是极高的。宋高宗擅长书法,曾经书写过《葫芦十八拍》全文,每拍均留出空绢,以待李唐补画,由此可见其喜爱之情。
李唐在绘画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画家,他的山水画师法荆、关一脉,气势雄浑,苍劲挺拔,尤以表现北方山水最为适宜。后人以其在艺术上的广泛影响,将他及受他影响的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与其他三人相比,李唐可谓是开一代风气之先驱者,其作品《采薇图》(见图一),描绘殷亡后,贵族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最后饿死首阳山的故事,借以颂扬民族气节。画家在处理背景上,一改树大于人的传统,而是把衬景拉近,截去多余部分,从而突出了人物,使人物尽可能高大,重点突出,山石用笔雄健,体现了李唐绘画的典型风格。此图除人物外,皆渲染一过,深暗的环境突出浅亮的主体,手法颇似西方的油画(中国画的背景一般多浅淡或空白,而用浓墨、重彩画主体使其突出),且画面效果既充实、丰富,又单纯统一。
马培童以下佛像作品把衬景拉近距离,融入中国元素及西方透视,有李唐部分余韵。图5《母亲,我心中的佛》马培童将母亲形象拉近距离作为衬景,与佛融合在一起,象征佛既是母亲,母亲既是佛,突出母亲伟大形象如同《釆薇图》所选用的人物形象特征以及特定的背景及环境,以象征伯夷、叔齐二人刚正不阿性格,宁死不屈,准备为部族集团献身精神。二者均有象征意义,均用象征法描绘。李唐《万壑松风图》画中冈峦、峭壁如同被斧劈一般,显示山石的坚硬,是李唐典型的斧劈皴法,如雷霆万钧具有阳刚的力量。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马培童以刻石皴法即以笔代刀法画山中的坚石,使其山的脉络具有阳刚之气,与李唐有相同之余韵。《万壑松风图》山腰处朵朵白云,冉冉欲动,将山的层次区分开,使画面有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画面有柔和的一面,画中的树、松林、石径加深了幽深的情调,左方各有瀑布,涧水穿石,令画面如闻声响,画中既有诗,诗中具有声。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除了山的龙脉具有阳刚之气之外,也是画中有云有水,与山的阳刚脉络形成鲜明对比即阴阳相互调和与《万壑松风图》一样,画中有声,有声就是诗。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8-10 11:50:47 21 0 1966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郭熙”潘玮萱评马培童(35)
郭熙,河南温县人。熙宁年间为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善画山水寒林,初学李成、范宽一派,山石用卷云皴,树大作蟹爪状,后融贯南北画法,终自成一家。
郭熙 终自成一家。
郭熙主张山水画表现的景物不但要可行、可望,而且还要有可居、可游的特性,并且提出许多山水画规律性创作方法;
郭熙主张师法自然,对自然山水要观察体验,探索其变化规律,要画出四时朝暮时分、阴晴雨缺之变,这无疑较前人的画论前进了一大步。在创作方法上,要求注重表现出景、思、情、意,经营位置,合理安排山、水、树、石、草木、烟云、道路,使之达到创作者所要达到的审美标准。特别是关于山水画三远法的提出,更是其绘画理论高度进步的重要标志。
他还主张对前人传统要兼以并览,创作态度要严肃认真。
郭熙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职业画家的他也受到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的赞扬,他们都有吟咏郭熙作品的诗。他的《林泉高致集》由郭熙叙述,其子郭思整理编纂而成。这本书不仅对前代山水画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更有许多补充与发展,从而成为古代绘画理论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郭熙代表作《早春图》(见图一)图中描绘山间雾霭浮动及旭日照射的情景,细致而生动地刻画了严冬刚刚过去,春天悄然来临的微妙变化,颇有淡冶如笑之情趣。
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有郭熙余韵,能体现郭熙山水画的独特技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呈自然山水体貌结构及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如作品《雨夜翠山》、《春到山草间木知》、《蒙山之晨》、《湖山湖之春》、《春韵》、《蒙山祥云》、《祥云凝紫》、《秋韵》等,除了以上所述,这些作品,气势雄伟,为观者呈现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境地,马培童注重这些山水特征带给人的感染,在继承和发展郭熙的绘画理论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8-10 11:48:42 14 0 1558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范宽”潘玮萱评马培童(34)
范宽的生平已无从考证,甚至在画上未找到他名字之前,有人认为范宽二字不是他本名,因为他性情宽厚,人们只知道他在唐末战乱年间,隐入了终南、太华山脉的林麓,与千岩万 太华山脉的林麓,与千岩万壑为伍。虽然没有直接依据,但不难想象,是北方的大山孕育了他崇尚雄峻的艺术追求,也不难设想,他豪揽雄峰的气度是一种对战乱之际破碎的心理补偿,峰无言,却有情,在他不平凡的取势中,群峰列岫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山水成于宋,宋因关仝、李成、范宽于山水画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故有宋初三家之称。三家中成就最高为李成。而范宽初师李成,继法荆浩,其作品《溪山行旅图》(见图一)画中突兀的高峰从中后景拔地而起,直冲云际,成为画作的视觉中心,也奠定了画作的风格基调,画家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大山气势逼人,给人以雄奇、壮丽之美。
马培童以下作品(见图四)有范宽余韵,全景式构图,大山迎面而立,树木茂密,画的中锋有一瀑布飞泻而下,前景的大石与密林、溪流与山径被推挤在一个紧凑的空间中,在观者的视野中无法推远,只能将视线转移到画的中部,虽是这样,仍然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山峰直逼观者眼帘。《溪山行旅图》画的幽暗部有一条细挺的瀑布,如闪电般戛然而下,在黑白中撞成清脆的声响,画的底部除了树木茂密,近景怪石叠起,棱角分明,大石模卧于冈丘,楼阁隐现林间,山底有小径逶迤于密林荫底,一队商旅缓缓走入观者视野,四头骡马载着货物艰难跋涉,马队的铃声与溪水声相互应和,奏出动美感人的音乐,画中的诗意也随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旋律慢慢展现。马培童以下作品(见图五)瀑布声、溪水声以及拱桥上过路行人的人马声共同相交辉映,凑出美丽和谐大自然之曲,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美的力量与歌声,与《溪山行旅图》有相同之余韵。《溪山行旅图》哪怕只看这幅小小的印刷件,那座高峰依然迎面而立,直逼眼帘。马培童以下几幅作品虽都有范宽余绪,但大都跳出范宽樊篱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构图取景上灵活多变,将观者带入另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这个境界如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引人深思,充满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8-10 11:46:13 13 0 1720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出彩-从无道到有道》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95)
焦墨出彩,焦墨之道,不仅是法,而更是道。
焦墨出彩从无道到有道,从无彩道有彩,再从有彩似无彩,有道到无道,就近道了,否则并 彩,再从有彩似无彩,有道到无道,就近道了,否则并未入道。
有道很容易,无道却很难。有道是小道,无道是大道,大道不见道。小道着意修饰出彩,大道无意于此。
无饰黑白才是天然之美。大美不雕正是此理也,画焦墨纯属喜欢,加之刻石皴要把佛造像刻好,使之作用于笔刻画法,故几十年来闭关创作。
平日出门写生,采风随手为之,反而心性显现,抓住心性,有法可得。把最好的东西留存,拼命创作,结果发现起大用的都在内心和大脑。才能品咂出那种滋味,得其三昧,内心的力量才能慢慢出来。 查看更多2021-08-10 11:40:56 13 0 1128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境界与心灵-刻石皴法佛陀主题焦墨写生创作精神》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94)
我的焦墨画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鲜明时代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焦墨画艺术对客观世界 ,是焦墨画艺术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加工、提炼、高度概括凝练而成的,是展现自己聪明勤学才智与智慧并存的内心感受和依托,丰富作品内涵,甚至填补近现代名家作品中不曾表现过的新题材、焦墨佛造像,刻石皴法,新形式、新风貌,领悟事物的本质特征。
“焦墨艺术来源于古老的传承,和大自然写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自然山川石窟佛陀是我的创作源泉,也是寓意抒情的载体,是心境与意境的碰撞、交融,最终都要托付枯笔渴墨,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语言,和个性的“造化之物”,“象由心生”,“境由心生”,“由心造境”,“抒写性灵”,是心灵深处的声音和人格特质的表现,这就是我的刻石皴法佛陀主题焦墨写生创作精神,也是焦墨画的核心价值和灵魂所在,这样的作品,才能够谈得上具有品味、境界和智慧……“艺术不仅仅愉悦人的眼睛,更要愉悦人的心灵”。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08-10 11:36:05 15 0 1562 -
2021-08-06 23:59:49 7 0 1235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风景画《紫气东来》,作品尺寸竖幅68cmⅹ34cm;
2021-08-04 20:39:19 7 0 1229 -
已认证2021-08-03 11:54:09 6 0 1488
-
已认证2021-08-03 11:50:35 27 0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