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之路,也辛苦》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53)
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逼自己一把,突破自我,你将创造奇迹;方向,自己决定!在路上,鞋磨破了可以换,路必须自己走;累不累脚最懂 必须自己走;累不累脚最懂,苦不苦心最明。别为累找借口,没有苦中苦,哪得甜上甜。在最平凡的生活里,保持谦卑和努力。
画焦墨需要在客观自然物象中寻找灵感,并通过表现手法予以描绘。
就中国焦墨画传统形式的绘画创新而言,学养是必不可少、而且是极其重要的;要创新,就必须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要表现出对客观物象的情感表达和主观感悟、这才是中国焦墨画传统形式绘画创新的关键。所以需要去学习,去拼搏,才能成功; 去尝试,才有机会!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视野!有信心就一定赢,成功一定属于有梦想有斗志有正能量永不放弃的人拥有!
马培童写扵大连 查看更多2020-07-06 17:42:16 14 0 131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中的"枯笔渴墨"》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52)
枯笔渴墨铸造:“枯笔渴墨”是焦墨画的语言,“线、点面”又是语言中的核心元素。枯笔渴墨含性,性必修,枯笔渴墨之道,贵在不用水。
枯笔 必修,枯笔渴墨之道,贵在不用水。
枯笔渴墨初始,笔墨意境玄妙神奇,又称渴笔、干笔、枯笔,焦笔画。初始宋,兴于元,行于明清,迄今不衰,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传世精品如凤毛麟角。
探其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枯韵”这一核心主体,南齐谢赫“六法”第一要素就是:“气韵生动”。“焦”是手段,“韵”是目的,不能因“焦”而失韵,经过多年研究,我解决并填补了“焦墨画”表现技法上的诸多缺陷和理论空白。
在研究“焦墨画”的同时,又发现了“焦彩”。经过补缺安道,使“两焦”合璧,纳彩赋色,而“焦墨焦彩画”则是“不玩水”的艺术,是写出来的,“写”是核心语言是“线”、“点”,这个“线”“点”是书法笔意在中国画中的延伸和演变。中国画的基础是文化,中国画的境界是哲学,创造中国画的人是修养。
中国画有“两个意境”:一是“笔墨意境”,二是“诗化意境”,“两个意境”互为作用,才能创造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马培童写扵辽宁大连 查看更多2020-07-06 17:39:59 31 1 1539 -
梁京创作日记 对话
自然野逸国画花鸟画水墨兰花作品欣赏;
庚子年夏月梁京写於唯楚轩自然野逸工作室。2020-07-06 17:07:37 4 0 153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甲骨习书《不同的龟甲契刻风格书作时亦多变化》
规格:50cm×100cm/5平尺
款识:不同的龟甲契刻风格书作时亦多变化。按此三块甲骨文,前后约相差二百多年之久,前者纤秀,后者豪迈,有一个比 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对比,书时予复加强。杨牧青。
附议:以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的"巨著"《甲骨文合集》及至《甲骨文字研究》《甲骨文字典》《甲骨学一百年》等百余册籍为例来说,至今几代"甲骨学"前辈、学者对甲骨文字的研究,其功甚伟,不可磨灭,但内有许多文字、文义解读和对甲骨文的认识还欠妥,欠准确,欠科学,未达其本义本源处。
这是由于晚清民国之季,当时在孙诒让、罗振玉、刘谔、王国维等前辈先入为主的“甲骨文是卜辞说”的认知和主导思想,以及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对“文明标准界定”的“西化思想历史观”灌输下,使中华民族本有的甲骨文字首当其要的释读就陷入了“龟甲刻字”研究困惑与死胡同了,也导致120年来至今将整理出来的6200多个字(见《甲骨文字形表》)无法准确的解读和释义,还至文字的本义本源。而拥有、掌握学术研究话语权的阶层,一言拍堂,往往在学术象牙塔圈层和人文社科项目课题研究的堡垒中一框萝卜萝卜一框的打转转。
其实,甲骨文字不是商代的龟甲占卜之辞,亦即力倡的“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上世纪50年代时"院科派"甲骨文研究大学者陈梦家先生曾提出"甲骨文是文献档案"的观点,可惜被甲骨文是卜辞观及其学术氛围的大洪流给冲刷而去了。十多年前,"民科派"太湖璩效武先生研究后提出甲骨文不是卜辞,但是其对文字、字句的解读方法和结论,囿于一定局限性,无大的思想之识,只见亮光闪现,未成光芒,阅璩先生履历实为悲感!时下,甲骨文研究名流宋镇豪先生似乎也意识到了甲骨文不是卜辞的这一问题,而宋先生勤于大数据的科学的进行"甲骨掇合″是功显著的!
其实,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字,在诉说、记录、承载着上古中华文明的一段殷商文化文明史,每一个字都是一个鲜活的面孔,字字含情,字字有义。学习时日久了,就会感受到每一字都会说话,每当静夜入寐,似梦间就能听见这些古文字向先生我说话……它们,有血有泪,有喜有悲,有欢有愁,有的手舞,有的足蹈,有的金戈铁马,有的河水涛声,有的仰天长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媚显世态,有的争斗不息!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7-06 17:04:10 3 1 1099 -
已认证2020-07-06 16:39:50 11 0 2785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出心中的圣佛--胡杨》童心写历(12)
焦墨渴笔傲骨桑, 黑白阴阳任风霜。 桑田沧海魂长在,笔中胡杨醉墨香。
追求外在形态,意在表达神韵、气节、风骨、精神,每次画之前心中对它无限激 求外在形态,意在表达神韵、气节、风骨、精神,每次画之前心中对它无限激情,每棵树都当作一尊佛,画出心中的佛陀胡杨。
写树,二三株、令其反正阴阳,各自面目,参差高下,生动有致。其势起舞,俯仰蹲立,蹁跹排宕。或硬或软,运笔运腕,大多以枯笔骨意写之。皆随腕转,齐并一力,运笔极浓重到枯淡处,却须枯墨消去猛气。或浓或枯淡,虚而灵,空而妙的把胡杨龙根龙身龙筋骨的精神画出,重镇胡杨浩气苍然铁枝硬骨、枯荣忠信笑对寥天,为功绩和奉献精神正似这顶天立地的胡杨。
我们的民族象千年的胡扬一样经历了风雪的考验不畏惧一切的困难,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疫情又一次考验我的民族精神疫情过后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马培童写扵古沛,2020,2,6日。 查看更多2020-07-06 16:32:53 16 0 1825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点线在焦墨胡杨写生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童心写历(11)
线条是焦墨胡杨写生和创作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就是枯笔骨线,是用枯线骨意抒情、作为表现胡杨树造型语言,勾勒树枝树杆特征、展示画面结构的主要 特征、展示画面结构的主要功能,为情感表述的主体。通过线条改变形态走向,点表现树叶,从而释放心绪中流动变化的行迹。枯笔渴墨线条和点已然成为焦墨画胡杨的精神特征。线条起初是由中国书法的笔法演绎而形成的,因此有着强烈的书法意蕴。而在画面里的表现则有长、短、曲、折及提按等变化。
诚然,随着焦墨画技法不断发展,其线条和点的笔法、墨法较之书法而言更为丰富且多变;而在其不断更新的同时也更能强调其对胡杨表现抒情功能,具有展示我对胡杨赞美,和表现我内心世界的作用。
马培童2020 查看更多2020-07-06 16:31:27 24 0 1524 -
2020-07-06 13:02:02 4 0 1231
-
2020-07-05 19:16:18 6 0 2408
-
曹集珪创作日记 对话
知天命怕过年;
小时候过年,粗布新衣,心中幸福无比,吃着干净的鸡鸭鱼肉,喝着天然的纯净水,大年放炮仗是欣喜的奢望,家人多团聚亲情比天高,我的年,我的年,七八口的家过年用不了一百块。
当我长大了以后 大了以后,伙伴们各自漂泊,偶尔还有问候,聚会,在外的经历与结果不同,见面的寒暄,总觉得那已是敷衍,当年谁教我们富贵不移,嘴上说着要尽量多相聚,心里滋生着不良的信息——见面就攀比!我的年,我的年,装门面,心里不爽还费钱。
到了现在时候,日子没有自由,忙的头破血流,身边没个交心的朋友,谁说友情超越岁月永不变,不信你试试艰难岁月谁会帮,也会让你明白富到深山有远亲,穷到街头无人问里面的深刻内涵与无奈,无用之人就没交情可言,我的年,我的年,怎么过!
难过,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也就这么过——
天理循环道德昭,
我心独立任逍遥,
笑看轮回音踪缈,
自娱自乐自飘零。 查看更多2020-07-05 17:28:02 9 0 1080 -
2020-07-04 20:30:22 8 0 1769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隶书书法《马到成功》;信心必赢旗开得胜,努力工作马到成功。
2020-07-04 17:45:22 3 0 251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名称《滕王阁序句》
规格:137cmx34cm/4平尺多
款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庚子仲夏杨牧青。
附议:书艺之门,以技彰术,以术传文。就体例,前贤归结为真、草、隶、篆四大体。细分之 大体。细分之,各体又显不同,大抵有十八家之多。
余常言,一名"合格书法家″应是诸体皆善而专攻于三、五体以立艺业。若擅于画道者更佳,通于音律词章、医武星相者甚喜。若书画皆擅且又能入于经藏而出于典论者尤佳。至若"善书擅画″而于天、人、地、时、空与令度纲辰之幽明者,则不以艺技视其术业,若见者乃为稀世之大仙,我等当顶礼之!如,陈抟、白玉蟾、善导、朱耷、虚谷、弘一诸师是也!
书艺之人,经历累月,果真出入一百二十余种碑帖犹若无人之境,至此始可大喊大叫,游走江湖,甚至开山立寨,导而师耳。然,当世之风骤急,欲欲洪流,以书艺之名而行走江湖者,多至算数无法譬喻,此书艺之劫数。斗转星移,旧不去则新不来,浩浩荡荡,此又非劫数之可喻说,实乃艺道人心之故也!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7-03 19:40:31 5 0 118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司母戊大方鼎再解重读
最近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名称释读等问题又热见于网络之间,故此我略说之一二。
1939年3月在“殷墟”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这个商代大方鼎——司母戊,按说,郭沫若老先生 若老先生当年释"司″是对的,解释为"祭祀母亲戊"则有欠妥之嫌。后来,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该“大方鼎”亮相时以"后母戊鼎"的名称出现。央视播出后,随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围绕"司"、"后"的名称之争由学界也扩展到了社会……按说,改成"后母戊″其实是改错了的呵。也有人认为母字与女字有差异,是不同的,并释为“后女戊”或“司女戊”,这也是不对的。
按"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对古文字的解读看,此处是“母”字非“女”字,特别在“女”上加了一横划,这是表“天”,是表意有担当“天帝命”的一个伟大女人——即“母”无疑也!
"母戊″其实是表一个字的义,是"戊+母 ″组合形体,并非母、戊两个独体字。戊+母表维护、保卫、承袭的意思,不可做独体字去释。戊表戈、权力、命令。它是蕴含着一个商王族群的完整的历史和文化精神传承故事,好比族群徽标!
司,表在"壇″用糜谷枝干(笤帚)对"神″祭祀,打蘸(集体祭祀神灵)向东南方。《山海经》有这种祭祀礼规。过去天南地北,“司”的文字方向就那样了,至今也没有变。试着举一把用糜谷枝干早晨太阳刚出来不久面向东南方去打蘸吧……这个动作就是“司”字的形体本义本源,口代表壇城。这种民间送瘟疫、鬼神的打蘸形式,过去关陇地区很多的,估计现在的西北、南方一些乡村区域还会有的。
注:这张剪纸图太珍贵了,找不到原作者,谨此致谢!名为吉祥物“扫晴娘”。清代《陔余丛考》记载:“吴俗久雨,闺阁中有剪纸为女形,手持一帚,悬檐下,以祈晴,谓之扫晴娘。”其实,这也是“司”字的本义本源传俗之一。
今世的专家学者们把这么好的一个大方鼎硬弄给商王妃"后″,也只不过是为了捍卫、稳固殷墟的考古价值和后来的文化产业而已,估计与“司母戊鼎”的本来相去甚远了。另,甲骨文"后″字与"司″字的字形表义是截然不同的。
再思之,这么大的一个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能让一个商王的“后”去折腾吗?或商王祖庚(祖甲)为母后“妇妌”制作的专用祭祀器吗?从该墓出土就能说是该墓主的东西吗?过去的王朝也是有传承收藏的呵!!
这个大方鼎是商代的国家器非个人器,我们的专家或都明白的糊涂了而已!今看,这个大方鼎弄不好就是商代承袭禹九鼎之一的大鼎精神而铸造的镇王朝之宝器,只不过后来因商王庭特殊变故而被埋入墓室罢了!一一庚子仲夏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7-02 20:49:57 6 0 2074 -
郭浩艺创作日记 对话
郭浩艺水墨人物画《毛泽东主席》作品两幅,请大家欣赏。
2020-07-02 17:02:29 4 0 2187 -
郭浩艺创作日记 对话
郭浩艺国画人物画《十八罗汉》,局部图,作品尺寸丈六193CM*504CM,甲午年画於京华;请欣赏。
2020-07-02 16:59:07 53 0 3282 -
2020-07-02 16:52:43 53 0 5261
-
李玉凤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国画山水画《逸居图》,自题诗:“山深水静野花喧,清茶一盏半曰闲。偶有旧友话桑田,时荡小舟钓一杆。”
庚子年春月李玉凤国画山水画作品欣赏,含局部图。2020-07-02 11:47:51 6 0 1793 -
李玉凤收藏日记 对话
著名书画家卢光华院长,中国美家协会会员!
精心创作的四尺整张国画山水画《天井峪揽胜》!得自然之景,写自然之法,有逸气自发!请欣赏欣赏。2020-07-02 11:44:07 4 0 2300 -
已认证
当代书画名家—缪月红荣誉资质 对话
在2018年我很荣幸成为------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院聘画家和会员。
2020-07-01 20:47:52 6 0 958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人生造福,干劲冲天。”
2020-07-01 10:42:35 2 0 1091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人奔福造,马到功成。”
2020-07-01 10:41:52 3 0 183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让陶器说话——改变人们对文明标准界定方法与认识
在以华夏文化与文明为主体的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陶器的历史很悠久,经现代科考测年可知已有3万多年。
1999年长庆石油勘探研究开发院袁效奇先 袁效奇先生和他的同仁在研究“庆阳第四纪地层”时,在庆阳十里坡、环县曲子一带“晚更新世河湖相自然沉积地层”中发现一些红色的陶器残片,经分析并用碳14C测定它是一套距今约3万年前的堆积,与根据哺乳动物化石所确定的地质年代相一致。这一发现把陶器出现的年代提前了大约两万年,其意义重大。现在国人普遍认为钻木取火在4至5万年前始于河西走廊的燧人氏部落,环江的远古旧石器文化遗存与3万年红陶残片的出现,证实了庆阳先民在人工磨檫取火技能上极有可能早于燧人氏钻木取火,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见窦彦礼先生《上古庆阳》/三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1973年首次发掘的广西桂林独山西南麓“甑皮岩首期陶”距今约9000多年至7500年,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有代表性的遗址。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考古专业机构联合出具《综合意见书》,形成关于“陶雏器”研究成果的综合意见,认为:甑皮岩首期陶属于甑皮岩先民使用“双料混炼”技术制作成的“陶雏器”;甑皮岩首期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陶雏器”,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是陶器的雏型,是陶器研究史上的重大发现,对研究陶器起源具有重大意义(见2016年11月15日“中新网”广西新闻报道)。
1973年至1977年对河北武安磁山、浙江余姚河姆渡到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发掘出均距今约7000年以上的陶器片。1986年起发掘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发现陶片距今约9700-10500年。
2004年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文化中3B1层出土的条纹陶,其烧制年代约在1.3万年以上。201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文化中陶器罐碎片的发现,可追溯至公元前2万年-公元前1.9万年(见《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学系保罗·格德伯格等发表的《江西仙人洞遗址两万年前陶器的年代研究》文稿)。2016年起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华南考古发现距今1.7万年的陶片。
日本早期绳文人陶器距今约1.25万年,北非陶器距今约1万年前,南美陶器距今约7000年前。1925年在中欧的捷克布尔诺南部摩拉维亚盆地下维斯特尼采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一件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体女性陶质雕像。现有许多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有伪造古文化古文明之嫌。
从现有资料来看,普遍认为中国的陶器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要原发区而传向四面八方,龙以泾河、渭河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和南方江西、广西一带,大都在1万年以上。特别“黄土大塬的庆阳三万年红陶残片与旧石器晚期文化层次”这个时限与我力倡并主导的“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中常讲的“确定中华文明3万年观念”从时间年限对应上来说是一致的,是可做重要佐证之一的!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陪伴人类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至今还在使用。《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唐代赵璘《因话录·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蜀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这是对古人陶器制作与使用的一个记述缩影。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这里我认为,“斗争”要不得,人类应该与自然界相适应的生存和寻求发展,而不是斗争式的发展,更不是发挥禽兽性的“丛林法则”。人类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不是斗争形式的表现,这个要区分开来。所以前面我对郭老原句删“向”改“斗争”为“生存”了。
当今,关键的问题是,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在对“文明标准界定”时不把陶器这种“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列入重要的要素之一,简直是蠢极了,我们不知这些西方世界的欧美人对文明标准界定和后来相继的引用者怎么这么的脑残呢?!这也导致中国人对文明标准界定和引用时也相继的陷入了误区的序列。如,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是采用了这种“文明标准界定”法之一(见该工程首席专家李学勤先生有关访谈),把华夏先祖“划时代的发明创造”的高度文明却放在一边不予以应用,不予以浓墨重彩!
究其因,原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那些提出文明标准界定的英美学者是缺氧的,是蛮荒未开化的,心智愚昧之故也!资料显示,文明标准的定义出自西方学者。美国原始社会史学家亨利·摩尔根在1877年代表作《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社会进化史分为三个阶段:野蛮、半开化和文明。他关于文明的标准只有一个:文字。英国考古学家格林·埃德蒙·丹尼尔在1968年出版《最初的文明》一书,使“文明标准”得以确立并流行开来。他的标准是:城邦、文字和礼仪建筑三条,文字不可或缺,再有另外一条,即可认定为文明社会。由此也导致了全世界性的“文明标准界定”滥觞,并且荼毒于拥有数万年之久的华夏文化文明史,而我们的中国学者以“科学研究”、“学术结晶”、“思想超前”等名义照猫画虎的生搬硬套!
我们必须要明确的知道,人类一切劳动创造和文化形态都是文明的体现与反映。文明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阶段。有人类就有文化,有文化就有文明。文明并不是以“文字、青铜器、城邦(国家)”三要素为界定标准的,这是狭隘主义和思维禁锢在作祟!
如今,我们要用力的温柔的去拍打清醒被欧美一些不良思潮灌输迷糊了的脑袋,让世界都知道——古老的中国文明事实上应列为四大文明古国之首,中华文明不是上下5千年,也不是8千年,至少是拥有3万年的文明根基!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个事实,近两年来,中国学者不断的建议或倡言,要搞“中国的文明标准”,不能再用西方的文明标准那一套,这是令人非常欣慰的!如,2018年5月28日历时15年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对中外媒体发布成果时说:“这些新的考古成果将更新进中国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而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中国的考古学家们也提出了与西方不同的界定文明的标准。”(见“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报道)
吾国吾民、吾学吾科,当该反省认错纠错了,要坚定中国文化信心,期以迈进更好的“文化自信”状态中,国强时文化与历史也一定要强,要跟进!!——庚子仲夏杨牧青复记于北京 查看更多2020-06-30 19:39:03 5 0 130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七一建党日:杨牧青书法及甲骨文非卜辞说“党、民”二字解读
名称:书法
规格:50cm x 100cm/5平尺
款识:建党立国,民为其根。二0二0七一之际,杨牧青于京。
附议:该作品受韩老师之嘱 京。
附议:该作品受韩老师之嘱为“红享厅”庆“七一”活动而写,揉合了多种书法形体进行艺术创作。其中,建取金文;黨取睡虎地秦简;立、国、民、为、其取甲骨文;根以甲骨文和小篆为体。边款小行草,通幅在不失书法艺术法度的基本原则下而书。笔不新,墨不浓,纸不华丽,用笔贵大气,结体忌刻意娇作之媚态,忌狠刹劲儿。古人言“平和简静者上,剑拔弩张者下。”这也是我常言的中国书法率真派艺术之理念。此处“派”非派系、宗派之派,是为表达一种书法艺术风格风貌的“派”而用的词义。
党、民二字解读:
党,古代地方组织,以五百家为一党。如《周礼•大司徒》:“五族为党。”引申出乡党、朋党、父党(亲族)、正直、处所等。近代增加了“政党”的词意。“黨”古与“倘”、“傥”通假。又用作氏族名姓,如党氏、党项族、党河、党项河。其中,党项族是羌族一支,是上古禹夏的后裔,南北朝时大多分布在青海四川交汇区域,北宋时曾建立“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当时宋人称李元昊建立的“邦泥定国”为“西夏”是很有深意的,不仅表明了他是位于“大宋王朝”的西边,而且也表明了他们是华夏族的“夏人”呵!
党字,甲骨文今未见。金文以尚、黑二字组合,春秋战国帛简文字到汉代隶书至今繁体楷书“黨”均承自金文(青铜器铭文)形体,简化正体字作“党”。今查知,所有词典、辞书对“党”字释为“不鲜也;晦暗不明;不鲜明(意为天窗被遮挡住了)。”均是误读错解,对字的本义本源欠真识之过也!
按“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思路根据“黨”字的形体构造去分析:尚,表人们要遵循城壇(囗)、屋外(穴半包围)的法令、秩序(天、帝观)准则(左右两点示意)。这个“准则”就是告诫人们要符合阴阳和谐共生之道,不能违背天地自然规律。黑,表人要与天(城壇/昆仑)融合一体,故甲骨文有其形。天玄(青黑色,一般夜空有此颜色)并要有光明气象,故有的“黑”字在“人”字基础上以“火”字形为底部留传至今,并不是近现代学者解释的什么黑烟囱意思呵!
金文将尚、黑二字组合为一体成“黨”字,其义可谓是深远,叹服古人造字之智慧。尚与黑的结合不仅表意了团结、朋党的“黨”义,而且也是对“上、天、人、法、火(光明)”的传承与表述啊!可惜,秦汉以后至今,人们对尚、黑二字全部解释错了,仅知其崇尚、黑色之表象而不知其准则、人天融合一体之内蕴。因此上对东周晚期《上黨武库戈铭》和战国时期出现的“黨”字,一错再错的解读而已。
民,甲骨文与金文、帛简文字中都是非常多见的。许慎《说文解字》“民,众萌(氓)也。从古文之象。”三国《广雅》“民,氓也。”等以“葢象萌生䋣庑之形”释意,均以“人”的属性来解释“民”的“上下众多”意思,或假借用于“氓”等意,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但是,最让人感到吃惊和破涕的是,近现代学者多以“像有刃物刺目之形”来解释“民”字,说是“奴隶主用尖器刺盲俘虏的左眼之后强迫他们为奴的”,竟然脑洞大开、奇异怪谈的将左右眼都给能分清楚了。对于这种错误的解释要必须纠正之。出现这种错释情形,这是这些学者根本不懂古文字的形体构造,照抄古书或近人胡言,或受现代西化语言文字学的某些不良思想影响,所以就弄不懂、弄不通中国上古时期的“字”的本义本源!
按“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思路根据“民”字的形体构造去分析:“民”字的含义没有那么复杂,“民”字不会有那么残忍的来源。“民”就是黎民,就是人民,就是百姓,就是“上下众多”而相居聚的族群之人,也有“母”萌生意蕴含其中!
甲骨文“民”字的形体构造准确地告诉我们,人要用智慧的大眼睛去看方向的,辨识是非!这个方向和是非,就是以日月运行规律为准则,是具有开始、起首、头领、分辨、坐标的意思,所以甲骨文“民”字就是一个大眼睛下面出现了一个“十”字形的示意符,而这个十字又与帝、甲等字是分不开的,又与坐标、十字路口要分辨谜径是分不开的。
“民”字到了周代金文时将“目”和“十”简化,在保留“目”的基本形态后而且又特别重视(加强)下部的示意符功用,所以下部的竖画犹如“杵”一样的坚实(如西周《尊》。有的“民”字下部如木根或草形,是表生生不息的意思(如春秋《洹子孟姜壺》、《王孙遗者锺》),而《王子午鼎》以鸟形和十字形组合的“民”字,这更是妙极了,意义很深远,不仅是说“楚人喜装饰、好神秘”的那样简单,其实是直接表明、承载了楚人对先祖商(玄鸟)的文化精神和思想道德及其历史情感的铭念与记录!
当然,对于文字的一般性读识,东汉许慎(约58年-约147年)《说文解字》、清初张玉书(1642年-1711年)、陈廷敬(1639年-1712年)等编撰的《康熙字典》及近现代李学勤(1933年-2019年)主编的《字源》和中华商务书局先后编写出版的《辞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不能略过,要解读、解开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的深义与秘境,预计“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逐步在将来会能派上大用场的!——二0二0年七一前杨牧青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0-06-30 09:14:20 4 0 2361 -
叶向阳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五合汁》《和合香》《和合祥》,为北京和合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题。同祝《北京和合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事业发达!万事吉祥!
和合香,和合祥,和合美,和合赢。附装饰效果图,请欣赏。2020-06-29 17:38:14 11 0 1650 -
叶向阳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鸿运当头银瀑欢歌》,庚子年夏月叶向阳七十五岁画於北京;
感谢好友老培鼓励和为国画山水画《鸿运当头银瀑欢歌》题诗:
鸿运当头,
银瀑欢歌,
群山红遍,
江行船舸。
感谢潘总鼓励和 。
感谢潘总鼓励和为国画山水画《鸿运当头银瀑欢歌》题诗:
银瀑欢歌,
自然奇观。
笔墨生花,
气象万千!
感谢好友清风鼓励和点评:
红运当头,银瀑欢歌。蓝天白云,碧水蒼茫。江山多骄,蔚为壮观。书画大家,妙笔生花。为叶老大作点赞。
感谢微友森林之黎鼓励和为国画山水画《鸿运当头银瀑欢歌》题诗:
峰峦红遍,
涧水欢歌,
云雾飞舞,
叠林如墨!
翰墨颂中华,国画山水画《鸿运当头银瀑欢歌》,恭请好友品评分享,恭祝大家吉祥安康。 查看更多2020-06-29 17:30:54 21 0 202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现当世及今后,甲骨文书法、篆刻创作时,因甲骨文目前通释的字少有限,不够用,那在选用字时尽量别用假借、通假、拟古方法去写了,代因时迁,字因文彰!甲骨文通释不够用的,就向金文、帛简、 秦隶靠拢借用,用甲骨文契刻刀笔法写出来就行,这样避免许多不可认、不确释的问题。譬如,红色、故事偏偏写成工色(人卩结构)、古史就欠妥了!
依愚见,根据近年来一些全国性甲骨文书法展活动和院科官派、民间民科派甲骨文研究的状态及网络显示情况观察与分析:当前能会用毛笔写甲骨文字的不过就万余人左右;能懂书法技法创作会写甲骨文字的不过就五、六千人左右;既知书法艺术是什么又能明白甲骨文字研究意义的不过就两千人左右。
若再细究之,能谙书法之道且擅绘画、美术和古文字研究解读者,估计不到千人左右,而这千人之内又能出入于上古文化文明探源和东西方文化文明交流寻根者,估计又是寥寥无几了!
关键是甲骨文字不能够适时的普及性是上不正途、不正法而致使下无明无识的问题,以为甲骨文就是专家权威的事,或学术圈子的事,与人民、与老百姓无关……所以国家高层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历史研究″等大蓝图下,提出并鼓励全社会要对"冷门、绝学……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重视、传承、发展,要"有人做"啊,当然这也是广大中华优秀儿女的心声,民声即国声!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6-29 12:28:35 5 0 1387 -
已认证
当代书画名家—缪月红创作日记 对话
工笔画作品《菊花》
艺术的遗传基因是随他(她)的父母一方的基因细胞而来的。在过去众多子女的兄弟姐妹当中,也会在他们身上出现的艺术细胞或多或少的现象。
怎么会看出来呢,在 衣着打扮方面及在买家居时 p;衣着打扮方面及在买家居时的眼光或看待不同的装饰品等等都会看出来的。
一个身上有较浓艺术细胞的人如果没有朝这艺术这方面发展的话,也是不会有建树的,俗话说天才也要靠勤奋,这话千真万确。只是一个有艺术天赋的人他(她)的悟性会比常人高些。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喜欢欣赏美的东西,如大自然优美风景或精美的图片或好看视频。这就证明了这个人是带有艺术细胞基因的,只是他本人不知道而已。
因为这基因细胞在你身上,它只会当你与美有关连的时候才出来的。…待续(二)
(图为缪月红工笔画作品《菊花》2006年创作)晚上好! 查看更多2020-06-28 20:16:18 5 0 1617 -
张中创作日记 对话
篆书书法《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张中篆书书法作品欣赏:
01 孝感动天
02 亲尝汤药
03 啮指痛心
04 百里负米
06 鹿乳奉亲
07 戏彩娱亲
08 卖身葬父
09 刻木事亲
06 鹿乳奉亲
07 戏彩娱亲
08 卖身葬父
09 刻木事亲
10 行佣供母
11 怀橘遗亲
12 埋儿奉母
13 稍豁温衾
14 拾葚异器
15 涌泉跃鲤
16 闻雷泣墓
17 乳姑不怠
18 卧冰求鲤
19 恣蚊饱血
20 扼虎救父
21 哭竹生笋
22 尝粪忧心
23 弃官寻母
24 涤亲溺器
杭州市市长调到郑州市仼市长,来到郑州后,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治理交通与教育。教育局规定小学必须有午歺,市财政补贴大头,家长象征性地拿一点。中午在校午休,下午提前上课,提前放学,放学后学生不准出校门,由各任课老师负责督促检查作业,一直到放学为止!市财政拿出资金补贴学校。这样以来,各种补习班、托管班都做鸟兽散,纷纷关门。家庭沉重的教育额外负担没有了,家长也解放了,堵死了老师上课不用心教,课后在外辅导捞昧心钱!增强了教育部门的责任担当,回归教育的本真!可谓一举三得!!特受各界欢迎,反响强烈!这样的改革才真正是以人民为中心,为教育为百姓做的 大好事! 此文看完请广为转发,让各地能够效仿学习。真正重教兴国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 查看更多2020-06-28 15:35:29 46 0 315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的禅境:引禅入画表现净心顿明的空浩之境-童心写历(10
焦墨画在传承文脉基因的前提下,枯笔骨意更加纯粹化。把物象抽象处理后变成画面需要的视觉元素,气象萧疏、作品引禅入画表现净心顿明的空浩之 入画表现净心顿明的空浩之境,有着虚空明境的审美意趣。禅意颇浓。
禅的感受状态从美学的角度看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的境界,这种境界中国古典美学中称为意境;意境中所表现的相不是一种日常生活经验中的感性之相,它是一种本体的实相;实相是一种无形之境,至象无形、至音无声,境不是一个实际的现实之形,是意中无限之形,不是现实之相;而是意中之大相。正因为意境之相是超绝于眼中之象的,所以它能无不形、无不相;因此境是导引欣赏者进入无形大相的一种象征。在直观中顿悟就是境;因此禅境也是艺术中的意境,美学中的美境。下图我的创作,(抗寒)全国人民都在抗肺炎疫情,就象胡杨一样经风雨,抗严寒,打一场灭疫情的战疫。
马培童2020,02,04 查看更多2020-06-28 14:58:54 21 0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