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19 15:31:07 11 0 1254
-
2021-07-15 19:31:24 11 0 1080
-
2021-07-14 22:20:04 4 0 953
-
已认证2021-07-13 17:04:50 11 0 1306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荆浩》潘玮萱评马培童(29)
荊浩,字浩然,山西荊水人,另一说法是河南济源人,主要活动于后梁时期。
荆浩出身于士大夫阶层,有诗才:博雅好古、以山水专门,颇得趣向。(见《绘画宝鉴》)身 好古、以山水专门,颇得趣向。(见《绘画宝鉴》)身逢乱世,为逃避战乱和动荡不安的政局,荆浩选择了避世隐居的生活居太行深处之洪谷,自号洪谷子。
荆浩山水多以北方大山大水为描绘对象,作全景式构图,并善作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得雄峻之势,皴笔晕染,得笔墨之雅趣,谓为唐末山水画之冠。
据现有文献记载推测,荆浩是个独身主义者,没有家庭拖累,闲云野鹤,整天在山林里转悠,满目看到的是古松、怪石、祥云、烟霞、奇峰、流瀑……时间长了,难免有图画的冲动。于是带上笔和本子,开始写生,据荆浩自己说,在画了不下万株松树,才开始有些模样。
荆浩的山水,很好地表现了中国北方山水的特征。如山势峻峭挺拔,石头圆中带方,刚劲坚硬,树木曲中见直,高大挺拔,和南方山石的松软、树木的秀逸成鲜明对比。北宋的关仝、李成、范宽,都学荆浩,宋朝梅尧臣有诗言“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就是说范宽一生学荆浩,也没有学到家,李成学荆浩,只学到一个平远构图。可见,荆浩地位之高。
其作品《匡庐图》(见图一)营造了一幅雄伟刚劲与寂寞幽静相互交融的远离人间烟火的空灵世界。此作品采用鸟瞰式纵向全景布局,将高远、平远、深远相互结合,气韵清朗,格局开张。
马培童以下焦墨山水有的也采用鸟瞰式构图,将高远、平远及深远之景拉近距离,直接展示在观者眼前,气局开张,气韵清朗有荆浩之余韵,有些作品也采用全景式构图,既具雄阔伟岸之势,又不乏细部精彩描绘,有荆荆《匡庐图》之余韵,如下图作品。
荆浩《笔法记》提出画有六个法则,分别是气、韵、思、景、笔、墨。气者,用笔一气呵成,意到笔随,心灵手敏,笔无凝滞。韵者,隐去笔墨痕迹。突出物象特征,所画完备而不琐碎庸俗。思者,删其繁冗,求其主要,凝想物形,宛然目前。景者,制度不同,随时变更,搜其妙处,创为真画。笔者,虽然依照法则,但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精熟之后自由变通,不专顾实质,也不专顾外形,生动活泼,毫不死板。墨者,高低浓淡,深浅厚薄,墨华淹润,文采自然,不见用笔痕迹。
荆浩的六要,发展了谢赫的六法。体现出思与景的内在联系,深化了谢赫应物的概念,六要首次把绘画的骨法从用笔的一端发展为笔与墨两个方面的内容,六要既保留了六法的精神,又切合山水画实际应用的法则,它的价值之高,不在六法之下。马培童以下焦墨山水作品,以笔为骨力,以焦墨的墨色变化,来体现浓淡及黑白二者关系,与《匡庐图》画家注重用色浓淡、及黑白对比有相一致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7-13 16:59:34 32 0 2218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赵孟頫》潘玮萱评马培童(28)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死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诗词、 > 赵孟頫博学多才,诗词、书法、绘画、音乐均深,特别是书画成绩最为突出,他在绘画方面继承晋唐五代和北宋的优秀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自成面貌。
赵孟頫的山水画既承北宗传统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重色法和北宋李成、郭熙的水墨勾皴法,画法刻意求工,运笔侧纵,勾斫简括,甚少渲染,风格工整,又取法于南宗画家,即继承唐王维和五代董源、巨然等人较为放逸的画法,作浅洚设色或水墨晕染,笔法圆浑含蓄,风格秀逸。
其作品《鹊华秋色图》(见下图)描绘左为华不注山,右为鹊山,周围是一派清秋的自然风光,山下百树云集,古朴苍郁,柳叶开始枯槁,枫树渐渐转红。由远到近,洲渚烟汀密布,港汊沟涧纵横,茅斋隐于林中半显半露,苇麻林立,不生丝风,万籁寂静里又有生命在搏动:书生在闲读,漁家出沒在汀泖之中,牧羊人追赶着羊群,羊群跑到尽头正回首张望……,整个画面洋溢着娴静的田园风光和怡人的牧歌情调,毫无悲凉伤感的气息,这是画家赵孟頫在逆境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幅图用中锋干笔勾线,似在写篆,又颇具草书活泼灵动之笔意。
马培童以下焦墨山水,绘多树云集,线条流畅艰涩,力透纸背,有“金钗股”、“屋漏痕”之迹。与赵孟頫有相同之余韵。
赵孟頫用了近10种不同表现手法来画不同的树,使诸树各尽其态,马培童以下部分作品也用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体现不同的树。
赵孟頫《子昂自跋画卷》,提出作画最关键的是要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如今的人只知道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以为是绘画能手。殊不知如果没有古意,百病横生,岂能看之?赵孟頫针对宋末元初的画风,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绘画主张,其实质是托古改制,以古为门面而创造新意,托古创新,发扬晋唐时期清远、古雅的艺术风格,并开启元代绘画的简淡之风。他是承接宋元绘画的关键性人物,对后世影响巨大。
马培童以下所绘的焦墨山水,脱离了敷色浓艳,具有古香古色的韵味,与赵孟頫所提倡的观点相一致,具有相同之余韵。(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7-13 16:57:03 43 0 2246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原始记忆——佛教造像艺术》童心写历(89)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
在两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佛教造像艺术也随之落地中华,历经千年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地佛造像艺术。
在中国 造像艺术。
在中国历代工匠的创造中,佛造像拥有庄严和谐的美感,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是服从于内在的表达,超脱、安宁、和谐。
中国的雕塑是建立在写意情怀之上的,而非遵循西方的人体解剖学。人们用石雕、彩(泥)塑、木雕、铜铸、瓷塑、绣像、缂丝、干漆夹苎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佛造像艺术之美,佛造像艺术在不同朝代也呈现出来不同的风骨。
北魏、北齐的秀骨清像,隋唐盛世的雍容华贵,两宋的典雅、秀美到明,古代中国佛教徒在遵循佛教经典思想的基础上,指导工匠大胆尝试,以概念化的处理手法,创造出为气韵、为形神表达的汉地佛造像艺术。
中国古代佛造像,以庄严典雅的形式记录佛教艺术与历朝历代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无论是造型,还是线条的处理,都遵循传统绘画中白描的方法,讲究节奏和笔意,具有非常的绘画性。当你站在佛造像前,无论你是否信仰他,抬眼凝视都会被他的华丽庄严与悲天悯人所打动。
拈花微笑,涤荡了世间种种烦恼。那微笑像是在倾诉着什么,似一种无形的风,吹拂心灵。这是中国最美的微笑,也是东方最美的微笑。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07-13 16:51:31 23 0 135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佛像风格——石窟探访》童心写历(88)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
佛教造像艺术,始于印度贵霜时期的犍陀罗,后传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再由中国传至朝鲜半岛、日本。在传播的过程中,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因民 ,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因民族、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几经变迁,受中华文化艺术影响的佛教造像体现尤为突出。
我多次去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考察写生,搜集了大量的古代佛教造像资料,研究探索,认真研读,掌握佛教石窟造像的时代、地域、文化、艺术风格特征,提炼出适合创作的线形造型,刻石皴法,加以强化,从而使其作品既符合佛教造像雕塑特征,又更有石窟艺术意趣。
多年来创作的石窟佛教造像作品多达一二,百多幅。种类和题材极为丰富:有汉传佛教造像的佛陀、菩萨、罗汉、飞天、经变等,也有臧传佛教造像的祖师、本尊、度母、护法等,还有柬埔寨,泰国,古印度犍陀罗时期佛教造像风格的作品。
创作的佛像风格独特鲜明,手法多样。把握造型,朴实浑厚、典雅精致、简洁大方,把石窟艺术之美跃然纸上,自创堪为当代罕有的刻石皴法,和佛造像精品佳作。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07-13 16:49:59 24 0 1500 -
2021-07-09 16:25:46 24 0 4636
-
叶向阳荣誉资质 对话
《不忘初心翰墨庆百年,牢记使命丹青颂党恩》。叶向阳荣获《中国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诗书画创作大赛特别金奖。恭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
2021-07-09 16:19:27 23 0 1479 -
2021-07-09 16:17:17 64 0 3371
-
何学忠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钟馗《神威图》,百馗楼主人辛丑年夏月画于古凉州。
纵观学忠作品,"求变出新"是他写意钟馗画的最大特色。钟馗文化作为中国民间艺术长河的一脉,已经传承了千年,民间描绘钟馗相貌奇异、豹头环眼、 ,民间描绘钟馗相貌奇异、豹头环眼、铁面虬髯,虽给人以丑相,但他却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是位刚直不阿的"万应之神“,他负载着特定的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质。学忠深谙民俗文化在国画中的重要性,他依据民间百姓的精神诉求和精神仰仗植入自己独特的想象因素,大胆求变,把钟馗题材多元化,图式多样化,笔墨语言独立化。他直言“我的钟馗图都是为百姓大众服务的,要接地气,要充满生活气息,让人们有一种强烈的灵魂依附感"。学忠笔下的钟馗仿佛昭示世人驱邪之神、正义之剑并非幻化形象,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可看、可信、可倚。(江左庸人) 查看更多2021-07-09 16:03:14 32 0 3663 -
何学忠创作日记 对话
百馗楼主人画雪景《瑞雪》,四尺斗方68X68CM;
近几日天气炎热,写雪景图以拂暑。夜半三更盼天明,十冬腊月盼春风,炎炎夏日盼天冷。一念放下,万般从容:人生之难,难在放下;人生之苦,苦在执着。2021-07-09 15:46:51 41 0 1794 -
袁春宝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动物画马,袁春宝(醉菩提山人)辛丑年夏月作品,尺寸四尺斗方68X68厘米。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所以,每一个存有,构成了平行宇宙。绝不是所谓的专家的那种平行宇宙。明白吗?所以,碰撞的几率 几率是百分之九十九,而融合仅仅只是百分之一……所以所有的融洽都是十分值得珍惜的。永远都是,且行且珍惜……
其实,相对来说,只有当下的这一秒是相对真实的,你正在吃饭你正在品茶,你正在听雨你正在赏月……
但是,往往这一秒,你还在想着昨天的不快乐还在懊恼前天的后悔,或者在幻想明天的美好期盼后天的奇迹……总之,总是习惯了用不属于当下的时空来填充即时即刻,所以割裂所以痛所以更加虚幻,是不是也是错位的一种情形 查看更多2021-07-09 15:37:04 5 0 1296 -
已认证2021-07-09 14:56:33 23 0 256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从院士被打伤到书画艺术同流合污的现实浮想
前段时间,因为一个“相对论”之争现象的“因”,我就结了一篇《杨牧青:从挑战老爱的相对论到甲骨文非卜辞说回想》的“果”,发了出去,倒也引起不少的评议。 议。当然,“相对论”这是一个属于自然科学的现代物理学范畴,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作为书画、艺术的文化人——我,就不能再去讨论了,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从每一个身心健全的人都应具有追求科学真理、探究事物真相和思想、认识、学术、社会、理论研究的基本权益的层面上来讲,就李子丰教授以“哲学”去纠“物理学”的“争论现象”只不过勾引起了我的“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一些情景回想罢了。
这时儿,又一个社会影响面度更大、社会关注度更高的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了:某企业的厅级书记为某个国外机构设置的院士评选,竟然出手暴力,将两位在航天事业的院士给打伤了(其中一位院士55岁,而且一位还是86岁高龄的院士),从网上披露的信息显示,打伤的不轻,脊骨都打断了,老院士还在住院疗伤。当然,“行凶者”终会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惩,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不能有这样的败类滋生!再当然,就此问题,自有专业的人去讨论,去评判的,会给社会大众一个交代的!
由此浮想,从历史的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现实去看,我想到是:如果每一个行业,或每一个生存圈,你若不去同流,不去合污,你要保持清风正气、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甚至敢于革旧创新,敢于标新立异……那你的下场就不会是多好的,甚至会出现生命伤害的严重事情发生!如同商鞅、屈原、李白、苏东坡……等一样的下场,至于宋人梁楷叛离院体画派开创大写意水墨人物画,石涛不能入于院体翰林吃财政俸禄,一代书画巨擘黄宾虹画作生前不能被当时重视和看好……等,这都是一个“因”的问题,我待择日再细讲了!
由是约略想之,书画艺术界的现实何尝不是这种景象呢?
你若不与拥有书画艺术权力者阿谀奉迎、点头哈腰,不按他们设置的套路去跟牌,那你就会被甩出这个用艺术权力构建起来的圈子之外,甚至会说你不识时务,或笨不可说……等等!
你若不与拥有书画艺术权威者吹捧献花、赞扬称颂,不依他们确立的法则去跟玩,那你就会被抛出这个用艺术权威组建起来的阵营之外,甚至会说你不懂礼尚往来,或狂妄无知……等等!
你若不与拥有书画艺术话语权者跪拜或奉金他们的工作室,不照他们说教的主义去照猫画虎,那你就会被扔出这个用艺术话语权编织起来的层垒之外,甚至会说你欺师灭祖,或师无名门……等等!
于是乎,从主席、副主席到理事,再到委员、会员,职职相见,级级分明,若能取的某个台阶上的“主席位”时,掌握了发言权,完全就可以见风使舵的向人民、向大众背诵许多听起来非常讨人欢喜的台词!这种现实的从到下的层层艺术级别奴化力,会让你不能全心全力的为书画艺术去操心操劳,至少你还得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为权力权威去表忠心,做好跟屁虫和抬轿者!
事实是,当传统与革新这一对其实质上并不矛盾却因某些权力权威因素左右和主导而产生矛盾的时候,往往“革新者”都是当时的罪人,会遭致许多冷讽热嘲和白眼者,没落的、守旧的、顽固的,甚至还携带者封建权贵思想的官本位意识把才情、文思、天赋极高的革新者毫不留情的给抛弃在边缘上,把他们逼上不得不走边缘化的艺术生存之路!
眼观当今书画艺术界,诸如吼书、丑书、江湖书画、老干部体书画、名人书画、行为艺术、抽象艺术……等等复杂的现象与现状的交织,无一不是传统与革新的大问题啊!当然,这个也可参阅我2007年写的《杨牧青:中国书画各阶层分析》一文呵。 查看更多2021-07-07 11:05:43 9 0 985 -
笑之堂荣誉资质 对话
2018年,获四川最喜爱实力派书画家展(金奖)。其书画作品被(成都文轩美术馆)收藏。
2020年7月(大爱同行)书画名家展,其书法作品被(成都福宝美术馆)收藏2021-07-07 01:16:51 6 0 803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酸甜苦痛是人生百般磨难,是成长,所有至暗时刻都是进阶的前奏,只要捱过去,就能破茧成蝶,光芒万丈》横幅138cmX34cm
2021-07-07 01:01:43 6 0 912 -
2021-07-06 18:32:37 3 0 2172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书录《登鹳雀楼》诗一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021-07-05 22:14:09 4 0 1344 -
梅丽琼创作日记 对话
隶书书法作品录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 于1961年12月。在当时,正值反华高潮、三年自然灾害,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毛泽东喜欢雪,那漫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的雪。 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巧的是,毛泽东1953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 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 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 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 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 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七律·冬云》以言志--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 梅花与冰雪 ,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共振的丝弦,一拨就响。 这首《冬云》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卜算子·咏梅》的延续和发挥。 查看更多2021-07-05 17:34:53 34 0 22023 -
已认证
阎敏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动物画《骏马追风图》《疾风劲马众志成城》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百年大党,再次启航!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2021-07-05 17:22:34 16 0 2041 -
已认证
尚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积德;就是跟你在一起的人有所得、有所获、有所进步!
缺德;就是跟你在一起的人很难长进、经济上亏、利益上损!白白的输出劳而无功!
所以说人们一般不愿意与缺德的人打交道,阿弥陀佛!
自律的人不一定成 的人不一定成大事,但生活上决不会少米缺粮!
勿以善小而不为:田中禾,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积阴德)。勿以恶小而为之:磨刀石,不见其减,日有所损(埋暗祸)。
阿弥陀佛!当年,有一个研究养生的老兄信誓旦旦;“听他的,负责在下活过百岁”,我笑笑,一切随缘。过没多久,这老兄竟不辞而别,到另一个世界报到去了。
记得又一个热衷养生的老兄说过;
“只有年过九十以上的老者方有资格谈养生,一般年轻娃娃若给你说养生………那是娃娃们希望用你兜里的钱养他的生!”
我以为;只要心怀善念,顺其自然,敬畏生命,适当锻炼,慈心善行,一切随缘就是最好的养生。
凡事量力而行即为禅!
阿弥陀佛! 查看更多2021-07-05 17:18:22 13 0 146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千幅水墨写三晋·杨牧青书画作品山西联动开展
本网讯:近日,琢驰科技(山西)有限公司统筹,山西聚信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医智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作,从2021年7月起,以“千幅水墨写三晋”为主题,当代 当代书画大家、上古文化研究者、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拓展学者杨牧青书画作品在山西联动开展。
本次联动开展按“晋陇之融”总规划,将对山西千余处名胜古迹釆风调研,创写千余幅书画作品,陆续推出总市值上亿元的精品力作。作品有大幅巨制也有小品尺牍,题材有风情写生也有实践创新,以大写意山水画和甲骨文、金文书法为主,兼及水墨花鸟、人物和真、草、隶、篆、榜书诸体,把自成体系的艺术风貌尽现其彩!
图片
本次联动开展的作品釆用线上线下、分批分期,以居于太原的“杨牧青书画(山西)文创工作室”为艺术原创处,逐步在太原、临汾、晋城、大同、晋中、运城、长治等地交互展示。期间以笔会、沙龙等形式举办甲骨文与上古文化讲座、企业文化战略顾问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植入决策创意咨询。同时为了维护艺术品收藏家、投资人的价值利益,对杨牧青老师2020年前的书画作品委托北京知识产权机构确真确权,以适应新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艺术品资产化的发展需要。
本次联动开展是缘于2018年1月“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走进晋北文化写生”和2019年7月“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的工作推进,在多方有识人士热情相伴和大力支持下,杨牧青老师数十次的深入基层釆风,实地考察,多次研讨,诗文咏怀,撰言立论,行迹万余里,感赞“表里山河”的三晋大地文化之深厚,民风之淳朴。
因是,我们因时、因地、因人推出联动开展,在“水墨三晋”基础上并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相呼应,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现山西文化魅力,活跃山西书画鉴藏,增益山西艺术繁荣,服务山西转型升级发展,欢迎参观,欢迎交流,欢迎合作! 查看更多2021-07-03 09:29:58 9 0 1234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真正的精致不是看上去高端和华贵,而是对人生边边角角的高度要求,在能力范围内享受最好的,比平庸讲究,比奢华自由》 竖幅68cmx34cm
2021-07-02 23:19:07 11 0 970 -
罗万中(新兴概念艺术)创作日记 对话
天堂和地狱,一开始就有选择,而死亡却没有选择。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向往的世界,就是现实中的世界
2021-07-02 19:52:26 6 0 1172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梁楷》潘玮萱评马培童(27)
梁楷,当时人称梁疯子,祖籍山东东平县,生卒年不详。长期生活于钱塘(今杭州),早年师从画院人物画家贾师古。
贾师古擅画山水人物画,画人物颇称停匀,得其闲逸 ;贾师古擅画山水人物画,画人物颇称停匀,得其闲逸自在之状,而粱楷则描写飘逸,青过于蓝,时人都称赏之。
粱楷在表现人物方面不仅超过了老师,而且继承五代画家石恪写意人物画法,画风更加简易,创出了减笔这一写意人物画新的表现技法,即在绘画创作中将一切多余的线条减去,用最简洁、最俱表现力的线条突出表现人物的神态情状。
南宋宁宗嘉泰年间梁楷为画院待诏,他长于人物、山水、花鸟、道释和鬼神等,画风有勾勒和没骨写意两种,以后者著称于世,《泼墨仙人》(见图1图2)便是其中的一幅鼎力之作。
《泼墨仙人》,画家在造型上不仅大胆夸张对象的形象特征,而且勇于略去枝节。除略去仙人的劲脖外,还省去仙人的双手,将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象的面部神情上来,真可谓与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的《巴尔扎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仙人的表达其难不在于形,而在于神,《泼墨仙人》所飘浮出非常人所具的神态,全取决于作者的放胆想象和巧妙变形。
梁楷把常人的怪异表情夸张到最大限度,仙人的造型取之于人,又变于之人,因而在神形上超脱于常人。画家还运用泼墨法,挥毫泼墨,酣畅淋漓,从笔法上采用没骨法,用线较少。
马培童以下图3图4作品利用减笔法,服饰大量留白,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使观者的视线转移到人物为中心的焦点,有梁楷余韵。画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形成鲜明对比。图5菩萨脸部及颈部大量留白,使观者的视觉注意到人物的脸部,有梁楷余韵。图6人物服饰利用减笔法勾勒,用朱砂点唇,使观者将视线转移到人物的神情上,以神传情。图7人物利用减笔夸张法,也有梁楷神韵。(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6-29 17:35:02 23 0 2017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马和之》潘玮萱评马培童(26)
马和之生于北宋,活动于北宋末至南宋初,浙江杭州人。马和之工山水、人物、佛像,风格独特,笔法飘逸高古,迥异于南宋院体画法,时人目为小吴生。在表现山水、人物时,更 水、人物时,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书法的笔趣,古朴自然,务去华藻。其宗法北宋李公鳞而有所变化,表现人物画所用线条较为短促、运笔迅疾,兰叶描已变为后世之称的蚂蝗描。
据载,高宗非常喜爱马和之的绘画技法,曾写《毛诗》三百篇,令其补图。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秦汉时期已成为统治者所奉行的儒家经典之一。而且它还是经过孔夫子删改过的,因而倍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尊崇。赵构在其政权初立之时,亲笔书经并令和之补画亦可说是其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马和之在创作中能抓住原诗中的某个细节,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以浅显易懂的绘画语言,绘制出号称三百篇的《诗经》插图,在绘画创作上堪称是浩大工程。此事历经高宗、孝宗二朝。
马培童以下佛像作品所用的部分衣纹线条具有马和之兰叶描之余韵。马培童的焦墨山水(见下图作品),能在画中体现诗的细节如马培童诗:驼队风铃响,天边落日圆,凿空功利后,丝路占机先。(对以下作品)、诗:远山近水兹,数点棹参差,小岛村宁静,优游自得之。(对以下作品)诗:竦峙三山岛,相依一水云,化淳滋万物,天地合氤氲。(对以下作品)等等,马培童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使作品中具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与马和之的《诗经》作品图,具有相同之余韵,均能体现出画中具有诗情画意般的境界。(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6-29 17:32:19 42 0 2000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勤奋》童心写历(86)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
我在写生路上,要走遍中华大地的石窟遗址,写生创作万尊佛像作品,为焦墨艺术代言,脚踏实地迈出了第一步。
几年过去了,行走的版图在一天天扩大,而对焦 走的版图在一天天扩大,而对焦墨艺术的钻研、探索也在不断取得进展,如同收获在希望的田野。
不仅创作勤奋,而且有良好的笔记习惯,把自己写生感受、实践、思考逐一形诸笔端,日积月累,曲折的情节,深奥的哲理,但每一桩每一件都是真实可感,是有温度的,也是有启发性,这也正是这些笔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正是搞艺术应该出成绩的时候,也正处于量变质变的关节点,我相信航的勤奋、思考和自励,我的创新作品一定值得大家关注与期待。 查看更多2021-06-29 17:30:35 12 0 1306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笔名守一》童心写历(85)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
守一,守焦墨之黑,守黑白之道,守枯笔渴墨之道,“枯 " 焦墨之枯,枯有笔骨,骨枯渴墨,墨生万象,的论述,重在澄怀观道、道、道发自然。
在 生万象,的论述,重在澄怀观道、道、道发自然。
在中国传统古典哲学中其意义上相同,都是表述世界万物统一性原理。万物由"一"起“,一之道贵在思其万物的共性和总象。当然,焦墨艺术与哲学。从中可以看到焦墨艺术联通哲学,隐含哲学,平行于哲学,又深受哲学之影响。就会明白如何领会焦墨艺术之真意,重在寂寞的创新境界中,领悟“焦墨”之道。
焦墨之道即画理。亿万万枯笔渴墨,由一生发,刻石皴法,收尽鸿蒙,无不始于此,又终于此。以一治万,以万治一,已成为我’守一`、归一的变通焦墨大法。为此,万物生境,生“韵”也。“润”境,以“润”生“韵”,以“韵”回归“境”,即回归“童心",返朴归真。回归童心人生的之初始,在超越自我,这才是我真正的守一童心心境。
故焦墨画落笔之前,需精思其“境”,精思其“一”,走入物我两忘的抽象境地,领悟万物生发的共性和总象。方能下笔有神,枯笔渴墨刻石皴法自成天蒙,让焦墨艺术走向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地。传承焦墨艺术的生命精神。(五年前作品) 查看更多2021-06-29 17:29:15 21 0 1463